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施工图”,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福建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谋划布局落实举措,推进新时代新福建治理现代化.福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福建省《实施意见》,发挥独特优势,把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与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紧密结合起来,团结争取更多台湾同胞共同致力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0):33-36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不仅事关整个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的改革,更引发省、市、县乃至乡镇等各级党委政府全方位深入变革,是关乎我国基层政治生态和人民群众福祉的一件大事。本文在阐释治理、基层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并提出实现途径,论述实现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加强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当代中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四个并存"困境,权力运行监督体系不完善与治理主体单一并存,国家治理体系内部发展不均衡与治理能力参差不齐并存,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水平低与治理能力法治化水平低并存,国家治理体系的人为滞后性与治理能力的无力感并存。因此,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坚持"四个结合",坚持完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与促进治理主体多元化相结合,坚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协调发展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均衡发展相结合,坚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化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法治化水平相结合,坚持国家治理体制的适时改革和机制的及时调试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科学化水平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财政金融体系,强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完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体系,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府服务,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坚持以国家发展规划作为宏观经济治理的战略导向,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提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和前瞻性,坚持构建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治理工作的总基调和方法论,坚持构建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各方面目标优化、分工合理、紧密配合、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对宏观经济领域经济规律的新探索,它在形成过程中,虽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但却超越了西方经济学宏观调控理论。  相似文献   

6.
陈国富 《创新》2021,15(4):12-21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区治理的成效既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层社会的稳定,又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支撑,社区多元主体协作、互助的新型智慧社区治理模式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智慧社区治理强调智能和人文的结合,在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有助于将我国的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当前智慧社区治理中多元治理主体存在现实作用弱化及缺位,智慧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还处于建构之际,面对社会组织参与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市场化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智慧社区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积极培育智慧社区治理文化共识,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市场化机制完善智慧服务体系,同时坚持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大数据视域下的智慧社区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7.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由此把国家治理现代化上升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层面.我们党两次以中央全会决定...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9,(4):6-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质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的现代化。制度的首要德性在于公正性,公正的制度能有效规约人们的交往行为,激励人们以合理方式获取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和思想观念。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和保障,其实践意义在于构建各方面均衡的利益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实现制度公正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和利益追求;要构建法治社会,增强人们的社会认同感;要促进阶层流动,构建公平正义、充满创造活力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田文波 《探求》2022,(6):104-110
本文概括了当前我国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数字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深层逻辑,指出了当前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在数据采集、数据共享及数据应用三方面存在不足,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进而提出破解路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从数字政府全局谋划,以市域大数据和智慧城市角度出发,聚焦城市治理大格局,通过加强顶层谋划、推进制度完善、完善应用支持、提升应用大众化、加大资源保障五方面着手,回应基层关切,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见实效,实现基层治理的精准化品质化,以此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9):9-13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顶层设计对国家制度、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的开始,也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下提出的新命题,更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通过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党的建设制度。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使制度发挥管党治党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不断适应新情况、新问题,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使之更加适用、更加管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行政争议化解机制的健全程度事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目前,传统行政诉讼、合意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制度等行政解纷制度分别存在作用乏力、力度不足和效果不佳的问题。从宏观层面而言,依托繁简分流与多元化解机制,切实发挥行政诉讼基本职能,激活合意型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作用,强化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制度功能。从微观层面而言,启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型构行政审判白皮书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方能激活行政诉讼制度体系中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制度机制的实质解纷功能,真正建构起行政争议市域协同化解机制,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行政法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组织数量激增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注销难"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当前社会组织退出情况的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注销难"并非登记管理机关一家之责,而是...  相似文献   

13.
陈彪 《社科纵横》2023,(5):129-13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推进农村社会建设的双重面向,因此,探索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已有研究多从制度、技术、文化等层面来探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在农村社会中,道德治理作为一种非正式治理手段起着重要作用,为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基于S省T村的“道德银行”治理实践考察,结果发现:德治建设通过构建价值引领、规则嵌入和行为示范“三位一体”的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了农村自治体系的精神秩序、制度秩序和行为秩序的塑造,激活了村民从价值引领实现社会价值遵从、规则嵌入实现社会规则(村规民约)适应、行为示范实现社会治理角色转变的跃升,推进了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治理依旧处于传统化的模式,其表现在于:在管制理念作用下,政府治理处于被动状态,干预、越位、错位的现象层出不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的治理现代化要求,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三农"问题的治理提出具体要求,其演变的要点在于:从"政府导向"走向"政府负责"、从"分配调整"走向"减弱控制"、从"碎片化治理"走向"整体性治理"。本文认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扩大协同治理的参与主体,协同治理力量向基层下沉、注重城乡整体性治理,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以此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7,(6):84-87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信访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是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新时期信访工作陷入困境,呈现出新特点,究其原因有信访工作制度因素,也有制度外原因,为此要从信访工作制度内外两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推进信访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中美独立董事制度的制度环境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美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着内部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外部治理环境三方面制度环境的重大差异,在引进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时必须通过修改公司法对我国现有公司治理框架进行改造,同时推进国有股减持,完善股权结构,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让独立董事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治理中责任义务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社会治理体系而言,责任义务的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可以说,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上,都是基于明确责任义务的考虑,因为,所有社会治理实体的功能都是通过责任义务体系的确立而得以实现的.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大致存在着行政的、法律的和道德的三种责任义务,公共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把行政的、法律的责任义务转化为他的道德责任义务,做到了这一点,也就真正地把公共管理塑造为一种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了.  相似文献   

18.
俞慈珍 《社科纵横》2014,(12):17-2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这是由邓小平国家治理、国家发展战略思想上发展而来的。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进行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探索。邓小平国家治理的目标主要是围绕发展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善民生,实现小康社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国家治理的路径选择上,强调"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现代化经济的需要"。以"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以健全制度和完善法律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方法,以调动各方积极性来实现治国理政,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而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7,(3):95-100
腐败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毒瘤,是破坏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顽疾。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加大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治理刻不容缓。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持续推进"打老虎",一些贪腐的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声落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有效遏制了高层腐败蔓延的趋势。在肯定党政机关高层正风反腐成效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省部级领导干部腐败治理的艰巨性、严峻性、复杂性,客观分析领导干部腐败治理所面临的困境,从思想认知、法规建设与制度执行、决策机制、立体监督体系、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家风家规建设等角度入手,推进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治理,有效钳制寻租机会与腐败空间,大力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洁力。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6):40-45
国家治理体系由治理主体、理念及方式三大核心要素构成。与之对应,当下中国治理体系呈现出党主导开放型政党制度日趋成熟、从"管理"向"治理"的理念转变深入人心、全面依法治国成为主导治理方式的时代特征。一党主导保证了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治理理念造就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多元主体治理格局、法治路径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未来我党的执政治理能力、国家治理方式及全面依法治国事业仍需要不断提升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