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陶柏柏 《新天地》2017,(6):34-35
武术国家考试 1920年代,武术有一阵子被改名为国术,由当时的国民党元老李烈钧力主、西北军冯玉祥部大将张之江力荐,将"武术"改名为"国术",张之江自幼习武,他在1927年退出军伍后便担任"中央国术馆"馆长.按照张之江的说法,他之所以坚持武术改名为国术,其寓意有二,一是武术乃中国固有之术历代传承至今,可称为国术;二是武术既称国术就应推广普及为全体国人共有,摒弃传统门派之间根深蒂固的门户之见.  相似文献   

2.
精武体育会的诞生有政治和历史根源,也有霍元甲打擂台这一特殊事件的契合。精武体育会从上海发展到全国,并进而走向世界,在不长的时间里得到了迅速而持久的发展,其经验可以概括为:(1)明大义,弘扬民族精神;(2)弃门户之见,武林一家亲;(3)倡现代体育,中西艺并举;(4)乃文乃武,倡华夏优秀文化;(5)倡男女平等,促进女权解放;(6)内引外联,武术迈步世界。这些经验若能引以为鉴,必能对当今武术的发展拓展更广大的空间,为武术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武术译介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分析.首先对国内外现已出版的武术类英译图书期刊进行调查统计,接着对当前武术译介研究的现状作了概述.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武术译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术语翻译的规范化问题;武术语言的译法选择问题;错译和零翻译问题.今后武术译介研究的趋势表现为: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仍将是讨论的热点;武术翻译的性质将被重新定位;武术翻译将更注重文化层面;外宣中将会填补对武德的译介.  相似文献   

4.
高校公体武术教学的安全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部分高校公体武术课教学安全进行研究,发现:部分学生对武术课的认识和热爱程度较低;认为没有从武术课中获得益处;部分武术教师非武术专业;武术器材的数量和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武术教学的安全管理状况更令人担忧。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武术的价值和作用,为武术教学的安全进行提供思想保障;要加大师资建设力度,逐步的提高公体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大武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武术教学的安全系数;完善公体武术教学安全的管理,以保障高校公体武术教学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解决学校武术发展困难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价值无可限量。学校武术是发展武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我国学校武术较当今竞技武术一直相对落后 ,难以适应国际武术总体水平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了目前学校武术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梅山武术已经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对梅山武术的研究迫在眉睫.应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梅山武术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发现梅山武术有很强的地域色彩,有许多的显著特点区别于其他武术门派.并对梅山武术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相关文章进行研究综述,研究认为:目前普通高校武术师资队伍缺乏;教学内容以传统的套路教学为主,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场地器材不足;武术社团少且开展活动少;各省高校间没有或者很少竞赛活动,导致领导不重视、教师和学生竞争意识不高,不利于武术运动的开展等,有些学者提出了"淡化套路,学习技法,注重实践"为主的思想等对策。对普通高校武术运动的研究思路作进一步探讨,以期促进高校武术运动的理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刍议学校武术在武术运动发展中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武术运动全面发展的相关内容,探讨了学校武术在武术运动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使命;并进一步对学校武术如何推动武术运动发展提出了些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逻辑学的视角从武术概念的本质问题、武术定义中属概念问题和武术概念完整性问题三个方面,对现今通用的武术概念进行了再次审视,分析其不足,并对武术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随后又从三方面阐述了新武术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新化县3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梅山武术在学校教育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习武意向浓厚,但对梅山武术知识面狭窄,理解肤浅,学校领导对梅山武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对梅山武术本身作用和价值的认识;缺乏梅山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缺乏适合学校教学的武术教材,学校武术开课率低,教学内容开设不合理,当地政府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建议: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武术的精华和加强对后备师资的培养,传承本土民间武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和完善基层监督体制,保证梅山武术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当地高校对梅山地区中小学的师资补充与交流,加强对老拳师梅山武术继承与发扬,实现其本土特色武术的传承与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少林武术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璀璨耀眼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少林武术逐渐吸收禅宗思想的文化精髓,原本具有明显技击搏斗特征的少林武术,与弘扬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为主旨的佛教思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少林武术以此在众多武术派别中发扬光大,成为影响中国武术发展的主要流派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步入2008年奥运殿堂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武术运动发展状况、中华武术化与奥林匹克化的吻合程度、武术步人奥运会的项目设置问题及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对武术运动的促进作用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中华武术完全有可能在2008年步入奥运殿堂.  相似文献   

13.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的“和而不同”思想的核心是重视主观和客观世界可以和谐共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奥运文化属于两种不同的事物,两者可以和谐共处,但不能机械混合。由于武术文化普及的艰难性,奥林匹克项目体系接纳中华武术项目在一定时期内还会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特色窗口,中原武术的发展关键在于弘扬其自身所承载的厚重中原文化精神。本文结合中原文化精神的浓厚历史底蕴,紧扣"和谐社会"的民族宏伟建设规划,围绕"中原崛起"的时代主题,以积极服务于"文化河南、和谐中原"为崇高使命,联系21世纪的全球化发展特点,从21世纪中原文化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中原武术的整体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综合分析法对武术中的四种典型运思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有机整体运思特征使武术追求内外一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直觉运思特征使武术的传承强调意会性或不可言说性;意象运思特征则体现于"以形喻势"、"重意不重形";历史运思特征促使武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但同时又阻碍着武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集中表现,武德是武术的宗旨和灵魂。在长期的传承中,中国的武德形成了完整的规范系统,强调以崇德尚武、健身卫国为宗旨,以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为原则,以严格要求、感恩尊重为规范,以“三不教”为传承的戒律。中国武术中的道德对武功发挥着指引武功发展的方向、保障武术功能的发挥、提升武术的程度和境界的作用。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弘扬民族传统,整理发掘武术的道德,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武术的基本涵义出发,分析了武术的本质特征和技击研究中的两种表现形式的地位,以及技击在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技击是影响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武术发展的核心支柱.只有正确认识了武术的本质特征,才能找到武术走向世界的历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 ,其运动特点别具一格。运用文献资料法及深入的教学研究 ,对高校武术专修生的专项素质训练作了探讨 ,认为发展学生的武术专项素质 ,是提高武术专修生套路演练水平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理论、实践、课程建设三个层面对武德进行阐述,旨在牢固树立大学生健身强体、振兴中华民族的习武目标,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和人格修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