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政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问题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十分突出,对区域问题的政治学研究还有很多空白点。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统一。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国国内地区发展的差距,国际环境中也存在分裂势力。区域政治主要研究国内地缘政治、民族地区的政治整合策略、地区政治发展与国家政治发展的关系、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中央政策与地区差异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的海洋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太平洋国际海底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概况,针对我国在中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活动,分析了当前国际海底区域多金属结核等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形势。同时,介绍了国际海底区域各类活动对深海及海底生物、化学、物理及地球化学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有关国家的潜在承包商和研究机构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的环境问题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际海底区域环境指南的制定、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主要国家在国际海底区域环境问题上的方针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区域研究是一门显学,美国尤其如此。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愈加深入,开展深度区域研究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已迫在眉睫。结合"2011计划"的实施,加强我国区域研究及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对"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协同创新目标的切实回应。  相似文献   

4.
区域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区域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区域内和区域间竞争优势的发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针对改革开放后,地方性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演进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差异进行了综述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各种各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国家间的积极相互依存问题,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长期的、稳定的国际合作需要国际制度来提供保障.然而,全球体系层面的国际制度性公共产品存在着缺乏针对性、效率低下、易为体系中的大国操控等诸多缺点,不适用于解决地区性差异较大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通过区域治理即以区域制度保障下的区域合作来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是解决国际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一种更有效的选择.区域制度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更强的地区针对性,也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摆脱全球性大国对公共产品的操控.  相似文献   

6.
以区域贸易集团和区域经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区域主义在20世纪后半期成为一股强劲的国际潮流。它的发展经验表明:成功的区域整合能促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贸易,给区域成员带来巨大收益;而失败的区域整合却能导致区域内国家的对立,甚至带来严重冲突。因此,探讨区域整合成功推动的原因与条件已成为一个热门的国际政治经济研究领域,而在这方面欧美学术界有大量文献对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生满 《社科纵横》2005,20(5):49-51
本文就国内研究区域开发模式的文章做一综述,介绍区域经济学研究中国际经典理论模式、我国的开发模式、国外的发展模式、甘肃省开发模式的文章及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慈善史研究是近十年来史学界新兴的关注点之一,区域慈善史也日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王娟所著《近代北京慈善事业研究》在着重考察清末民初北京地区慈善事业总体状况的同时,初步探讨了南北区域之间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异同,为深化中国区域慈善史的研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结合评述该著,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国区域慈善史研究的区域范围界定问题,分析了比较视阈下开展区域慈善史研究须把握的地域特征与基本线索、区域慈善与社会环境、区域慈善与国家救济、区域与区域及整体等四个方面的关系,并尝试提出了若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准确界定区域、区域化、区域主义以及区域性等概念,对于中国区域化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对当代区域化研究的概念进行重点分析,希望厘清其准确含义,并以亚欧会议为例,对"由区域构成的世界"进行现实考量和解读,从而为中国当前及未来的区域合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清晰而准确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际海底区域活动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更加严峻,对国际环境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蕴含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中的环境保护要素,逐步走向侧重于规范相关“区域”活动主体“义务+责任”的国际环境治理模式。但从当前的总体情况而言,“区域”及其资源的国际立法仍然侧重于保障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而对环境效应重视不足。故亟需国际社会扩大“区域”活动主体范围并加强能力建设和环境监管、统一相关环境标准并细化环境补偿基金等事项,促进“区域”活动之国际环境治理进程不断向前发展,以建立健全“区域”活动的国际环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创新》2010,4(3):F0002-F0002
陈耀,男,生于1958年,湖南长沙人,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国际港口与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宁波市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际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张可云 《创新》2007,2(2):26-32
建国以来,中国的区域战略经过了五个阶段的转变,目前已经进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加强区域合作,克服区域冲突,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环北部湾区域的发展与合作对提升中国的整体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中国区域战略变迁过程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容、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讨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未来方向和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与方向,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应该置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框架中,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北部湾地区首先需要加强内部合作,才能在国际合作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3.
董敬畏 《社会》2008,28(2):210-210
2007年6月29日30日,由上海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和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协办的“区域社会与文化类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来自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系、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嘉应大学客家研究院、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台湾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人类学系、日本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等海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30多名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21篇,按照地理区域我们将其划分为中国台湾地区研究、华南地区研究、江南地区研究、西南地区研究和华北地区研究等几个板块分别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简论区域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圣钟 《唐都学刊》2003,19(3):87-89
区域历史地理学的区域是一个具时空特性的四维空间实体,在进行区域划分时必须遵循自然性、历史性、完整性、现实性和人文性五个原则;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历史时期特定地区内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理环境,它具有区域性、环境性和历史性等特点;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历史自然地理、区域历史人文地理、区域历史地理专题研究和区域历史地理综合研究;进行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采用得当的方法;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可云 《创新》2007,1(4):5-9
区域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促进区域和谐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本文主要讨论区域和谐与重要战略思想的关系,分析区域和谐的战略意义,重点研究实现区域和谐必须要解决的区域问题和制度基础建设问题。作者认为,促进区域和谐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完善区域管理制度基础的前提下逐步解决不同类型区域问题,是实现区域和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发展程度同城市经济指标水平成正比,可以分为核心圈和外核心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区域协同对湾区产业经济发展、优质文化内容供给、港澳居民身份认同等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在电影产业领域,区域协同是对辖区发展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地再结构化过程。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梳理其在区域联动、社会制度、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现存短板,提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创新路径,以期促成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区域协同新局面,实现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代中国国际法学的话语体系,一方面,必须准确、系统、全面表达和传递国际法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本质特征以及国际法研究过程中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基本概念、关键术语、主流的理论或学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等基本要素;另一方面,应充分、及时体现中国对国际法、国际法学和国际法学话语体系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当代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应以“构建和谐世界”为指导理念,应全面顾及国际法治和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实践的国内、多边、区域和双边等四个基本层面,应遵行、符合或顺应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全球化与多边主义、区域一体化与区域主义、国际共同体义务(或权利)和中国和平发展需要等原则、规律或趋势,应将其基本功能定位为:推动当代国际法的不断发展和广泛适用,促进当代国际法的教学、研究和传播,推进中国的法治进步,维护中国利益、尤其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并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  相似文献   

18.
行业发展是区域经济振兴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航空运输将全球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高速交织在一起.尤其以航空运输为基础兴起的临空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促进航空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动态交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央自1999年开始实施协调区域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政策的执行结果似乎没能有效遏制区域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石及核心,区域企业的生产率变动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从企业发展微观视角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区域之间共性可控因素可以归结出区域企业异质性,而通过资本来源与流动、集聚程度、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可以缩小东中西部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20.
许红艳 《创新》2009,3(6):21-24
东盟区域安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1967年东盟的成立为其安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1976年《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东盟区域安全机制的形成。此后,该机制便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中。东盟区域安全机制为什么会得到创设和维持?它又是怎样随着时间演变而发展变化的?试从国际机制的功能理论视角来对这一过程加以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