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境由心造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已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相似文献   

2.
看到论坛上关于青年人自杀的帖子,在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了,每个人身边或所在的学校都可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看到报道中的大学生自杀是因为压力大,找不到工作,感到无助。我想起了前几年同系的学妹自杀时写下的帖子,她是这么写的:“我列出一张单子,左边写着活下去的理由,右边写着离开世界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说许多不。但也有这样一种人,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最不会说、不愿说或不敢说不。因为生活琐事不敢说不,结果引起许多生活烦恼;因为人生选择不敢说不,导致终生懊悔。说不,需要勇气、需要胆识、更需要预见力、判断力、洞察力。我们常常面临两难甚至多难的境遇,但你必须做出一种选择,非此即彼。因为你无法同时去做两件事,也不能进行两次人生。笔者的一个朋友,家庭、相貌、人品都是一流的,少年时代就有许多女孩子追求他,读高中时,女同学开始约请他,这时正是他必须选择的时候,但他不愿说不;于是,他开始陷入窘境…  相似文献   

4.
《中外书摘》2010,(8):40-42
在摆龙门阵之前,我想先说一两句题外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看见一则有关父亲的小故事,标题是《张大千——世界上最富的穷人》。不用往下看,题目就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我打心眼里赞同、认可这一点。我在青少年时代,跟父亲生活在一起,关于这一点,感受特别深。  相似文献   

5.
余光中是一位谦谦长者,更是一个心灵依然年轻的诗人。南京大学是他的母校。为母校的百年华诞,他专门写了7000字的美文祝贺,校庆时他携夫人从台湾赶来,把母校当成了这次探亲的家。采访他时,余光中激动地说:“我在南京出生,从1928年到1937年一直住在南京,在这里我读了小学、中学、大学。可以说南京是我生命的起点,是一切回忆的源头。”诗人多情,是因为生活有诗。且不说余光中事业辉煌,只要问问他的家庭生活,就可以感受到他追求的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是怎样一种心灵自由。关于婚姻,余光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家是讲…  相似文献   

6.
张勇 《当代老年》2011,(7):20-21
沈国生老人是某医院的退休医生,老伴7年前去世,两子一女均已各自成家与老人分开生活。由于子女们各有各的事业,很少顾及到父亲,沈国生老人生活过得很孤单。惟一让他欣慰的是正在读大学的外孙小凡十分孝顺,放假时经常来看老人,并曾在老人患病期间特地请假从外地回来照顾他,为此,沈国生于2004年暑假期间,亲笔写下遗嘱:“我死后,房屋、财产归外孙小凡所有,任何人不得侵占。”  相似文献   

7.
唐涛插图 《伴侣(A版)》2014,(5):I0002-I0002
正1.期望值过高单身时,女生们往往会在自己脑中构筑一个白马王子,社会媒体会告诉你你需要一个怎样的男人,但往往找到的另一半,并不是自己当初脑中构想的白马王子,但其实他很可能是最适合你的那一个。于是,很多女生心中生出不满,越不满越只能看到对方的缺点。于是,一段恋情就此夭折。2.曾经的伤害之前爱情被插足所带来的伤害成为大多数爱情失败的诱因之一,假如你不能完全放下过去,那么你永远无法去试着建立新的关系。永远无法开始一段新的感情。通常一段感情结束都是狼狈的,很多关于前任的物品和记忆都不能彻底清除,会时常冒出来介入新的感情中。当然,如果前任知道你的生活中还有他的影子,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相似文献   

8.
柯玉升 《当代老年》2013,(12):17-18
大儿子患先天性白化病,不能见光,无法带到田头地边,她就忍痛将他绑在桌腿上。一对龙凤胎孩子,她用两个小箩筐挑着去上工。  相似文献   

9.
重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再次感受到了米兰·昆德拉敏锐的洞察力,和蓬勃在其精神世界中那强健的生命力,尤其他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值得我反复的细细的咀嚼、品味。  相似文献   

10.
1.控制欲:亲爱的。请别绑架我的生活! 结婚后,先生就要求我辞掉工作。因为他无法忍受我比他早就出门,不能给他做早餐.而且认为以他的能力完全能够让我们过得很好,我只需要享受家庭生活就够了。接下来他更喜欢控制我的生活。他不喜欢我跟闺蜜们见面,不愿意我独自旅行,甚至干涉我穿的服装品牌和款式。他出差,我必须向他报备每天的行程。生活完全得按他的规划进行。  相似文献   

