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及《补全唐诗拾遗》“据敦煌残卷补了《全唐诗》的一部分。”由于在敦煌写卷中“古典文学作品之内,诗的数量最多,也最难整理”(补全唐诗序言),因而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唐人佚诗,尚未得到辑录。今就个人所见敦煌遗书,将未录于《全唐诗》、《全唐诗外编》及整理敦煌遗书之诸家著述中的唐人边塞佚诗,辑补如次。  相似文献   

2.
吴光正  曹金钟 《学术交流》2005,20(1):165-175
20世纪初,罗振玉、王国维、董康等人为敦煌文献的搜集做出了贡献。20年代,刘半农、胡适、郑振铎等为搜集、整理敦煌文献也做出了努力。30年代,国家公派的学者终于起程前往欧洲调查敦煌文献。其中,1934年,王重民被派前往巴黎查阅和编辑、摄影敦煌遗书。这一时期的敦煌文献著录实际上分为五大块,即国内、巴黎、伦敦敦煌文献目录和有关文献散录以及敦煌文学专科目录。敦煌文献的整理和搜集、著录是同步的。最早的整理者是王仁俊。紧接着,罗振玉及罗氏家族对敦煌文献的整理做出了重大贡献。敦煌文学专题文献的出版也始于罗振玉。此外,刘复、郑振铎等也为敦煌文献的整理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重民先生编于一九三四——一九三八年、出版于一九六二年的《伯希和劫经录》,著录伯.三八九八残卷时,对于作者因不明而未予著录,对于篇名拟定为《持诵<法华经>灵验记》,此后一九八一——一九八五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出版的黄永武先生主编的《敦煌宝藏》沿袭王录,也将伯.三信九八写卷拟名为《持诵<法华经>灵验记》。但笔者在研读敦煌遗书过程中发现,王、黄二先生对伯.三八九八写卷内容按断有误,对其出处及作者不察,上述拟名实为不当。经过一番考察,笔者断定:伯.三八九八写卷实为唐释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学研究,严格地说,是从1909年开始的。因为,正是在这一年,因伯希和再次到北京并向我国学者出示了一部分由他劫夺而去的敦煌遗书原卷和照片,我国学者在见到之后才开始了对敦煌遗书的研究工作,而他们所见的敦煌遗书中就有文学作品。不过,如果考虑到敦煌文学...  相似文献   

5.
1992年12月16—17日,甘肃敦煌学学会与甘肃档案学会联合在兰州举办了为期2天的“敦煌遗书与古代档案研讨会”,来自省内敦煌学界、档案学界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本世纪初面世的总数约五万卷的敦煌遗书中保存着为数可观的中古时代档案史料(以下简称敦煌档案史料),以往中外敦煌学界的许多学者利用这些敦煌档案史料所提供的丰富的珍贵原始史料进行学术研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如果考察国内外敦煌学研究的历史状况,就会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极少有人专门从档案学的角度对敦煌遗书进行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论著为数甚少。因而可以说,从档案学的角度研究敦煌遗书,还基本上是敦煌学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地带,也是档案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书仪缘起蠡测及敦煌书仪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琪 《社科纵横》2002,17(6):69-71
敦煌遗书中 10 0余卷唐、五代书仪写本的发现 ,既为我们追索书仪的产生缘起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力证据。同时 ,亦使我们对其具体形制及相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校录平议徐俊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收诗之多,仅次于伯2555唐人诗文选集残卷和伯2567.2552唐入选唐诗拼合卷,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全唐诗外编》第一编)从本卷中辑录佚诗一首 ̄①,黄永武先生《敦煌伯...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初叶,敦煌遗书的发现,震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并由此在世界上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 一 敦煌遗书的发现,距今尚不足百年。但由于现存记载相互矛盾,更由于缺乏可靠的历史证据,其发现时间及过程还有待于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重民等六先生轮校编成的《敦煌变文集》行世以来,徐震堮、蒋礼鸿、项楚、袁宾诸先生又续加补校,功绩卓著。未尽之处,试为补遗。本文为《敦煌变文集》卷六《地狱变文》(向达先生校录)、《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丑女缘起》(并为王重民先生校录)、《欢喜国王缘》、《秋吟一本》(并为启功先生校录)、《不知名变文》三篇(并为王庆菽先生校录)等八篇变文校勘补遗。以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页码;文中“原卷”指缩微胶片原卷,卷号附每篇篇名之后;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见文末。  相似文献   

