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发展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墓本特征。它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类型。美国心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中学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营造创新的课堂氛围心理学家认为:中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有密切的关系。采用“家长制”的教学方式,会大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泯灭学生的好奇心,遏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过去传统  相似文献   

5.
加强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必备能力。我们要消除学生创新的认识误区,营造和谐的氛围,质疑问难,碰撞出学生的创新火花,探究与合作,开拓创新思维途径,激励想象,触动学生创新的灵魂,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加强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必备能力。我们要消除学生创新的认识误区,营造和谐的氛围,质疑问难,碰撞出学生的创新火花,探究与合作,开拓创新思维途径,激励想象,触动学生创新的灵魂,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定要实施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作为语文教学同样如此。要彻底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被动局面 ,要彻底医治“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难以提高”这一顽症 ,就必须积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因素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要保证创新教育的成功实施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为了保证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 ,彻底扭转语文教学的被动局面 ,老师必须尽快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  相似文献   

8.
王凤鸣 《科学咨询》2003,(12):20-20
江总书记说:"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创新思维的培养适用于理科,而语文属文科范畴,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无多大联系,而笔者却认为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教育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1.
詹振辉 《科学咨询》2003,(16):41-41
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以其固有的特性成为创新思维的阵地之一,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后备人才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要生存和发展,也需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这篇论文,从时代的需要、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在作文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作者的观点.本篇论文具体详尽地论述了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的特征及在作文创新中的作用,论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特别深入地探讨了发散思维在作文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很有见地谈到了批判思维的培养对于长期习惯于言听计从的中国学生的重要意义.这篇论文还从实际出发,从想象作文的写作训练这一角度阐述了在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给广大从事语文工作的教师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郑汉升 《科学咨询》2023,(2):255-257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除了需要教会学生必备的语文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素养中重要的语文思维。只有教师坚持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文思维,但在语文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在高中语文学科中让学生掌握语文思维的必要性,而后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希望此文可以带给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一些理论帮助,能够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的获得有赖于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和关键,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实质就是要有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而学,必然担负着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有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后备人才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要生存和发展,也需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这篇论文,从时代的需要、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在作文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作者的观点。本篇论丈具体详尽地论述了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的特征及在作文创新中的作用,论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特别深入地探讨了发散思维在作文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很有见地谈到了批判思维的培养对于长期习惯于言听计从的中国学生的重要意义。这篇论文还从实际出发,从想象作文的写作训练这一角度阐述了在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给广大从事语文工作的教师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曾兴强 《科学咨询》2010,(12):42-42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的获得有赖于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和关键,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在五个方面叙述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2、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4、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5、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杨兴贵 《科学咨询》2009,(22):71-72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指通过教育的引导者,即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品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那么我们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英语创新教育必须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