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芳基二氢吩嗪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光电活性,可作为光敏剂高效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首先以水/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叔丁醇钠作为还原剂,将吩嗪还原成二氢吩嗪,再加入溴代芳烃、三叔丁基膦,以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作为催化剂在甲苯中经过Buchwald-Hartwig氨化反应生成目标产物,通过柱色谱分离去除杂质对产物进行纯化.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利用荧光光谱仪测定其荧光发射光谱,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其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将亚硫酰氯与乙酸反应制得的乙酰氯与溴作用生成α-溴代乙酰氯,然后在溶剂中与苯酚或其钠盐作用生成α-溴代乙酸苯酯。该法副反应少产率高,消耗较少的澳,产品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合成溴乙烷的方法和步骤的改进与讨论,找出各种反应条件对溴乙烷合成收率的影响.进而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反应条件,提高溴乙烷的产量,同时找出产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二溴代烷制备为例, 探讨了浓硫酸在二溴代烷制备过程的催化作用及研究脂肪族二元醇与环氧化合物转化为二溴代烷的难易.结果表明: 浓硫酸的用量对环氧化合物以及脂肪二元醇合成二溴代烷的收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三氯化铁和柠檬酸钠为原料、葡萄糖为碳源,在水热体系中一步合成了磁性功能材料Fe3O4/C,然后利用其表面丰富的羟基原位还原Pd2+,合成Fe3O4/C/Pd,用于催化卤代芳烃与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所得样品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Fe3O4/C/Pd可高效催化溴代芳烃与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而对于活性低的氯代芳烃的催化效率为中等,产率为55%。催化剂可以进行磁性分离,且可循环性很好,在连续使用3次后催化活性依然很高。  相似文献   

6.
以N-甲基咪唑和溴代正丁烷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体1-丁基-3-甲基咪唑硼酸盐,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摩尔比对产物收率影响,得到最佳的条件足:溴代正丁烷与N-甲基咪唑以1.1:1(摩尔比)的比例,在70℃下反应24h.中间体经过阴离子交换,得到标题化合物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产物的结构经IR和^1H-NMR确定.  相似文献   

7.
7-脱氢胆固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固醇在石油醚中与醋酸酐反应得到胆固醇醋酸酯,经2,4,4,6-四溴-2,5-环己二烯酮处理得到7-溴化胆固醇酯,再用2,4,6-三甲基吡啶脱溴得到7-脱氢胆固醇醋酸酯,最后水解得到目标产物7-脱氢胆固醇.对上述四步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第三步以2,4,4,6-四溴-2,5-环己二烯酮为溴化剂,具有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等特点.四步总收率(以胆固醇计)达68.9%.  相似文献   

8.
介绍从较高浓度含溴离子的溶液中回收溴的新方法,与其它回收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污染少的优点,可以推广到各种从制备有机溴化物的副产物溴化氢中回收溴.  相似文献   

9.
以1-溴十六烷的制备为例,考察了文献记载的由醇合成溴代烃的3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溴素和红磷为试剂制备1-溴十六烷,溴素有强烈的毒性和腐蚀性,并且操作极不方便,产率低.在所用的3种方法中,HBr的反应活性高,操作方便,产率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N-甲基咪唑和溴代烷烃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合成了6种离子液体中间体1-烷基-3-甲基咪唑类溴盐(CnmimBr,n=3—6),与传统方法相比,反应时间大大减短.产物结构经IR和^1H-NMR确证.  相似文献   

