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左、右卫府为东魏北齐禁卫武官制度的主体,是领军府下辖两大禁卫军府之一,设左、右卫将军各一人“掌左、右厢”,各有武卫将军二人为其副。  相似文献   

2.
孝文帝两次官制改革(493/499)后,北魏王朝确立了与魏晋南朝相似的禁卫武官制 度,领军将军为禁卫军最高长官,其下有左、右卫将军—武卫将军。通过对史传及碑志资料 的钩稽考察可知:北魏后期领军将军执掌禁卫军大权,其职主要由外戚、宗室等帝室姻亲担 任,在政治斗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左、右卫将军承担皇宫机要禁卫职责,其担任者仍 以宗室、权臣子弟、亲信为多;武卫将军侍卫君主左右,负责禁中宿卫。领军-左右卫-武卫 将军构成了北魏后期禁卫武官制度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禁卫军权与南朝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禁卫军权是中国古代专制君权的有机构成。南朝改朝换代频繁 ,昏主迭出 ,禁卫军权对政治影响巨大 :担任禁卫长官 (领军将军 )控制禁卫军权 ,从而专断朝政并行篡弑或废立之举 ,是当时朝代更迭的通常形式 ;易代之后 ,新帝以其亲信旧将担任禁卫武官控制禁卫军权 ,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途径 ;昏主依赖其身边近侍禁卫武官为其用命 ,是实行暴政的主要手段 ;而昏主近侍禁卫武官的分化及禁卫军权力量对比的变化 ,是其被废杀的重要原因。禁卫军权与南朝政治的关系 ,提供了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治和禁卫军权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之后,以大将军为代表的将军幕府已从单纯的军政场所转变为军政与行政兼具的机构,握有辅政治事的大权。同时,汉代又实施了幕主领(录、平)尚书事的制度。这种性质转变与制度规定为士人入仕奠定了政治基础。因科目规定与名额限制,汉代贤良、孝廉等无法满足士人的仕进需求。与之相比,将军幕府员额较多、幕职多样,能为士人提供良好的仕进...  相似文献   

5.
"军吏"在先秦时仅指军队里的各级军官,起家途径以军功为主.两汉时,一方面将军从"军吏"中分离,校尉成了将军与"军吏"的分界点;另一方面,除了军队中校尉以下的军官,各号将军幕府的属吏以及中央或地方部分负责军务的武官也被纳入"军吏"的范畴,不少士人和士卒以此起家入仕.随着"军吏"群体的扩大以及选官制度的发展,汉代"军吏"的起家途径更加丰富,涵盖军功、将军或都尉辟请、举荐、朝廷征拜、招募、察举等.相比于文官与后世"军吏",汉代"军吏"的起家仍保留"尚首功"特色,体现出明显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7,(6):12-17
汉代大将军自霍光伊始代替丞相掌握朝政大权,职事繁重,因此取得了开府权,其府内的僚属既有文职,也有武职,二者各司其职,共同辅助大将军处理事务。武职类属官有校尉、护军都尉、军司马、军司空、军司空令等,在任职、职责范围、迁免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形成了一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幕府与晚清地方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幕府是晚清重要的督抚幕府,它不仅是当时各类人才聚集之地,而且随着府主张之洞在清季政坛的崛起,逐步建立起各类幕府专职机构,代行了地方政府的诸多职能,在地方新政改革实际运作中起到了枢纽作用,充当了近代地方新旧官僚体制转变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幕府制度在汉末魏初之际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从幕府结构看,将军号的滥授使得依将军号而开府者的数量大量增加,"开府"这样一个用以表示被授予者可以参照三公府的制度来设置僚属的称号也出现了。同时,幕府中大量新的职位被创制出来。其中参军一职经历了由非正式到正式、由地位较低到地位较高的发展过程,日后构成了幕府的主体。其二,从幕府性质看,首先,幕府转变为承担谋议、监察等多项事务的机构;其次,幕府在官员仕途中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经过幕职而迁转的官员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最后,幕府中的僚属职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标示其个人身份的意义,与其具体职责发生了一定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9,(5):11-17
在西汉昭帝朝以降的政治史中,列将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秩级上看,列将军是与御史大夫级别相当的官员,地位崇高。从权力上看,列将军可谓"允文允武"。一方面,他们通常手握屯兵,故能在皇帝诏令的支持下进一步统领卫尉和光禄勋等其他武官的军队;另一方面,他们又有一定的议政权,更可凭借领尚书事等加官成为中朝官,从而进入中朝,预闻政事。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列将军的权力对皇权有极强的依赖,因为军队、议政权和加官都不受制度保证,而是源自皇帝的赋予。也正由于列将军缺乏制度化的实权,故其任职条件不像同为高级官员的丞相、御史那般严格。在这一背景下,外戚、近臣往往能够通过出任列将军并取得军权和加官的方式快速掌握朝政,但若失去了皇权的支持,他们的权势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
军正为军队中专管司法的官员。军正制度出现在春秋末期,至汉代全面确立。当时中央南北军和将军幕府中皆设军正之职,因其地位特殊,执法权限大,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法规的执行,维护了军队的法律秩序。军正制度的成功实施,对后世的军队建设影响深远,为今天军事司法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