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地审判是我国近年来行政诉讼中涌现出来的司法新现象。它虽属制度创新,但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中,却有着雄厚的规范基础和充分的依据。《行政诉讼法》中有关立法目的、管辖权安排和回避的相关规定,都从不同方面对异地审判进行了规范上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邓玉娇案"再次促使我们思考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理念和原则,司法独立对于防止权力滥用、保障自由和实现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过程中,媒体对于防止"冲突私域化"的图谋和抵制制度外势力的干预,保障当事人获得中立、公正的审判,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媒体报道也会对司法独立产生诸如"媒体审判"等的消极影响。我国的媒体审判问题有其特殊性,不宜照搬国外因应媒体审判的对策,而应在改革相关制度、推进司法独立、树立司法权威的基础上制订相关的具体制度,以实现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中国行政诉讼制度发端于清末法制改革中筹备设立行政诉讼审判机构的过程。通过制定《行政裁判院官制草案》和拟定设立行政审判院,清政府遵循了一条以主要参照日本等大陆法系二元司法体制为模式,以制定行政诉讼审判机构组织法为着手点的制度创设路径。尽管这些尝试终因清朝灭亡而未能实现,却对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中国大陆公共性诉讼的转折年,也是公共性行政诉讼走向多样化的元年。行政与司法的双重不作为是公共性行政诉讼发生并遭遇困境的关键所在,而NGO作为不彰、专家标签化、新闻媒体依附性强和挖掘真相的个性化缺失以及民众公共意识短板导致的集体无意识,构成了制约公共性行政诉讼甚至法治整体发展的不利因素。但这一切无法掩盖民间法治建设力量的活跃与执着,其所反应出的乐观审慎精神是改革的真正动力与希望。客观诉讼是“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妥协共生在司法体制上的集中体现,与社会主义或“社会国”(福利国)有着密切关联性。故此,公益诉讼本就具有显著的社会属性,其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公共性行政诉讼到行政公益诉讼,并最终促生中国特色的宪法诉讼,检验着我们司法改革的方向与决心。  相似文献   

5.
审判委员会作为重大、疑难案件的讨论决定机关,有其特定的产生过程。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审判委员会制度固有的弊端日益凸现。尽管如此,在当前司法制度不够健全,法官司法能力尚待提高的情形下,保留审判委员会制度仍有必要。但必须采取措施对审判委员会制度进行改革,以发挥其审判职能。一方面,必须确保资深法官和相关专家加入审判委员会行列,使其组成人员专职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确保直接言词原则的落实,改“讨论决定制”为“公开审理制”,实现其审判职能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新刑事审判模式中人民法院的角色定位、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妨碍角色转换因素和解决措施,有助于新审判模式的顺利实施及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7.
审判权独立是我国现行宪法明文确定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护和彰显社会正义的最坚固防线。审判权独立的真正实现需要摆脱行政权的干预,充分保障和发挥舆论传媒的监督作用。然现今由于法律对舆论监督之保护和规范的相对滞后及审判权自身的体制欠缺,在实践中又出现了"媒体审判"以干扰甚至威胁司法权独立行使之势。本文拟在浅显触及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找出其中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和解的目的在于节省司法资源,尽快结束诉讼,这符合构建和谐诉讼的理念。和解协议成立的基础条件是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法官具有一定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经过实定法分析,和解协议在性质上既具有行政法上公法契约的性质,又具有诉讼法上诉讼行为的性质。在法律效力上,经确认的和解协议具有与生效判决相同的效力。当和解协议存在瑕疵时,结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现状,通过再审来启动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江苏法院开展了大规模的总结审判经验专项活动。这是在案件数量剧增的态势下法院为化解案多人少的矛盾之为,但得到的经验相当一部分并非是有效提升办案效率的"精品"。从短期看,审判经验总结会适得其反,加大案多人少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对于缓解案多人少压力会有所帮助。因此,审判经验有总结的价值,但在传承和发展审判经验时,对于个人经验和集体经验应当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是探讨了目的解释方法在行政审判中的运用及限制。作为全国首例“闯黄灯”行政诉讼案,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闯黄灯”车主败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引人关注的是在该起行政诉讼案件中,法官运用目的解释方法来说理、判案。行政审判领域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具有必要性及价值,但是目的解释方法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如果不受限制很容易造成司法权借助目的解释而恣意妄为,对法治构成威胁,会出现公权力侵犯私权利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中“主要证据不足”的认定对实践审判活动极为重要。认定“主要证据不足”是通往行政法治的一条阶梯。从“主要证据”的预设出发,然后层层推进,深入分析“主要证据不足”及其相关问题不失为一条好途径。对比分析最高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厘清其中行政法治的考量和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领悟行政诉讼的目的,并借此指导实践审判活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里心"审判方式形成的社会背景、审判特点及成功秘诀的分析,展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方式,以期对中国审判方式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里心”审判方式形成的社会背景、审判特点及成功秘诀的分析,展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方式,以期对中国审判方式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商事审判调解是商事审判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影响商事审判调解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调解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僵局",其与"胆小鬼博弈"理论的原始模型高度近似。如果法官能够将已经在商务谈判中广泛应用的"胆小鬼博弈"理论引入商事审判调解过程中,并在三个不同阶段扮演三种不同角色,将对解决"僵局"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就三十次庭审观摩情况,比较观摩庭与普通庭的经济审判庭审方式,分析观摩庭的重要意义,提出取证方式、开庭方式等四大经济审判庭审方式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16.
审判程序与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法院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作为“民告官”的行政审判活动对程序公正、科学、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拟从司法实践和法律相关规定中探讨行政审判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侦查中心主义"的消解影响下,长期以来我国刑事审判职能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方面的实质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呈现出"形式化"这一可怕的司法惯性特征。对此,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并"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重提"审判中心主义"必须在界分与其他主义关系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其与案卷移送方式、无罪判决率和案件证明标准之间的认识误区,将强化以庭审为中心的事实认定机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借力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坚持疑罪从无、继续推动辩护律师程序参与等措施根除旧病。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法把规章的地位规定为"参照",这一规定存在诸多弊端,未能客观地反映司法活动的本质特征.事实上,在行政诉讼中,规章作为法,理应享有其应有的"依据"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东京审判是战后对日本战争犯罪的总决算,意在通过惩治战争犯罪,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东京审判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其管辖权中"破坏和平罪"和"反人道罪"的设立,既是对传统国际法的继承,也是对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帕尔在其个人意见书中对全体被告的无罪判定,既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固守,更是缘于其民族主义的政治偏见和东西方对立的意识形态偏见,以及对共产主义的仇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日本右翼夸大渲染帕尔个人意见,创造了"帕尔神话",意在借此否定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性质。因此,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东京审判,不仅要看到其对传统国际法的继承,更要到其对未来国际法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六合区人民法院在大学习、大讨论中,牢同树立“三个至上”的理念,把服务大局作为司法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探索解决矛盾纠纷的新方法、新途径,把案结事了贯穿审判始终,为沿江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