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横向层面的哲学形态,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三者相加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互补互用"的互动关系,要正确鉴别判断中西方哲学中的合理因素,为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提供生长点,在哲学精神、哲学方法和哲学与世界的关系方面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哲学界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迫切需要通过中西哲学的对话以及现代与传统中国思想之间的融通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路径,打开哲学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时代呼唤新哲学的产生,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社会实践的探索,还是哲学理论的探讨,都在呼唤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当代中国新哲学的产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诞生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可以说,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其哲学创新的现实根源,当代中国并存的三大哲学体系是其哲学创新的理论资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指导,现代西方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补充,中国传统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基础.可以预言,上述三者的有机统一和优势互补将建构起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必须正确和充分利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当代西方哲学这两种思想资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来看 ,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 ,不能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 ,作非此即彼的选择 ;努力寻找两者的共同点 ,以提供启示和借鉴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引领、主导作用 ,充分认识中国化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我们要构建的当代中国新哲学。  相似文献   

4.
道家与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关系密切.在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建构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乃至西方哲学的中国化,都需要道家的积极参与.因为道家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家与儒家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道家是建构当代新道家的“生长点”,道家在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更易于同西方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古今中外哲人、思想家一直追求的价值观念.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不同角度分析,从不同的哲学中寻找其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古今中外哲人、思想家一直追求的价值观念。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不同角度分析,从不同的哲学中寻找其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7.
张传开 《学术界》2004,(3):193-201
从社会根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 ;从理论来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辩形而上学 ,超越了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 ,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从现实、实践出发解答时代课题 ,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并注重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尽管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性质和立场上存在着根本区别 ,但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 ,并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课题 ,因而也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转型和超越。固然不能把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和转型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变革等同起来 ,但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 ,而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地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8.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流变史、发展史,着 重从哲学形态上进行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建构充分反映当代特征和实践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新形态,既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 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建构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将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方 面或当代中国哲学的一种现实形态而存在,它将成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成 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化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已成为当代世界哲学关注的焦点 ,对文化哲学的本质、研究对象及其意义进行探讨 ,在批判的基础上吸取、改造、消化文化哲学的积极成果 ,作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借鉴 ,为我国文化和哲学建设提供一种合理而又坚实的基础、理念和方式 ,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继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中西马哲学专家论坛第一次会议在桂林召开后,200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深圳大学在深圳共同召开了中西马哲学专家论坛第二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对话、融通与当代中国的哲学新开展。我们认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新时期哲学研究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中西马哲学开展成功对话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最广阔的胸怀和包容能力,它善于通过批判的方法,吸收借鉴全人类的思想精华,使自己得到丰富和发展;它从不唯我独尊,而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独有的思想品格和历史使命决定新世纪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融通的发展态势必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会后,我们根据会议发言,组织了这组文章。在本组文章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谢地坤研究员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以及西方哲学研究所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生命力和发展机遇仍然在于正确认识和解答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中提出未来发展的合理构想,为当今中国人提供正确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和人生境界,发挥其指导、规范...  相似文献   

11.
体系性无疑已成为一个哲学“问题”。区分出体系的一般本质与其在近代哲学范式下的特殊状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体系的一般本质源于主体对客体“观看”、“透视”的理论态度 ,只是在近代主体哲学的范式下 ,体系才获得与绝对主体性相匹配的总体性和强制性特征。彻底的反体系论由于将这两层含义相混淆 ,走向了一种“非理论”哲学 ,陷入一种悖论之中。马克思的现代实践哲学在超越近代主体哲学范式的基础上 ,仍保持其理论的体系性 ,这种特殊的体系性具有“有限性”、“开放性”和“自我超越性”等诸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代.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的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既是"二战"以来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必须具有当代中国自我特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根本问题,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本质关系,阐释当代中国人在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的当代发展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离不开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发展观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现象学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随赫胥黎《天演论》和卢梭《民约通义》中译本1898年的出版,西方哲学的重要著作开始陆续被引入汉语世界,其中也包括许多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著作,如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以及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等等。相比之下,现象学哲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则开始得较迟,并且从总体上看是相对缓慢的。就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而言,早在20和30年代期间,从邻国日本就有相当大一批年轻日本学者来到德国,跟随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学习哲学,并因此而将现象学引入到日本,使它有可能在西田几多郎这样的东方思想家那里引起共鸣①。现象学成为日本西方思…  相似文献   

14.
庄友刚 《河北学刊》2007,27(6):7-10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本解读的兴起,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三个老问题:脱离语境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诠释不足以及从当代现实出发评价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主要目标不再是照着说而是接着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反思中国的马哲形成史研究以找到接着说的可靠支点。  相似文献   

16.
狄尔泰的生命观对生命完整性的强调,不仅切中现代性危机的弊端,也为当代中国德育本体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狄尔泰的体验论强化了生命的统一性与完整性,改变了传统认识论观念,对当代中国德育认知理念的转变很有启迪意义。狄尔泰的生活观将生活提升为精神科学的出发点,有助于当代中国德育从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范式回归。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问题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至于在2007年10月苏州召开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上,赫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确立为论坛的核心论题。可以预计在近一个时期,如何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将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范式是我们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以往的研究历史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教科书范式";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科书改革范式";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范式",这后一种研究范式时期众声喧哗,呈现出新旧范式交替的特征,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尤其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范式进行认真和深入反思,进而探索和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下面这组专题讨论文章,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创新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题讨论的形式,促使学术界同行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哲学的当代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玉立 《学术界》2001,(4):81-91
发展哲学的当代任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主题以及全球范围内新的发展思想对这一学科的吁求一、提高自己的理论化、系统化水平;二、在学科建设的同时,提高自己解释和解决中国发展基本问题的能力;三、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维的预期性和调适性是发展哲学的重要的方法论特征;中国的强国之道与中国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之路是中国发展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不论作为手段还是目标,仍需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朱兰芝 《齐鲁学刊》2000,1(5):97-102
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哲学形态的更替主要是哲学范式的更替。当代西方哲学不同流派的概念体系与理论表述有时大相径庭,但在基本哲学范式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感觉经验世界本体论。当代西方哲学可以说就是感觉经验世界本体论的哲学。这一哲学范式的确立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从而推动了当代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西方哲学,积极借鉴当代西方哲学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期,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今,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虽已退潮,但其影响却依然显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中.现代西方哲学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批判,以及它的传播方式、研究方式和对人的深切关怀,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