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农民军在河南究竟攻克了哪些县城?有的说攻克了宜阳、永宁(今河南洛宁)、偃师等地;有的说攻克了河南西部宜阳、永宁、新安、渑池、偃师、嵩县、登封等十多座县城。 第一种说法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明史·李自成传》:“(李自成)遂自南阳出,攻宜阳,杀知县唐启泰。攻永宁,杀知县武大烈,戕万安王采(钅軽)。攻偃师,知县徐  相似文献   

2.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陕西米脂人。贫苦家庭出身,“幼牧羊于邑大姓芪氏,及长,充银川驿卒,善骑射……”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陕西北部“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农民无以为生,纷纷起义。李自成和伙伴一起参加了王嘉胤起义军,后来投奔“闯王”高迎祥,号称“闯将”,自率一军。他生活艰苦朴素,,作战勇敢,深得起义战士的爱戴。1635年1月,农民军十三家七十二营的领导人聚会河南荥阳,商讨打破明朝围攻农民军的对策。李自成提出了“分兵定所向”的战略计划。他说:“一夫犹奋,况十万众乎?官兵  相似文献   

3.
李自成农民军何时占领河南全省?现在中小学通用教材历史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所附录的《明末农民战争大事年表》中说: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襄阳。河南全省及湖北大部地区归农民军控制”。 (第119页)。此种说法,还见于解放后以及近几年来的一些论著之中。  相似文献   

4.
襄城战役是李自成农民军几个著名战役之一,它继项城战役之后“再破秦师,获马二万,降秦兵数万,威震河、洛。”(《明史纪事本末·李自成之乱》) 但是,诸有关史籍中对于襄城战役日期的记载很不一致。大致上有两种不同说法:一为崇祯十四年十一月说;一为崇祯十五年二月说。现将有关记载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宋献策是李自成农民军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谈迁《国榷》卷100、彭孙贻《流寇志》卷9等都载: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大顺时,以宋献策为军师。《国榷》卷102记崇祯十七年七月事又云:“是月,李自成大封贼党,开国大军师宋献策□□侯。”(中华书局标点本,页6134) 关于宋献策的下落,清初几种专门记述明末农民起义的史书里,没有明确记载。在近人的有关撰著里,目前流行的一种说法,说他是被清军俘虏后不屈遇害的。  相似文献   

6.
史籍中的纷歧记载与当前的不同看法 关于李自成农民军于崇祯十三年(一六四○)何月突入河南的问题,在清代有关的诸史籍中,往往根据传闻或推测从事,因而记述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李自成军于崇祯十三年九月间进入河南。此说在清代官私诸史册中最为盛行。顺治十五年刊印的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十二年(按当为十三年)九月,  相似文献   

7.
据清初吴伟业所著《绥寇纪略》和《明史》等书记载: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三百多年来,史学界虽有一些不同的争议,但这种说法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一九五五年,通城县人民政府根据政务院和省政府的指示,在离县城二华里的九宫山北原李自成墓址上重修了李自成之墓。郭沫若同志和王任重同志亲自为墓碑题了词。墓成后,有位通山县的同志向《历史教学》编辑部提出了质疑。该刊在请专家作问题解答时,认为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次年,郭老发了一个声明,宣布注销他的题词。一九六四年,《历史研究》又发表了专文,进一步论证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从此,李自成死于通山说占了上风,而通城说便“埋名隐姓”了。  相似文献   

8.
《水浒》是以北宋末年爆发的梁山泊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它塑造和歌颂了叛卖农民起义军的投降派宋江的艺术形象,是一曲地地道道的投降主义的赞歌。然而,历来有不少《水浒》的评论者,往往援引了一些历史资料,来强调所谓《水浒》对李自成、张献忠、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军的“巨大影响”,例如什么直接采用《水浒》中的“替天行道”为号召啦,什么把《水浒》作为“玉帐秘本”(军事上的参  相似文献   

9.
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顺军攻克北京,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朱明王朝,明末农民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大顺军占领北京仅有四十天就被迫撤出,又由山西退居陕西,第二年又退到湖北,起义军力量遭到削弱,李自成也因地主武装的猝击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招商赈饥”、“平买平卖”和“公平交易”,是李自成农民军提出的鼓动口号,也是其工商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关于“平买平卖”,已为人们所重视,在近人关于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论著中,有人把它和“均田”、“免粮”并列,作为李自成农民军提出的重要口号。但是,对于李自成农民军的工商业政策设施,则很少具体论述。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浒》问世以来,被许多人看作“军事教科书”,对农民义军的作用尤为明显。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中,就有数十人袭用《水浒》人名和浑名。李自成“奉天倡义大元帅”称号,即由《水浒》“替天行道”蜕变而来。明末农民军中的“三十六营”、“七十二营”,便是仿效《水浒》中“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的组织形式。清人刘銮在《五石瓠》中说:“张献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著名作家、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同志,为了弄清明末历史问题和批评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了一组文章:《李自成为什么失败》(1979年11—12月香港《文汇报》),《论<圆圆曲>》(《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评<甲申三百年祭>》(《文汇月刊》1981年1—3期)。姚雪垠同志本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心情,继承郭老五四时代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精神,运用大量史料,辨正李自成农民起义的一些重要史实,批评《甲申三百年祭》的疏漏和错误。但他评论的问题不限于《甲申三百年祭》这本小册子,还批评郭老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评价郭老的学术活动,以及批评一种“不严肃的、对历史和读者不负责的学风”。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1981年第6期刊登李光壁遗作《明末农民战争由防卫转入进攻的一次军事会议——永宁大会》。该文称:永宁会议召开的地点在河南永宁(今河南洛宁县);时间在崇祯十四年五月;出席会议的农民军领袖除李自成、张献忠外,还有老回回、革  相似文献   