11.
淮河淮南-蚌埠段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污染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  丁毅  李玉成  刘桂建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103-106,135
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污染物含量、分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淮河淮南-蚌埠段沉积物30个样品的采集,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 S)对其中U S-EPA优控16种多环芳烃(PAH s)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中PAH s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污染源,并对PAH s进行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PAH s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与裂解,并认为目前淮河淮南-蚌埠段的PAH s潜在生态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西部部分油田油井结蜡而存在的生产实际问题,现场采集了油井的结蜡样品,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采集蜡样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蜡样中含有芳烃、正构烷烃和沥青质等相对大的颗粒物质。根据蜡样的特点,在室内对固体防蜡剂的主剂和助剂等进行了优选和复配,最终研制出了适用于轻质油油井防蜡用的固体防蜡剂。运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该固体防蜡剂在原油中的各种性能进行了室内研究,得出该固体防蜡剂的溶解速度分别为1.094mg/L?min-1(50℃)、2.112mg/L?min-1(55℃)、4.925mg/L?min-1(60℃)时,防蜡效果较好,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防蜡率超过50%。并通过评价结果分析研究了防蜡剂产生效果的机理,同时得出了在油田现场实际施工时要注意井深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理论中的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J6-311++G(d,p)水平上,从几何结构、稳定化能、磁化率增量、核独立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等几个方面对环铝氮烷进行了计算研究,系统讨论了环铝氮烷的芳香性,并将其与环硼氮烷、苯等物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环铝氮烷具有较强的芳香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源岩排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源岩在埋深500 m左右同时进入排甲烷气、排重烃气门限,并于2 000 m左右进入排液态烃门限。在埋深为3 500m左右达到排烃高峰。现今1 m3源岩排出的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量分别为64.72 m 3、3.82 m 3和34.97 kg。煤源岩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四种相态排运油气,其中油溶相和游离相起决定作用。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效率分别为73.5%、66.1%和69.9%。排烃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水溶—扩散相初始排气阶段、早期游离相大量排气阶段和中期游离相大量排液态烃阶段,为三阶段多相态排油气地质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温水热裂解实验一般都是在稠油与高温高压热水间进行,而过热蒸汽与稠油间的水热裂解反应目前尚无研究。为了展开此项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变体积的高温高压反应釜替换定体积反应釜,实现了稠油过热蒸汽下的水热裂解实验。通过该设备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条件下过热蒸汽对稠油水热裂解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与过热蒸汽之间发生了明显的水热裂解反应。进一步分析可知,水热裂解反应后,原油黏度降低,饱和烃与芳香烃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原油中的碳原子含量降低,氢原子含量明显增加,硫原子含量减小。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反应后原油的黏度先减小后增加,含水量为30%时,原油黏度最小。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锌(Ⅱ)与杂环碱[2,2-联吡啶(bpy)、1,10-邻氮二菲(phen)]和苯乙酸(HPAC)二种混配合物,并用元素分忻、摩尔电导、红外、1H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组成为:Zn(bpy)2(PAC)(HPAC)(NO3)和Zn(phen)2(PAC)(H2O)(NO3)。配合物芳环之间有相互堆积作用,且堆积作用大小与芳环的匹配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轮南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风化壳油藏为例,通过对工区20多口探井的地质、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了轮南西部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点、成藏特征以及勘探失利原因。认为轮古西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为主要含油层系,油气分布在风化壳面以下180m范围内,以晶间孔、粒内溶蚀孔以及各种构造缝和溶蚀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晚海西期油气充注成藏,之后经历构造抬升,油气遭受强烈生物降解,原油具有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高蜡、高含硫、低饱芳比的特征;钻探失利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碳酸盐岩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圈闭的落实程度差、岩溶缝洞体系内复杂的油水分布关系、地震资料解释精度低等。古地貌、岩溶储层、断层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在深大断裂带附近,古岩溶、裂缝与溶洞发育区,油气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43 ℃催速储存方法,考察了车用汽油组分实际胶质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实际胶质和储存时间的一次回归方程,利用相关分析法对实际胶质生成速率与化学组成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大部分组分的实际胶质与储存时间的线性关系明显,实际胶质的生成速率k 与烃族组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环状烯烃和异构烯烃对实际胶质的生成具有最大的促进作用,而链烷烃对实际胶质的抑制作用最大;芳香烃对实际胶质的作用不明显;实际胶质与酸度、色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阴燃芳酰胺纤维是一类新型的具有高强高模耐燃的纤维,国内外已经开展了研究。该文就阻燃芳酰胺树脂的合成,阻燃性度量的研究及阻燃机理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从氯代苯化合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I_i预测其理化参数P_i的公式,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在不同极性固定柱上测得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I_i预測其理化参数P_i的准确性,得出了比弱极性固定柱上测得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I_i更能准确地预測其理化参数P_i,为有机化合物的理化参数的測定和预报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