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是中西方寓言文学的杰出代表。两部寓言均未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来论证说理,而是诉诸形象、故事等来阐释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经验教训。试图以马丁等人的评价理论为指导,以《庄子》寓言和《伊索寓言》为文本语料,对比探讨两部寓言作品中动植物和非生物形象的评价意义及其实现评价功能语言资源的异同和理据,领悟庄子和伊索对现实社会人与事的态度评价,从而启迪人类思想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说理散文中,《庄子》和《韩非子》这两部杰作,其寓言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各具特色。从思想内容看,《庄子》寓言体现了道家学派的主张,《韩非子》寓言表现了法家学派的观点。从题材来源看,《庄子》寓言题材比较广泛,来自自然的、历史的、现实的,应有尽有;《韩非子》寓言题材比较单一,多来自历史故事。从组织形式看,《庄子》寓言夹杂文中,没有独立地位;《韩非子》首创结构宏大而又相对独立的寓言群落体制。从形象塑造看,《庄子》寓言既有人物,又有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而《韩非子》寓言绝大多数是人物。就人物形象说,《庄子》寓言多为下层民众,《韩非子》寓言多为上层人士。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伊索寓言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伊索寓言的翻译郭延礼一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它在欧洲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①他又说,古希腊人“他们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  相似文献   

4.
所谓寓言的文学独立性,就是指寓言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以独立的身份出现。它不附属于其他非文学,也不是作为实现非文学目的的手段和目的。它所要实现的只有教育、感化或审美的单纯的文学目的。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进行辨析,我们可以说,希腊的早期寓言已经具有了文学独立性。希腊最早的寓言“鹞子和夜穹’出现于著名诗人赫希俄德的诗集《工作与时日》中,而且其他早期寓言的载体《伊索寓言》也是一部文学集。自始至终,希腊的早期寓言都显出一种文学的特质:即在故事中隐寓作者的思想,它们的创作动机主要是教育和感化读者。而中国早…  相似文献   

5.
李秩汇 《船山学刊》2013,(2):117-122
印度擅长寓言譬喻,《庄子》是中国寓言早熟的奇葩,二者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尊足、轮、珠和客尘烦恼常常出现在印度的寓言譬喻中,《庄子》中也同样出现了这些物象;印度直接促成了动物寓言的发展,《庄子》中也具有丰富的动物寓言;印度文学和《庄子》都以镜和水来比喻心性;"梦"是印度的常用譬喻意象,《庄子》则揭开了中国梦文学的历史;未亲历过海洋的庄子却与印度人一样常将"海"纳入自己的寓言譬喻中。不容置疑《庄子》与印度的寓言譬喻存在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庄子》是否真受印度的影响,有待历史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张宁 《文史哲》2004,(6):53-58
《狼来了》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儿童故事,它来源于伊索寓言《牧童与狼》,是由传教士带入中国的。但若引入故事结构相类似的第三个文本《三声枪响》,并予以存在论性质的解读,就可与《牧童与狼》及《狼来了》建立一种有趣的比较关系,其中有关"撒谎"的道德主题被改写成"自我欺骗"的存在主题。由此而生的对儿童的同情,则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从《牧童与狼》到《狼来了》的流布过程中,一个道德"劝戒"故事如何变异成道德"恐吓"故事,其中充斥着对身体的训诫和治理。  相似文献   

7.
林慧 《南方论刊》2007,(3):82-83
乔治·奥威尔在《动物农庄》中借助寓言式手法,讽刺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普遍存在的弊病,他以极富洞察力和预见性的眼光,直截了当地剖析了极权主义的统治方式,描述了极权主义可能导致的巨大毁灭。本文试图通过对《动物农庄》的分析揭示这则寓言的背后寓意,看看它怎样成为一把刺向极权主义的匕首。,  相似文献   

8.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具有三个层次的生态含蕴:在动物园生活中,主人公探讨了人之于动物的积极意义;在海难后的危机中,派通过和理查德·帕克的日夜共处,进一步建构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同时因离开人类社会,只身直面自然和动物,主人公的心灵发生了转化,自然成为了他的信仰.从这个意义上讲,《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仅是一个传奇故事,还是人类与动物及自然关系的巧妙寓言.  相似文献   