10.
敦煌遗书中有丰富的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体生动,反映社会生活的层面相当广阔,价值十分珍贵,成为我们研究认识古代敦煌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不少内容为正史所不录,可补正史之佚缺。可以说敦煌遗书中的档案资料,既是我国档案学专业研究的宝贵材料,又为多种学科之研究提供助益。下面从三个方面略作介绍。 一、关于档案史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12.
1949年12月10日,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共青岛市委的机关报——《青岛日报》就在这片百废待兴的土地上诞生了,开启了青岛新闻史的新纪元。60年来,在新青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恢宏长卷上,镌刻着一代代青岛日报人的智慧、汗水和心血。目前,《青岛日报》已从最初的黑白对开四版发展到现在的彩色对开十六版,成为全国城市党报的著名品牌。青岛日报社也从成立之初的一张《青岛日报》发展到拥有《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老年生活报》、《青岛画报》、《读报参考》、青岛新闻网站和青岛手机报的报业集团,初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的舆论引导新格局。现在,整个集团正和着时代的脉搏,由传统的报业集团向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传媒集团迈进。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风雨岁月,五十年薪火承传。2004年9月,沈阳理工大学将迎来五十华诞。这50年,风风雨雨、曲曲折折。既有创业之初的火红热情,又有被迫下马的悲剧命运;既有狭小空间卧薪尝  相似文献   

14.
15.
16.
自1972年恢复邦交,中日关系已走过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步入了知命之年。由于围绕中日关系的两国自身、地区和全球环境均已发生全面、深刻变化,导致步入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依然存有诸多事关重大、亟待重新认知的“未知”。本文主要从两国各自的基本发展态势、环绕周围的东亚地区秩序,以及身处其中的世界百年变局等三大层面,对步入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重新认知。在两国各自发展态势层面,主要分析了增长态势逆转、实力对比变化、依存位势转变、政经互动态势改变等产生的多重影响,对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新的定位;在东亚地区秩序层面,重点讨论了中日关系发展与东亚秩序演变之间的多重关联和高度互动,基于东亚“增长奇迹”和“合作奇迹”的“创造”与“再造”的地域视域,对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新的观察;在世界百年变局层面,系统探究了世界百年变局快速变化和加速演进,尤其是新兴市场群体快速崛起、全球治理体系快速变革、大国实力对比快速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对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5月 1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中日两国学术界的祝福声中迎来了它 2 0岁的生日。2 0年前 ,即 1 981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两年多。那时 ,中国经过拨乱反正 ,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整个学术界 ,也一扫过去的沉闷气氛 ,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从中日关系来说 ,当时处于中日邦交正常化 1 0周年前夕。日本研究所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 ,适应党和国家的需要 ,应运而生 ,并与 2 0多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岁月几乎同步走了过来。2 0年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没有辜负党、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相似文献   

18.
《青岛画报》2011,(7):15
6月30日,青岛市各行各业党员代表1500多人在市人民会堂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群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市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市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他指出,我们伟大的党走过了90年不平凡的历程。青岛的党组织也走过了光辉的88年历程。如今的青岛,正朝着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李群指出,当前,青岛要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改革创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8,(6):1-4
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员一定要真正"姓党"。"姓党"是共产党人的一种大境界。中央要求"姓党",其本质是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普通人,要严格按照党章党规的要求,要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充分彰显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情怀和大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需要坚决反对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不是万能药。国家发展需要对症下药。坚持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要做一个真正为民的学者。  相似文献   

20.
《青岛画报》2011,(7):14-15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说,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