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围绕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在改进中创新,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要通过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促进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教师引领示范等路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实践凝结起来的智慧结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育人资源,其中的廉洁思想也尤为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与自信以及提高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借力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自主学习、文化场域、网络传播而展开。  相似文献   

3.
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培育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显著提升,但在文化认知、思想观念、践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新学生观念形成主导、提升教师素养进行引导、抓好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疏导、创新活动形式着力倡导。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今对其文化功能认可并未达到普遍共识,对其内容和价值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建设对策。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实践功能的分析出发,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着力点:自农耕神话发展的“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自农耕文化引申的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与耕读传家思想观,指出高等农业院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可行路径,包括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党委统筹领导、引导课程思政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建设区与农林特色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而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滋养大学生的心灵成长;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内容模糊、方式单一、环境欠佳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导向革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具体策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相似文献   

6.
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中,高校要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出发,按照“两个结合”的重要要求,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与时代价值,理性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党建与教育教学的短板弱项,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三全育人”中的文化浸润作用,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创新的路径,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警惕不良文化对思想建设的不良影响,防止大学校园内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7.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更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需要探索研究的重要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载体和信息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之举。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与新的挑战,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包括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的工作体系,营造教育初心与育人使命相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教育价值,它是彰显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更是引领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文章分析了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因素,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打开思政教育的新思路,还可以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指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要深入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增强其文化内容的理论魅力,继而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多元思想和文化的挑战,应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借助新媒体技术传播、打造优秀校园文化活动等举措,引导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中国学术必须开启中华新文化创造的“自我主张”、自觉自律,这是文化发展史的深刻启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和文化哲学的基本立场,梳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历史环境、精神内核、本质内涵。在此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必然性源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需要和各自文化使命的需要,详细探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方法论原则、具体途径及终极目标。最后,阐发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多维度的、层层深入的重大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提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路径,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实施人文素质培养方案为主渠道拓展路径,弘扬传统文化;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氛围营造路径。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锻炼路径,培育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以新媒介为传播路径,开展网络传统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4.
15.
在接受理论视域下,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内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同度。文章在厘清接受理论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基础上,聚焦接受主体、接受媒介和接受客体三要素,认为可以通过课程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风尚,具有社会意识性、历史继承性、复杂多样性和隐形教育性等特征。优秀家风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系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当前价值观多元时代条件下,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已成为提高思政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将家风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构建家庭、学校沟通互动机制,依托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和借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实现优秀传统家风教育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太原师范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搭建了"研究平台+课堂平台+校园文化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四位一体教育机制,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其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其三,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转化方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融通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根深叶茂,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进“两个结合”的客观要求。话语融通能够满足对话交流的文化需要、深层阐释的理论需要、激活创新的时代需要、面向未来的发展需要,可在基本表述、契合思想、深层结构和思维模式等不同层面展开,具体方法包括历史考据法、逻辑构建法、跨文化阐释法、语言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真善美的品质,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哲学思想、精神观念,其塑造理想人格、增强文化自信、扩大文化认同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现,要遵循育人与育才、传承与创新的规律。在教育实践当中,教育主体要增强文化自觉,以优秀文化育人;教育客体要优化思想品格,推动传承创新;教育介体要推陈出新,深化承载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文化创新、文化认同等都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有助于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