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找寻失落的东方爱情文明,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整合麾下12大频道、7大频率、3大报刊、报纸、网络,并特邀全国各大顶级媒体、专业公司联手合作、共同打造的文化盛事“七夕红豆·东方情人节”早已落幕;而她给媒体人的启发却是长久的。其时,“相约七夕,夏日燃情”,形成了炎炎夏季一道特有的景观。纵观整个活动,以情为主线,通过“唱情”、“论情”、“征情”和“情会”,把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推向高潮,有力地弘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观众参与性、互动性强,贴近现实生活,营造出一次非同寻常的东方爱情盛宴,赋予了“…  相似文献   

2.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自古以来在镇江广为流传,尤其在丹阳、丹徒一带。近日,日本著名音乐家来镇访问,对我市的七夕传说和相关遗迹很感兴趣。提议我市举办中日七夕节纪念活动。由此,笔者开始了调查和走访.在镇江发现了大量可考的遗址和广泛流传于百姓口头的民间传说。串成了一个头尾相衔的故事。我们相信,在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恢复古老“七夕”节日,改变西方情人节一统天下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形下,镇江当可成就现代中国七夕节(东方情人节)的复苏和辉煌。  相似文献   

3.
七夕会议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农历七月七,情人节悄然到!比起外国的情人节则更是专指向“爱情”。因为外国的情人节,原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或亲情、或友情、或爱情,并非只限于男女之情。而我们自己的七夕情人节,则是以赞美一对情侣的爱情为旨。你们会躲在葡萄藤下绵绵细语,静静地享受两个人的世界吗?还是抱捧双手注视着对方,从彼此眼神里洞悉着彼此的心灵?这个年代,我们要有阿信一样大声喝出《死了也要爱》的气魄。现在我们就来开个军事会议——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七夕就要到了。每年的2月14日西方情人节总是要和春节撞到一块,一般都不能和恋人一起度过,而七夕情人节则是一次很好的补偿机会。但七夕不同于西方情人节,它超越了玫瑰和巧克力,除了具有浪漫和时尚的元素之外,还具有深厚的中国本土文化底蕴。如果你在七夕那天还捧着大束玫瑰,在MM面前大献殷勤,就会显得万分不适宜。那么,在这个七夕,要如何打造自己100%情人造型?小编建议你从古诗词中寻找灵感!且看我们为你准备的七夕仿古礼物攻略。  相似文献   

5.
在各大媒体都将现代的七夕乞巧节冠以"中国情人节"的称号,各地在七夕时,也借情人节大搞各种文化活动的情况下,普通大众,尤其是现代年轻人都直接将七夕乞巧等同于情人节,除此之外,没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其实不然。岭南昔日的乞巧节兴盛程度为全国之最,广州市黄埔区的乞巧之风一直流行,当今时期继承和发扬乞巧民俗的村庄数量不少,故被评为"广东乞巧文化之乡"。以黄埔区乞巧节为例,探讨乞巧节的现代文化内涵,在新时期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功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化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传统节日的演化与流变,既与内在的起源意义有关,也与后起的文化理想相连,二者的互动影响,成为传统节日不断变迁的动力结构。七夕节在当代的演变,最为重要的取向是情人节形态越来越典型。这种取向,与节日的起源意义和时代的文化理想都密切关联,尤其在文化交流深度开展的背景下,强势西方文化中的情人节观念巩固了这种取向。其主要动因在于,节日传统固有的爱情因素,崇尚个性情感的时代因素,西方情人节的文化交流因素,高度技术化的穿透性的大众传媒因素,商业资本因素,政府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别样的日本七夕节日本七夕节源于中国,但与国内的"中国情人节"不同,在日本七夕不带有任何和情人节相关的色彩。七夕是孩子们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把心愿写在纸条上,然后挂在树上。在日本东京学习时,结识了中野太郎,受邀请,我有幸和他们一家共渡七夕节。一大早,我们一行便赶往东京的迪斯尼乐园。在东京街头,  相似文献   