14.
一、《甲申岁弋闯志》辨伪 在湖北通山九宫山“闯王陵”“李自成生平陈列室”内,有一件颇引人注目的展品,名曰《甲申岁弋闯志》。此志并《通山县志》、《程氏宗谱》、《九宫山志》及马镫之类,被视为李自成“殉难于此”的有力证据。展品原件墨书抄本,除标题“甲申岁弋闯志”外,正文十二行,约三百六十余字,末署“顺治二年乙酉腊万年掘录”;“民国元年仲秋八世孙麟安移录”。万年为何人?待考;民国元年为一九一二年,上距顺治二年(1645)已二百六十八年。易言之,此志是二百六十八年后的一个传抄本,整整相隔有清“享祚”的一个朝代,它把李自成死难于  相似文献   

15.
(一)厢军制度形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在以禁、厢两军为基本构成的宋朝军制中,占兵员总额将近一半的厢军只是一支役作部队,类似于今天的工程兵性质。厢军之不预战事而专供役作,这是宋朝兵制的一大特点。《玉海》卷319引《神宗史志》说:“材不中禁卫,而力足以充役,为厢军。”可以视为厢军的扼要定义。宋人叶适说:“厢军供杂役,禁军教战守。”(《水心别集》卷12《厢禁军弓手土兵》)章如愚说:“宋有天下,悉役厢军。”(《山堂群书考索后集》卷41)马端临说,“宋朝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文献通考·职役一》)在将厢军定义为  相似文献   

16.
<正> 明末农民军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特种武装,一是由妇女组成的“婆子营”,二是由少年组成的“童子军”。 (一) 明末农民起义初期,“各携其妻孥,亲戚置营中”,持刀弓乘马。(《甲申小记》卷5)这不是妇女兵,而是农民军的家属,她们一般不參加打仗。后来妇女加入农民军的渐多,精通武艺的妇女同男子一样,拿起武器打击敌人。《怀陵流寇始终录》记述张献忠围攻安徽桐城的情况:农民军“有腹心,有新营,寨民为响导。妇女……数万,前阻大沟,后扼山险,为持久计”。张献忠把妇女兵编为“婆子营”,集体训练,从事战斗。在山东兖州、曲阜一带的妇女参加农民军,“蒙以甲冑,拟刀伪为男子守营”,(以上见《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5、卷16、卷14)而男兵则集中力量打击官军。李自成、张献忠反明失败以后,农民军的余部在北方还很活跃,也有不少妇女兵打击清兵。据《明清史科》丙编第五册记载:在山西朔县蒋家峪村一带,“满山遍野,俱是贼兵  相似文献   

17.
关于河南杜甫墓地,《旧唐书·杜甫传》记载说:“嗣业(杜甫的孙子)自末阳迁甫之柩归葬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元稹在给杜甫作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上有“嗣业启柩襄衬事于偃师,途次于荆,称余为老,辞不能绝”的记载;清朝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国史馆编修孙星衍和清初知名的考古学家武亿编纂的《偃师县志》也是这样记载的。  相似文献   

18.
王羲之的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就我所见,至今已有五说。一说是公元321—379年。此说源出羊欣《笔阵图》:王右军年三十三书《兰亭序》。清学者钱大昕根据此说,在他的《疑年录》中载:“王逸少,五十九,生大兴四年辛巳,卒太元四年己卯。”大兴四年为公元321年,太元四年为公元379年。今人史学家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采用此说。新编《辞海》也用此说。二说是公元303—361年。此说源于唐张怀瓘《书断》。《书断》载:“王羲之……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升平五年为公元361年,逆推生于太安二年,即公元303年。宋代学者黄  相似文献   

19.
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李自成自潼关原之战失败后,被困于商雒山、鱼腹山,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总结革命经验,1640年(崇祯十三年)从巴西突围,第二年进入河南时提出了这个口号。这个口号一提出便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执香迎导,远近若狂”。农民起义军声威大  相似文献   

20.
朱明王朝到了万历、天启年间已经腐败得不可收拾了。公元一六二八年,“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已是“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朱由检虽一再下“罪已诏”,搞了不少简宴、“撤乐”的小玩艺,妄图支撑这座即将坍塌的宫殷。可是一连数年的“天灾流行,饥馑存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终于形成了“群盗满山,四方鼎沸”,“元气尽澌,国脉垂危”的必然结局。公元一六四四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当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时,朱由检只好仓惶出逃,吊死在煤山上的一颗歪脖子树上。从而结束了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