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学术批评     
"批者,比也;评者,平也。"批评是个中性概念,这与日常语言中的词语"批评"不尽相同。平素我们说"批评",后面跟出的宾语一定是"缺点、错误"之类的负面的东西。作为一个概念出现,批评就是作评论、下批语,与日常语言中的"评论"同义。表达否定性的意见是批评,表达肯定性的意见也是批评。无论褒贬,持平之论为旨归。白话文早期,还使用过一个色彩更重  相似文献   

2.
也许是由于在过去那个年代中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学术批评,而只有“批判”,如今有了一些学术批评,却被人们误解为“批判”,而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批判”看作就是“否定”。现在的学术批评本来就不多,可是就是这不多的批评还往往引起官司或者引得作者大发雷霆。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面对批评?这不仅是一个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批评者所必须要考虑的。对待批评的态度,不只关乎个人的认识和品格,还关乎学术的繁荣与发展。一种高水平的批评,可以显示出批评家的优雅风采和高度智慧,这样的批评很可能会成为名篇巨制,如鲁迅的批评就是如此;一…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漫长的中国文学研究史上,散文理论研究历来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散文批评研究经历了多次兴衰,由中心到边缘,复由边缘到中心,三起三落,学术进步并不很大。与小说批评理论研究的喧哗与骚动相比,散文批评研究几乎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散文批评史的研究的确是当前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堡垒,令人望而生畏。它的难点不仅在其理论的零散性,还在史论角度的选择。范培松教授的《中国散文批评史》(以下简称《批评史》)成了攻下这一堡垒的“独一份”,它填补了散文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在这部洋洋50万字的巨著中,作者回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  相似文献   

4.
王晓俊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4):91-93,108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有着比较复杂的世界观。他认为,世界是一个丑与美的复合体,人类是一个善与恶的组合体。这种悖论诗学在其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热爱自然,憎恨自然;(2)热爱生活,厌倦生活;(3)热爱人类,憎恶人类;(4)始于欢乐,终于忧伤。从新批评的视野出发,在精神分析与文化批评视阀下,解读弗罗斯特"乡村哲学家"的悖论诗学,有助于真正地感悟其诗歌中的智慧与真谛。  相似文献   

5.
曹莹 《青海社会科学》2007,4(5):104-108
朱光潜早期的文学批评从作品—作家关系的角度切入,体现出一个重要原则,即人格与风格相统一。在这一原则下,朱光潜受到圣伯夫、小泉八云、克罗齐等西方批评家的影响,衍生出三种批评方法:一是"诠述",二是"导解",三是"美学的人格"。对这些批评方法,朱光潜不仅在自己的文章里加以评介,还将其运用到具体作品的批评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郑娴 《兰州学刊》2007,6(8):20-21
阿伦·奈斯"生态智慧T"对西方生态思想和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奠定了深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更重要的表现在生态哲学家们对它的争议上.文章试图通过探究阿伦·奈斯"生态智慧T"所遭到的来自生态女性主义和社会生态学的激烈批评及其回应来深入"生态智慧T"的思想实质和它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东成 《云梦学刊》2014,(1):139-144
《周易》是一部蕴藏无穷智慧的宝典,拥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善、公、实、全”四大翻译批评原则就是依据《周易》的哲学思想提出的,这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翻译批评原则。  相似文献   

