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杨静慧 《兰州学刊》2014,(9):137-141
现代家庭生育率的下降、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使得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无法应对我国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的银发群体,因此亟需转型为社会养老模式,但“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却使得转型困难重重.而积极活化老人资源、强调老人社会参与、有所作为的互助式养老,凭借其理论基础和现实优势为我们破解转型困境指明了理性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老年人追求晚年幸福生活的意识逐步增强,由于担心财产被分割、与子女的关系难以处理或者对再婚的质量没有信心和把握,“搭伴养老”正成为越来越多无偶老年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因此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单身老人的伴侣问题就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寻求哲学合理的存在方式,是今天困扰人们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此问题上,最为根本的是如何理解哲学与生活的真实关系,即回答哲学究竟应成为人的幸福生活的"主人"还是"仆人"。在哲学史上,以传统形而上学为代表的哲学形态长期以来把成为人"幸福生活的主宰"作为哲学的使命,其结果导致了人的思想和生活的抽象化。这是哲学陷入深层困境、人的思想和生活陷入深重灾难的重要根源。抛弃和摆脱成为人"幸福生活的主人"的欲望,甘心成为"幸福生活的仆人",这是哲学的重大觉醒,也是兑现它为人类服务诺言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文化养老”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文化关涉两个话题,一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生活。在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里,人是文化的生物。我们的生活处处可见文化的投影。  相似文献   

5.
论养老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生活质量是衡量养老效果的重要指标。生活照料、精神慰籍、不同的养老方式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不同的养老方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未富先老"、"银发浪潮"等这些有关老龄化的热点问题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社会民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城市"三无"老人作为老年群体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自身的发展受限于健康、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这样一种"无权"的状态下,"三无"老人的自我价值难以得到的实现,生活质量也缺乏充分的保障。通过立足于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行动纲领,完善"三无"老人的自我认识和挖掘他们的潜能,以增能的方式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拓宽和完善"三无"老人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农村的建设,老龄化社会中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得到关注。结合"医"与"养"两种资源,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如何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的所需。在"医养结合"的视角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韶关新韶镇的农村养老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从医疗资源、认知程度、养老资源三个方面为主要切入点剖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这三个方面多角度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9.
左永刚 《家庭科技》2014,(10):49-50
"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国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4年7月1日起,讨论已久的以房养老保险业务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地试点实施,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以房养老政策终于落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以房养老看上去很美好,尤其是对一些丁克家庭和空巢老人来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发展和机构养老事业的兴起,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机构养老的选择;但老人超出家庭和社区之外的机构养老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不一定是主观意愿的。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的主观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2010年7月对福建省某地级市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持一种普遍的拒斥态度;他们的这一态度,建立在对其所处的系统环境的自平衡基础上,为老人对健康、家庭照料可及性、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机构养老的社会合法性的考虑和支付能力等因素所形塑,并且心理因素也有较大的影响。机构养老往往是老人“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马骁 《东岳论丛》2020,(4):105-113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国内城市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服务的整体"可及性"程度偏低,满足目标人群需要的能力较差。文章借用服务"可及性"的5A理论分析框架,在回顾国内研究文献和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可及性"的问题及成因,发现服务资金和人才储备短缺、服务设施布局与服务对象空间分布不匹配、无偿和低偿服务受惠人群有限、服务专业化水平和精准度不足、服务社会认可度不够等因素,是服务"可及性"提升面临的主要障碍。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多层面、多角度、多环节、多主体、多学科的整合政策措施对此加以干预,以充分发挥居家养老服务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内容、目标和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此通过重新陈述“家庭养老”这一概念来分析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社会养老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钟伟 《家庭科技》2011,(4):46-46
养老究竟需要多少钱?一方面取决于个人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无法预计、选择的意外因素。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报告2009·民生》指出,养老开销包括八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孝”与农村养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道是几千年来维系我国家庭养老的道德支柱,孝与养老有着内在的联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及以后,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为此,必须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孝道,并加强时新孝道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将新孝道精神贯彻于养老立法之中,使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确保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得以妥善地解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中国现有的养老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此以日本应对养老问题提出的建设"集中性养老住宅"为启示,从"缓解亲子矛盾"、"减轻国家地方财政支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拉动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四个方面探讨日本"集中性养老住宅"在中国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8.
丁志宏 《兰州学刊》2012,(6):129-133
从市场学角度看,我国老人愿意"异地养老"的比例并不高,愿意"异地养老"的主体主要是一些"弱势群体",他们希望通过"异地养老"来改变一下自身的养老状况。老年人是否愿意"异地养老",实质上是基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因素的一个综合考虑。因此,开拓"异地养老"市场,需要各地大力宣传,加强特色服务,完善各项政策。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势在必行。“农村养老度假村”模式的设计构建,无疑是一种既有助于城、乡养老事业发展又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