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古代戏曲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同旭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2):88-93
~~论古代戏曲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融合@田同旭$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摔跤运动发展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锦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93-94
“角抵”认作戏剧的前身或雏型 ,马端临认为角抵是“杂技之总称”,不专指摔跤 ,这都是有一定的道理 ,不是牵强附会之说。也许摔跤在汉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向着艺术表演的方向发展 ,于是发展出“角抵戏”,一是在分化演变的过程中继续保持体育竞赛的原有性质和特点。河南登封县汉代画像石刻中划画着角抵的情状 ,画中有两人窄袖束带 ,头戴角形帽 ,作摔跤状。三、唐宋时期的摔跤运动摔跤运动的这种分化和演变发展到唐代仍在继续。在唐代戏剧表演中也有角抵戏 ,它一般被安排在正戏演完之后。《唐音癸签》中说 :“角力戏 ,凡陈诸戏毕 ,左右两… 相似文献
3.
贺万里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6):14-20
中国古代对绘画功能价值的论说,从劝善戒恶的教化观到体道畅神说,以至将绘画吟咏性情、寄兴言志作用归诸笔墨表现的笔墨性格说,其由外而内,由内再外的延迁既与画家主体由职业画工至文人业余画家,再到职业文人画家的转变有关,又与儒家的仕与隐的双重人格修养论和宋明性理之说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与汉武帝以后儒家教化说不同,今人对于儒家文学教化说的误解表现在没有领会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的真正内涵.具体而论,一是将"温柔敦厚"与"思无邪"等同;二是没有认识到原始儒家文学教化说背后的天下观支撑在汉武帝以后的式微.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代教化的实践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教化活动所注目的是实践目的,而非理论目的,它有着强烈的政治实践和道德实践性格,并且表现了一种突出的实践智慧。中国古代教化活动都是为着整体地塑造人的心灵,使人培养起智力上的精审、情感和意志的相互协调、平衡、融洽和化通。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缺失与社会公德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文宪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39-42
~~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缺失与社会公德的重建@叶文宪$苏州科技学院教育系!江苏苏州215009~~~~ 相似文献
7.
“生活重于一切”——雷纳·玛丽亚·里尔克差不多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中,即今天看来是世界上两种最古老的持续性文化——印度和中国——的古代社会当中,已经开始形成了关于人的截然不同的概念,那就是对于个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不同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独特看法。这些概念及其社会的实践在好几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地发展着,既错综复杂,又意义深远。很可能还是在西方公元开始以前的时代,即卡尔·雅斯贝斯称之为古代文明的“轴心时代”(the“axial age”)里,某些关于人的基本的态度在中国就已经明确地表达出来,就象在印度一样。一种宗教的核心已经确立,它给后来的 相似文献
8.
一、群体的本质四书中有关群体的观点,可以说具有两个基本特点:首先,在对个人修养的关心和对政体管理的关心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仍可以区分为私人的和公众的这两个不同领域在这里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范畴是如此密切地联系着,以致于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去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道”,被认为是社会的恒定不变和最基本的结构,而这一社会由于两个基本的群体:家长制的家庭和君主制的国家,而得以稳固下来。孔子、孟子、以及礼的各种教科书的作者们,看来是认为,家长制的家庭和君主制的国家乃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中国,礼仪教化是政治教化的重要方式,丰富完备的仪式体系成为开展政治教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政治教化仪式主要包含个体人生仪式、国家军政仪式、社会交往仪式三大类型,具有系统完备、等级分明、道德至上、礼乐结合的特点。在功能上,中国古代政治教化仪式表现出培育理想人格、维护政治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文化传承的价值功用。这种仪式化反映出来的寓教于“时”、寓教于“情”、寓教于“行”、寓教于“境”的教育方法具有很重要的现代启示性。 相似文献
10.
祁海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66-70
郭店楚简儒家文献展示出孔子之后儒家礼乐教化美育观的发展。楚简继承、发展了孔子的社会性礼乐教化观念,对礼乐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道德教化功能上的差异有较明确的认识,尤其是从人性论出发对"乐教"的审美教育作用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论述,是其对儒家美育观的重大贡献。楚简的美育观上承孔子,下启孟、荀,其基本思想与荀子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无邪”论与古代讽刺诗真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儒家的“思无邪”观,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和评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真美观的理论基础”、“真美标准的观照线”、“真美观嬗变的流向”三个方面揭示了“思无邪”论与中国古代讽刺诗真美观之间的关系;强调指出,既要看到“思无邪”束缚创作思想的负面影响,也要实事求是地评估“思无邪”审美观对中国古代讽刺待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蜂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4):79-84
中国古代建筑中蕴涵着深刻的人文教化理念。通过对其中诸如“天一合一”、“礼乐精神”、“适形便生”等精粹思想的抽象及对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比较分析,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外来文化的兼容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先秦儒家孝伦理及其在汉代的变异@李文玲$临沂师范学院法学院!山东临沂,276001
@咸鸿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相似文献
15.
陈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3-85
在中国历史上,儒学的命运与中国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教化”是儒家的一个核心观念,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传统儒学与作为社会生活样式的礼仪、礼俗密切相关,并以其对世俗社会礼仪、礼俗的思想诠释和提升作用,构成了与社会生活密切生成的关系。这是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教化之本的原因所在。戏曲正是接受了儒家的教化思想,才得以登上历史的舞台。本文通过对儒家教化思想的诠释,论述其对戏曲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黄丽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40-145
中国古代戏曲从民间诞生,原本是为娱乐休闲之用,是对已沦为教化工具的正统诗文的一种反拨。但随着其发展成熟,逐渐沾染诗乐教化的艺术色彩。而且人民对其所具有的通俗、娱乐、抒情等特点认识越深,越自觉地将其当作移风易俗教化民众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17.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本文探讨了“传神论”对中国文人画的影响。概述从先秦至明清,“传神论”在绘画中的提出和发展过程。指出,“传神论”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审美观念.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及其它艺术的审美准则,各种艺术的相互影响,形成了文人画表现形式的丰富底蕴。 相似文献
18.
张国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136-138
孔子的道德教化思想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道德教化的目标分为君子、贤人、仁人、圣人等层次,其中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孔子的教化途径分为自修之道和施教之法,强调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共同努力实现道德教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王大为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1,10(2):81-8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在谈到社会主义文化时 ,特别强调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发挥人文科学的功能和作用。教化功能是人文科学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文考察了‘教化”一词的历史发展 ,探讨了人文科学所具有的教化功能 ,强调了发挥人文科学教化功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明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73-76
先秦儒家将人性与人的本质区分开来,认为人性仅为人的本质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基础,人之为人的现实意义上的本质要经过个体的自主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这种对人性的看法,从理论上说明了对人进行教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此思想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很早就形成了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重视教育、重视学习成为普遍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