8.
余谋昌致鲁枢元的信中提出一个问题,即有没有"生态精神".余谋昌赞成生态世界观,认为地球是活的,有生命,有精神.他从六个方面简单举证说明这个问题.鲁枢元答余谋昌的信里同意余谋昌信中的论述地球是一个活物,世界有自己的主动性、目的性;这种主动性、目的性表现为一种"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的存在,印证了"生态精神"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汪国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有影响的诗人,但是他的诗歌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教授批评"的关注,没有进入当代诗歌史。进入文学史的标准至少有两个:一个是时代最有影响的文学;另一个是反映时代精神状况的文学。汪国真的诗歌符合这两个标准,理应进入当代诗歌史。批评汪国真的一些理由不符合诗歌发展的规律,经不起推敲。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的"过渡时代",汪国真诗歌是这个"过渡时代"的文化符号,反映了这个"过渡时代"的时代精神。对汪国真不应简单的全盘否定,应加大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张进  缪菁 《甘肃社会科学》2015,(1):81-84,99
"后批评"是随着文艺研究领域有关"后理论"和"理论之后"问题讨论而逐渐凸显为一个新的理论批评话题的,至今还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论证的术语,但它对文学批评活动的批判反思和批评者自身批评行为的重新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针对性,预示着新世纪文学批评的新趋势。"后批评"是对传统的"文学批评"和后现代以来的"元批评"的批判反思,强化了文学批评的悖论性、述行性和化域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1.
《快乐青春》2007,(9):95
有一个40岁的女生长得还不错,有一份工作,收入稳定.有一天小明就问她:"你条件这么好,怎么还没结婚啊?"那女生回答:"我小时候是田径队的,有一次受伤,脚底留了一个疤."小明就问:"脚底有一个疤,眼你有没有结婚有什么关系呢?"那女生回答:"对啊!那我结不结婚关你什么事?"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缘于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创办并主持的学术批评网发表署名为"金许成"的批评文章《值得警惕的自我克隆、重复发表现象——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沈木珠教授以及张仲春先生为例》后,史豪鼓(化名)、李世洞教授等继而对沈/张涉及"重复发表""抄袭"等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批评的"环境文本"建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框架文本是美英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策略.生态批评将文本对象设置于"环境语境"中,在关照文本的文化语境时,也强调人类发展史与环境史的互动.从生态批评研究的多种"环境文本"可以看出,生态批评试图召唤一种阅读语境的根本性转换--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语境转换到一个"地球大生态圈"视阈中的环境语境.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8):84-91
批评伦理是批评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的重要命题,基于文学伦理学研究视角,通过对伦理与道德、伦理批评与批评伦理内涵外延及其关系辨析,从批评系统及其要素构成的批评本体伦理、主体伦理、价值伦理、评价伦理、生态伦理等多维视角阐发批评伦理的学理依据与理论构成,不仅可以论证批评伦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阐明批评的文学评价机制及其批评自我评价"自律"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批评的兴起为比较文学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启示:生态批评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主体问性,为比较文学解构西方中心主义、提倡多元和尊重差异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生态批评倡导的生态整体观和联系观,既为比较文学提供了一种文化研究的全球视野,也为比较文学构建良好的全球文化生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生态批评跨学科的实践特性为比较文学完成"科际整合"的任务提供了有效的参证.  相似文献   

16.
《创造周报》是以文艺批评和翻译为主要内容的一份文学期刊,它是在创造社"战斗"目的和出版方经济目的的双重促动下诞生的。创造社以《创造周报》为阵地展开了对新文学的批评和批评文体的建设。《创造周报》批评家以自身的批评实践指陈了新文学发展中的弊端,凸显了他们"自我表现"文学观对"五四"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实现了新文学一次意义重大的美学转型;同时,他们又以自觉而系统的对批评文体的科学建构,构划出一个近乎科学的完备的理论体系,推动了现代文学批评现代性的进程。他们对新文学现状忧思之深和批判的激烈,对现代文学批评重建的勇气和实绩,都使《创造周报》成为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跟一个朋友说起找对象的事,我想起印象很深的两个人.一个是实力派男演员王志文.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里,朱军问王志文:"40岁了,怎么还没结婚?"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代,批评家吴炫等人提出的"第三种批评"体现出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中逐渐凸显的集体原创性焦虑。"第三种批评"理论是当代文学批评自我怀疑、自我质询和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是已经取得独立身份、具有现代理论品格的文学批评自身迸发出的原创冲动。这一批评话语更多的提供了一种话语策略,一种原创姿态,而其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辨析与反思这些问题对于认识理论原创的困惑,对于当代文学批评原创思考及可能的解决路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罗兰·巴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神话学"方法是结构主义符号学与意识形态批评的奇妙结合,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分析文学、文化文本生产文化意义与意识形态观念的内在运作机制.作为一种方法论,巴特的"神话学"还具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假设,对当代文学、文化批评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理论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关于文学的"外部"批评正在回归。无疑,这将成为一个跨世纪的命题。所谓"外部"批评,就其模式说,主要是指对文学作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考察,承认文学与历史的必然联系;就其具体形态、流派说,既包括古典的实证批评,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还包括当代西方的新历史主义批评。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文学理论的历史,是一部接受与反抗西方当代文论"话语权力"统治的历史,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上演了一出"三岔口"式的喜剧,所谓"内部"批评与"外部"批评的舍弃就是如此。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