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穷,塑造了你什么?--看高校特困生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霞 《社会》2001,(3):12-14
卢梭有句名言“人人生而平等” ,可时至今日 ,这句话只能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而已。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喜不喜欢 ,人类社会从来就不曾真正平等过。中国出现了潇洒倜傥的高收入阶层的“阳春白雪” ,也出现了窘境丛生的低收入群体的“下里巴人” ,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据调查表明 ,中国目前有80 %的财富集中于20%的人手里。相对于另外的80 %人来说 ,富者越富 ,穷者越穷 ,贫困正在肆虐着他们的生活 ,更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有谁在关心贫困中生活的人们的心理健康?又有谁在关心象牙塔内那挣扎在贫穷的阴影之下的特殊一群…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随着时日的推移,这种感觉逐渐加深,就有可能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疏离。有人认为这种社会疏离在社会进程中不可避免,犹如分娩时的阵痛一样。也有人怀疑以这种阵痛为代价而获得现代化是否值得。对此争论,我们尚无深入的研究来加以评判。然而,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疏离感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这里提出的问题是,这种疏离感是从何而来的呢?既然无所适从的现象是在社会进程中产生的,它的答案也只能从客观实际之中去寻找。让我们将传统的社会与现代社会作一概括的比较: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群众基础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家庭在基本上满足其成员的各种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将所有成员凝聚起来组成“家门”。不仅如此,“家门”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准则,即家庭规范(或称家规)还被推而广之,不但宗族群体、亲属圈子都以此原则组成,甚至整个社会,国家都只是“家门”这一群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高度评价了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他号召大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探讨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问题”。“社会理论”,从学科上说,主要是社会学。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定”,批评了“社会生活的混乱”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同时,他还具体地阐述了一些“社会问题”。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学的历史任务是要研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管子》说:“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普天之下,任何国家都是在稳定时期繁荣昌盛起来的。“国泰”方有“民安”“安居”方能“乐业”。有时有些动荡,从  相似文献   

4.
某些共同体主义者批判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将个人预设为“无牵无挂的自我”,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界普遍忽视了罗尔斯的社会观及其后期的理论重心:“社会统一”问题.然而,罗尔斯不仅将现代民主社会理解为其成员具有合作需求的“社会联合”社会,而且也将其理解为社会形式和历史传统对其成员的身份具有巨大型构作用的“社会内嵌式”社会.在这种社会观的参照下,罗尔斯后期提出的“社会统一”的深层根源就来自于作为世世代代的社会成员集体政治-社会实践结果的社会生活形式和社会生活传统.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的主观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孰轻孰重、孰应优先发展、孰应暂时牺牲这个社会发展上的问题,很久以前就成为人们纷争不息的主题了,时至今日,我们又不得不重新对它作出抉择众所周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采纳了经济学家的意见,以尽可能小的不平等去换取高效率,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通过经济上的传递和带动作用,达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这的确是加速现代化过程的唯一可行之路。然而我们同时不应忽略社会公平问题,不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改革的积极性,这不仅会使效率上不去,还可能会给稳定的社会秩序带来危害。本文是作者近两年来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观察思考以及最近的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而写成的作者试图从公平的主观认定的角度,深化“社会承受力”这一概念的操作性,并根据北京地区社会公众对目前社会上七组职业收入差距作出的主观评价,找出社会公允均值和调整值,以及其中四种职业之间合理收入的等级序列。基于此,作者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双重分析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伟 《学术交流》2004,(3):92-96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从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差距的现实,可以看出,导致差距拉大的原因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但不论其原因是否合理,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都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既要保持城镇居民收入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避免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要避免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拉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发展,整顿分配秩序,强化再分配功能,建立体现职工参与分配的工资协商机制,保障职工参与收入分配权利。  相似文献   