11.
日前,瑜伽大师因克里什纳玛恰尔·艾扬格因肾衰竭在印度一家医院去世了,享年95岁。全球亿万民众为他默哀,印度总理莫迪在网络上表达了对他的哀悼:“人们会永远记得艾扬格,是他把瑜伽提升为一种健身与生活方式,带到世界人民的生活中。”艾扬格出生在印度卡纳塔克邦一个名叫百勒尔的小村子。母亲在怀他时染上了流感,所以艾扬格一生下来就疾病缠身,先后感染过疟疾、伤寒和肺结核等。  相似文献   

12.
珍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也许是一种幸福,但掩藏一段深深的隐衷却无疑是一种痛苦。在社会心理学中,把能被大家看到的那部分生活叫做“前台生活”,反之则称为“后台生活”。人不能没有“后台”,但如果把“后台”的帷幕掩得过于严实,那也会饱尝孤独和寂寞,若是内心本就痛苦,那就更是不堪忍受,即所谓:“痛苦不能与人分担,痛苦就会增加一倍”。一个人的孤独感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他“后台”的公开状况,以及“后台”打开后与外界的交流情况。一个人向别人倾吐内心秘密时,也是他排泄孤寂之时,如果你的诉说能得到对方的共鸣和理解,孤独…  相似文献   

13.
圆子信箱     
喜与厌圆子:两年前,我喜欢上了一个很有才华的男孩,他在我心里像星星一样闪烁着光芒,又显得那样高不可攀。两年后,他认为应该把握住一个好女孩对他的真心,就接受了我对他的感情。但在同他恋爱的半年中,我发现“星星”落下来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而已。我已厌倦了他,厌倦这种一成不变的恋爱生活。现在,我想结束这段感情,可又顾忌到是我先向他“求爱”这个事实而不能决定,无法开口。圆子,我该怎么办?黑龙江哈尔滨晓晓:迷惑与冲动是青春的特征,这样,就很难确定自己对谁的感情究竞是爱抑或仅仅只是些别的么。在我看来,其实你并未…  相似文献   

14.
爱在电影里     
有时生活的某个细节,就如电影里那个栩栩如生的画面。曾经有的和未曾有的都能在电影里找到,这是我们喜欢活在电影里的原因之一,在电影里我们可以任意选择各种在现实中无法体验到的生活和感受,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和灵感,就这样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生活着。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美好就在于不经意间积累的点滴回忆,一朵芬芳的玫瑰,一段无声的感动,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调侃的话语,以及某些无法释怀的美丽,蓦然回首,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去感动生活、城市生活,传递你、我、他的生活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世界可以无奈,你却不能对生活撒娇耍赖。要想让世界知道你的存在,就必须在苦闷中学会愉快。每个人都是磁场,放弃招来堕落,坚持吸引希望。  相似文献   

17.
施立松 《老年世界》2013,(15):13-14
六岁时,她作为陪嫁,跟随时任京兆公李朝威的掌上明珠李惠仙嫁到梁家。风华正茂、才气纵横的梁启超嫌她的名字王来喜太恶俗,随口改成王桂荃。她聪明勤快,识大体,深得主人欢心。18岁时,在女主人李惠仙的主张下,她和梁启超圆了房。但梁启超是晚清政治名流、著名学者,当年,他和谭嗣同一起创办“一夫一妻世界会”,他不能食言,因此,连小妾的名分,他都无法给她。  相似文献   

18.
境由心造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  相似文献   

19.
张伟 《金色年华》2010,(1):27-27
细心者不难发现,贵州农村青年赵鹏可以算作一个庞大群体的真切缩影:他上世纪80年代生于贫苦农村,如今即将而立;他的父辈贫寒,无法为他的人生提供多少荫泽,事实上,父母在他尚年轻的时候就先后辞世;初中毕业后,他无力继续读书,被孤零零地抛向生活底层。  相似文献   

20.
熟悉我们弟兄三个的人都知道,三兄弟中最笨的要数大弟。大弟比我小两岁,六岁的时候,我就能认识从零到十的数字,能背诵简单的唐诗。小弟比我更聪明,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四岁他已经能歪歪斜斜地在纸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只有大弟,七岁念小学一年级,上学第一个星期,就因为不能正确发出“啊喔阿”的拼音,被老师将手板打得通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