8.
陈江风 《南都学坛》2006,26(2):26-31
“七夕”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蕴含了上古文化演变的许多奥秘。首先,过去对于形成神秘数字“七”崇拜的原因揭示不够,通过对七曜、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等天文崇拜形成的历史原因的分析,可使神秘数字“七”崇拜成因的民族文化心理基础得以多角度、深层次的揭示。其次,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有着坚实的中华文化基础,从文化发生的角度探讨该故事的起源地,对于认识“七夕”文化的民族特性不无意义。再次,过去对于“七夕”乞巧与女性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有足够认识,而对其中隐含的生殖文化内涵少有研究。从两种生产的角度深入考察,对于揭示“七夕”文化的本质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文学作品中以“乞巧”为主题的所占不少,但其中以柳宗元《乞巧文》开创的“反乞巧”的主题,在七夕文学中也形成一个独特的系列。它们以七夕“乞巧”风俗为基础,批判世间的种种诡诈机巧,同时也与古代文人士大夫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心理更加契合,衍生了一系列独特而又主题相同的七夕“乞巧”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七夕诗展现了民俗习尚的风情画,体现出民族情感的人文意蕴。七夕诗较多的是爱情题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同时也有以乞巧风习为诗的。表达爱情的七夕诗既有一种震慑人心的激情,又有一种发人深省的无奈。七夕诗表达的爱情内容多是感伤情调,并以其悲剧性的美感令人消魂,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女人世界》2008,(8):48-49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如果故事中的牛郎和织女没有彼此相爱,如果王母娘娘对这段仙人之恋不予干涉,那么也许就不会有今天人们口中争相传颂的爱情传说。每年七月七日,牛朗织女两大星座竟夜经天,鹊桥相会,给仰望星空的人们以无尽的遐想,七夕的雨水露滴,据说都是牛郎织女喜极而泣的相思之泪。在中国所有节日中,“七夕”是唯一一个由神话爱情故事演变而来的节日,  相似文献   

12.
说明】 1921年8月中旬,郁达夫在日本东京附近杨木县的盐原避暑,作了十首诗以记录自己的经历与心绪,《郁达夫诗词集》将这十首诗名之为《盐原诗抄十首》。这组诗中的第一、二、三、四、五、八、九、十首,原载作者日记《盐原十日记》中,并曾在1921年10月至12月日本《雅声》第三至五集发表,第六、七首曾分别以《山中七夕》、《妙云尼墓》为题发表于1921年10月1日日本《文字禅》第五卷第十号。从诗的内容看,第一首表现对“秋来酷热”的“不平之鸣”(《盐原十日记》),第二首写山中避暑的清凉快乐,三、四两首是七夕怀内之作,第五首是给旅舍主人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大地,有一位被誉为“东方第一奇人”、“中国第一超人”的人.他的特异功能,早已通过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播放.名闻遐通。凡在“东方之子”中看过他神功的人无不为之折服、倾倒,为不己。从昨日到今天.他原本没有本质的区别。然而,他的名字和他的爱国之心,爱民之情: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积德行善.爱洒人间: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耳誉.以及短短七年便向社会、家乡和人民捐款八千多万圆,使他又跨入了“中国大慈善家”的行列。他是谁?他就是充满神秘傅奇色彩的著名社会活勤家、全国政协委员──天地…  相似文献   

14.
半梦 《人生与伴侣》2013,(11):10-11
2013年8月13日,农历七夕情人节这天,我国台湾艺人吴建豪通过唱片公司对外发布声明,表示已在8月9日和女友石贞善在新加坡提出了结婚申请。同时,他还在微博上晒出了与女友的童年合成照,大方宣布结婚的好消息。说起吴建豪和石贞善的这段感情,也是颇为曲折,长达七年的爱情,让他们历经艰辛,最终战胜了一切阻挠,选择携手相伴未来的路。  相似文献   

15.
每年"情人节", "创意"与"爱意"兼具的情人节商品和活动纷纷亮相,为商家赢得商机的同时,也为情侣们营造甜蜜温暖的节日气氛.情人节.在鲜花、巧克力价格再度上涨的甜蜜氛围中,爱情喧嚣过市.爱是什么?不同受访者向我们讲述的自己恋爱经历.呈现了一部30年来中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年轻人婚恋观的变迁史.  相似文献   

16.
刘纯友 《社区》2008,(11):34-35
中秋节自己动手制作写上祝福话语的月饼,七夕节穿着汉服举行成人仪式……传统节日的习俗日渐兴起,这是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日渐增加,而传统节日真正“归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七夕节的习俗和传说都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今天的七夕节已经成为日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尽管起源于中国,日本的七夕传说却有着自己的特点。通过对中国和日本的七夕神话不同之处的比较,剖析其产生的不同原因,可以找出其所蕴含的不同的文化特性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8.
“情誓”与“情咒”是民间歌谣中表达爱情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考察中外民歌和客家山歌的一些个案 ,分别探析了“情誓”与“情咒”的不同表现形态、潜在心理、文化内涵、相互影响以及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19.
流传在甘肃西和、礼县的乞巧民俗,属秦人遗风,它完整的保存了古老的民间乞巧的活动范式,以原生态方式流传,在乞巧文化中具有原型价值,承载了诸多古代文化信息,在乞巧文化中最为典型。西和、礼县乞巧民俗兼容伏羲文化、炎黄文化、秦文化、氐羌文化等文化渊源。乞巧女儿节在形式与内涵上均有别于七夕情人节。  相似文献   

20.
玫瑰用娇艳与绚丽装点着情人节的角角落落,像是一群游走在人间的精灵,将爱情的甜蜜撒向每一方等待爱情滋润的焦土。2月14日情人节——属于全天下所有的情人,是一个最最神圣与浪漫的日子,但却独与“高三”这个字眼难以相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