7.
今天,所有科学和科学派别的代表,都在谈论生态问题。在科技革命时代,没有哪一门科学能够完全无视保护和合理改造自然界的任务。当代社会拥有影响自然界的巨大可能性。现在,技术因素决定自然体系的发展,其程度不亚于自然界的内部力量。其结果却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破坏自然环境的自然平衡。近来出现一个术语:“地球宇宙飞船”,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对地球的认识进行重新评价的初步变化。从前,我们这颗行星被说成是一个无限富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安问题特别是违法犯罪问题是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一种“综合症”,必须实行综合治理,这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当人们研究探讨综合治理问题时,更多地强调了公安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谁主管谁负责”,而很少提及公民作为个体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参与作用,笔者愿对此作些探讨。一、公民参与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社会治安问题,特别是违法犯罪问题,说到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主要是用“革命和斗争”思维去思考和认识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这一问题的.这种带有强烈斗争色彩的理论思维就其渊源关系来说,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僵化理解和教条主义解读上.在哲学认识上,过于强调事物联系的矛盾方面和性质,而忽视了事物的系统联系与和谐发展;在社会形态理论上,过于看重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形态的作用,把社会制度看作是社会形态的全部内容,忽视了生产力——技术社会形态的作用;在所有制问题上,过于关注”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性质差别,强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忽视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共生共荣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总是会老的。“养儿防老”这句古训,使“多子多福”的意识长期沉积在人们大脑里。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不知从何时起,“多子多福”嬗变成“多子多灾”,一颗颗苍老的心在呼唤:谁来养活我们?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理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良 《学术交流》2005,(11):93-97
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是公司为谁服务、由谁控制、风险和利益如何在各利益集团之间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公司结构过于注重保护出资人的利益,产生了“内部人控制”与“人才流失”等负面公司治理效应。在批判吸收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为解决前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应当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价值与价格,确定不同人力资本所有者内部利益分配比例,合理分配控制权,实现风险与利益分配的相对独立与制约等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9月1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芏办的《新闻出版报》,在三版头条,以大标题刊登了评介本刊的文章:《社会欢迎〈社会工作〉》。文中赞誉甚多,对我们来说,这是鞭策,更是鼓励。几年来,《社会工作》奉行“探测社会趋向,研究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服务社会成员”的宗旨,在服务社会、服务读者方面笃志不倦,竭尽绵薄。受到了读者的厚爱,发行量也一翻再翻。虽如此,但我们自知与读者要求还相差甚远。我们诚望广大读者多对本刊评头论足,举偏补弊,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读者,作出“更多、更好、更大的建树”,以不负社会、读者的厚望。  相似文献   

13.
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思涛 《探求》2002,(2):46-48,54
关于公平与效率这一矛盾两极的对话由来已久 ,理论界也一直未停止过争论。邓小平南方谈话后 ,我们的改革实践更多地关注了效率 ,对公平的“兼顾”不太到位 ,基尼系数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引发了社会躁动和不安。本文在直面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同时 ,从历史、现实、制度建设、改革代价等方面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 ,提出了维护社会公平“扩中、保低、调高”的基本思路 ,从而勾勒出了诸如“培育、孵化`发展极' ,缩小地区差距”、“加快城市化进程 ,解决农民收入低问题”等具体措施 ,力图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维护社会公平” ,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与法治秩序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松 《求是学刊》2005,32(3):39-42
葛兰西创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发现,当前我国社会秩序失范的重要症结就在于公民意识未能有效确立,导致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未能在社会成员中形成有效的内化。因此,要克服“道德滑坡”和“法律信仰危机”现象,就必须充分发挥公民意识的“文化领导权”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普遍有效确立。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社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并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当前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实际差距究竟如何?怎样从识这种差距?差距扩大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对收入分配应当怎样调节?诸如此类问题,已经成了当前必须详加研究的紧迫课题。怎样认识当前收入分配的现象怎样认识我国社会当前收入分配状况?不同的观察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看法。这里,我想从社会发展的角厦和对拉会Its\志的分析术思警一下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吕理性和秋会成员的Its\理承受能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社会王艾的目标,是通来社…  相似文献   

16.
网络快讯     
等级社会的倒退关于贫困问题,有一点已被学者们达成共识,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的贫困人口虽然增加速度缓慢,但却在持续增加。学者们所争论的是:谁成为贫困的受害者?要忍受多久的贫困?一些学者将某一社会群体长期与大多数人的富裕状况有明显差距的现象称做“社会分化”,另一部分学者将社会中不断扩大的贫困部分定义为“新贫困”,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贫困只是风险社会物质困境的一小部分内容。明斯特大学社会学家奥拉夫·格罗-桑伯格在“社会经济专组”(SOEP)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性研究。他从收入情况和生活状况的角度对贫困的持续时…  相似文献   

17.
一在旧戏舞台上,当官的见到了陌生人,总要问:“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从头与我讲来!”这便是考察“你是谁”的问题。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人际交往频繁而广泛,不熟悉的人见面了,或由他人介绍或做自我介  相似文献   

18.
世界真是一个奇妙的复合体。就在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把亚洲一号通讯卫星载到预定轨道,秦大河徒步横穿南极大陆载誉归来的时候,我们的国土上却刮着一股现代愚昧、迷信的黑风。这股愈演愈烈的风潮猛烈地冲击着我们构筑了几十年的意识形态防线,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造庙热如火如荼这几年,农民“建房热”长盛不衰,与此交相辉映的是,“造庙热”如火如荼。捐资办教育,一些农民犹犹豫豫,可是掏钱造庙却是二话不说,谁也不以为这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我国报界的一股大潮,铺天盖地般呼啸而来,一时间,全国各报蜂拥而起,竞相争办“周末版”。这一现象给新闻研究领域带来了一个新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要求我们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在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上来透析这一现象。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球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谁开放  相似文献   

20.
“温州模式”对富民作用大,已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这是主流。有人认为“温州模式”会产生“个人富、集体空、国家穷”。笔者认为,温州模式使国家穷是没有根据的。事实正相反,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沿海几个县,财政收入60%至70%,取之于商品经济发达的区乡。我们的认识是,传统的自然经济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才能强国富民。至于温州部分区乡集体经济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