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唐代刘知几所著《史通》为史家要书,它的注释本在明代已出现数家,至清代浦起龙的《史通通释》问世,集各家之长,诠释明备,素得好评。清代纪昀以浦氏本细加评阅,删节《史通》为《史通削繁》,句读明快,校勘精细,兼有评论,惟删去全书几近一半,是为大病。近年来多见以《史通》名篇入选编集;一九七八年《史通通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认为《史通》的撰写时间始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而《史通》的写作主要是在中宗景龙元年(707年)至景龙三年的三年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黎文丽 《唐都学刊》2006,22(5):34-36
刘知几撰写的《史通》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专著,而且也是我国具有开创性的一部古代编辑学论著。《史通》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原则,即系统的编辑主体观,明确的编辑意识,简约的编辑风格,严谨的编辑方法。这些思想和原则对于今天的编辑学研究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学专家把教科书看作“科学知识档案”,因而强调写进教科书的,一是在某个具体知识领域内站得住的东西,二是构成该学科的概念骨架的东西。前几年,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也是按照这样的原则编写的。现在的这本教科书,在许多方面是按新的方式编写的。这本教科书的  相似文献   

5.
6.
王香荣 《生存》2020,(11):0158-0158
语文统编教材,意在改变学生读书少的现状,让语文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运用大单元整体学习,是国家课程真正落地的有力手段。大单元的设计中有三个非常重要部分,分别是情境、任务、活动。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全面侵华战争时期日本的"战争文学",人们就很自然地想到所谓"社会派"作家石川达花的长篇小说《活着的士兵》。这是因为在当时这篇小说钟在日本引起轰动,产生过巨大反响。《活着的士兵》发表的刊物《中央公论》(l938年3月号)发行当日即  相似文献   

8.
<正> 说明:①读者阅读时,请顺箭头由下而上。②“政治不民主”部分仅举数例以示一斑。③本图所标页码,系指一九八九年四月出版的《文学四季·夏之卷》  相似文献   

9.
陈雪雁 《创新》2016,(2):70-75
传统经学诠释中,孟子的《诗》亡说被分解成《诗》的某部分、《诗》流传的某环节或《诗》的某方面功能的衰亡;而孟子本义则是作为文学样式的《诗》与它所指引的政教文明方式的整体式微.注疏通过种种限定造成对孟子本义的割裂式理解.孟子《诗》亡包含了文章样式的颓败、经典地位的降格及政治、教化与文明样式的衰微.在王道衰微霸道兴起的政教文明格局中,为王道政治奠基的《诗》经衰亡,指引匡正霸道政治的《春秋》经兴作.  相似文献   

10.
试谈《决议》的理论意义杜建平史宝庆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制定了“九五”和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的远景规划,为...  相似文献   

11.
12.
<正> 《北京通史》第八卷属于晚清时期的北京,第九卷属于民国时期的北京。这两卷虽然各具特色,而它们的基本特征颇有类似之处。且从城市建设角度看,许多新型项目兴起于晚清,发展于民国时期。因此,我在汇报第八卷基本构思的同时也兼及第九卷。首先汇报我们的构思经过。开始有个问题颇费思索,就是同中国通史相关联的重大政治事件,写不写、如何写的问题。因为解放后的三十多年间,对于近现代史研究,集中的专家学者最多,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著数量也很大,其研究之深度和广度也要大大超过其它各段历史的研究。如果我们再写这些内容,就可能重复,水平也可能不高。如果不写这些内容,回避同中国通史的重复,那写出来的稿子就算不了北京通史,最多不  相似文献   

13.
我们已经说过,只要是思维——任何形式的思维,包括艺术思维在内,都离不开理性。离开了理性,就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对于文艺来说,理性不是使自己解体的毒剂,而是使自己强筋健骨的天然内涵。在现今世界上固然有鼓吹非理性、反理性主义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可是迄今为止的人类文学史还找不出这样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它既是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却又与理性绝缘。相反,那些超越国界、赢得了千百万读者赞誉的世界名著,都是理性与强大的艺术魅力并存的。可见,我们应该探讨的不是艺术创作是否排斥理性的问题,而是理性如何融入艺术形式、艺术形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日耀主编、宝成关、曾永玲撰著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①,是近年来政治思想研究方面的一部独具特色的著作。该书的特色之一,是作者以前后相继的思潮勾稽成册,在体例上进行了革新。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政治思想的发展是以思潮的形式出现于社会之中。这种思潮不是几个思想家、政治家的构思,而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群体意识。而且思潮的演进既非一江流水,也非不息的狂涛,而是一个接一个的洪峰涨落。洪峰与洪峰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处于思潮中的思想家个人,情况不尽相同。有人能于大潮未起时,锐敏地感到了潮音,率先呐喊:有人则在惊涛裂岸之时勇于冲入潮中一显身手。有人在一次思潮中便江郎才尽;有人则在思潮后仍余晌不绝。有人是几次思潮的要角,变化多姿,有人则是匆匆过客,昙花一现。因此,对近代政治思想的分析论述,就不能以代表人物联缀成篇,就应从思潮着眼,从宏观上把握住思潮的历史方位,掌握其特征与性质,再结合思想家个人的具体思想主张来进行考察,从思潮中分析人物思想的性质、意义,又从人物思想中透视思潮所达到  相似文献   

15.
谈《苔丝》的三个中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文学名著的复译,似乎已成为中国译坛的时尚。法语界的《红与黑》被炒得沸沸扬扬,译本多达十五、六种。以南京大学许钧教授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趁热打铁,组织了《红与黑》译本大讨论,像一粒投入水中的石子,打破了许多年来笼罩着文学翻译批评界的沉寂。与法语界的喧嚣景象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似乎仍在作壁上观的英语界。目前《简爱》、《傲慢与偏见》、《苔丝》等名著的译本虽然数目也已十分可观,但是质量良莠不齐,亟待批评界的评论及监督。据我们所知,目前《苔丝》的译本有7种①,也许数目更多。这里本文拟就其中的三种常见译本谈谈个人…  相似文献   

16.
17.
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到底谁是中华文明的源流,众说纷纭。然而,从司马迁的《史记》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记载。本文从《史记》的《五帝本纪》中的记载谈起,分析了炎、黄二帝生活的年代,以及他们之间的兼并战争,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炎帝即神农氏,最早建立了大炎帝国,揭开了我国文明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8.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诗经》中的《秦风·蒹葭》就属于这样的作品。近年出版的一些古代作品选本和高校某些教材都选入了它,对它详加注释和分析。随着电视剧《在水一方》的播放,江南塞北的青年男女部哼起了由它改编的抒情小曲,陶醉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群五彩斑斓、摇曳生姿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女性,但大多数是狐妖狐媚、精灵古怪,她们以内在美著称.而我认为其中三类最为动人:一类是痴情女性,一类是知思必报型,一类是才智型.本文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来探讨其背后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王颖 《社科纵横》2006,(10):103-104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是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其“弃妇诗”用现实的笔触反映了从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即妇女被欺凌的悲剧命运。本文从内容着手,旨在探讨“弃妇诗”产生的社会原因,反映的社会现实状况,妇女形象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