9.
《召树屯》渊源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召树屯》(即《召树屯与南玛诺拉》)是我国著名的傣族民间故事,但这个故事也在泰国、老挝与缅北等地广为流传,我云南省歌舞团访泰演出的主要节目是《召树屯》,泰国文化团访华演出的节目中也有《玛诺拉》独舞。泰国前总理克立·巴莫亲王在西双版纳观看《召树屯》舞剧后,觉得很诧异:“为什么泰南所流传的‘诺拉’会在相隔很远的西双版纳冒出来呢?”我国文学界也提出,《召树屯》“究竟是根据西双版纳的民间传说改编进经书,流传外国的呢?还是由外国传入的呢?”因此,弄清《召树屯》的渊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庄子·寓言篇》对《庄子》中存在的大量寓言、重言的现象,概括甚当。离开寓言、重言,《庄子》不仅难享盛誉,甚至不成文章。寓言、重言在《庄子》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庄子意旨并不在创作寓言,描述重言,而是借寓言,重言阐述其哲学思想。庄子冶寓言、重言与其哲学论旨于一炉:或有声有色地描述一系列寓言、重言,然后推出论旨;或开门见山,先点论旨,再以大量寓言、重言证之;或通篇惟见寓言、重言,而将论旨巧妙地融合其中,从而寓言、重言与论旨画龙点睛,相得益彰。在斑烂多彩的寓言、重言中,蕴含着庄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就《庄子》散文这一创作特色作一探讨,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五卷书》是印度民间文学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很多故事流传于世界各地。《五卷书》对哈萨克民间故事有着深刻的影响,两者在动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类型、思想主题等方面都很相似或者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1962年第三期上,刊登了顾颉刚先生的《我在民间文学的园地里》一文。我认为,这篇文章有其值得重视的价值。但是,文章最后一部分把我国不少著名的传说故事,都说成是“发生在外国而流传到中国来的”,或是“把西方故事转化为中国故事的”,这样的论断,我认为是大成问题的。顾先生在文章中具体提到了“悬圃”《救命池》、《西湖三塔记》、《偃师献倡者》、《板桥三娘子》、《中山狼传》等传说和故事,作为他的“外国传来”说的例证。究竟这些传说故事是我们民族自己的创造,还是“从外国传来”的,我觉得实有一辩的必要。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几个传说故事如何认识的问题,而且关系着民间文学研究中如何清除资产阶级民俗学的错误观点而代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的讽刺意识与叙事特征孟昭连讽刺既是一种文学手法,也是小说观念的因素之一。早在史前小说中,讽刺就已经作为一种文学意识存在。神话中尚无讽刺因素,但在先秦寓言中,讽刺就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手法了。其实,这不仅仅是一种“手法”,而且还表现为明确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徐玥 《南方论刊》2006,(1):61-62
《庄子》寓言既有先秦诸子寓言的共性,如意图上都是为宣扬自己哲学观点而作的哲理寓言,形式上大多故事与教训浑然一体,教训的主观色彩较淡;也有自己的个性,如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等。下面笔者就其构思、题材、表现形式、语言艺术等方面,对《庄子》寓言如何表现其哲学思想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狐文化简论王振星狐精的故事是一种传统的小说题材,本文试图沿着狐精形象在神话寓言、志怪小说、唐宋传奇和清明小说中的发展迹象,探讨狐精题材作品的文化内涵。在上古,狐狸曾被视为是具有高尚品德并带有灵性的不平常的动物。《礼记·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  相似文献   

16.
《郁离子》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徐一夔谓其“牢笼万汇 ,洞释群疑 ,辨博奇诡 ,巧于比喻 ,而不失乎正”1。然其主要成就则体现于讽刺艺术的成功运用之中 ;鲁迅先生“寓讥弹于稗史者 ,晋唐已有 ,而明为盛”2这一论断是否包含《郁离子》一类著作 ,我们不得而知。在我看来 ,《郁离子》是一部寓言体讽刺文学的杰作 ,任何一位有志于研究中国讽刺文学发展史的专家、学者 ,大概都难以对《郁离子》视而不见 ,避而不谈 ,它对讽刺文学所作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因此 ,对《郁离子》的讽刺艺术作一深入的探讨 ,当是刘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姑尝试之…  相似文献   

17.
刘洪仁 《船山学刊》2005,(1):44-46,40
《庄子》中的寓言小说,其实就是杂文小品;小品具有离奇怪诞、虚构色彩特别鲜明,含蕴丰富、能令人产生广泛联想和讽刺冷峻尖刻、饱含感情等主要特点,对后世的影响异常深远。  相似文献   

18.
关宝学主编的《锡伯族民间故事集》近期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前 ,辽宁民族出版社已出版了《锡伯族民歌集》 ,这套丛书还包括即将陆续出版的《锡伯族诗歌集》、《锡伯族谚语集》、《锡伯族图片集》和《锡伯族大事记》、《锡伯族民间故事集》是东北、新疆两地十年来抢救、挖掘、收集和整理锡伯族民间文化的结晶。该故事集收录近 1 50个广泛流传在锡伯族民间的各类故事 ,包括风俗传说、神话故事、生活故事、机智幽默故事、动物故事。故事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历史跨度大 ,人格化程度高 ,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活气息。为弘扬民族文化 …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人,他秉承、延续并发展了中国讽刺文学传统,又从异域的讽刺文学中吸取经验,开创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为以后的深入开拓奠定了基石,成为现代讽刺家的先驱.他的讽刺文学以其超拔的讽刺思想和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中占有着杰出的地位.他的《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等现代小说,是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的现代小说发展了现代讽刺文学,他的讽刺艺术,是对以“中和”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义审美原则的动摇和冲决,对既往婉讽、劝善、美刺精神的历史超越,是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在艺术中的延伸和升华,代表着走向成熟和完备形态的现代意识.鲁迅的讽刺艺术,主要在两种相关而有区别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我疏解《圆圆曲》,主要是想要与姚雪垠同志商榷的。因为黄裳同志已经有文章了,所以我才改作《疏解》。我不同意姚雪垠的那些考证,我认为《圆圆曲》中叙述的故事,主要情节是真实的,就象《长恨歌》、《桃花扇》的主要情节是真实的一样。也不同意姚雪垠的某些论点,我认为《圆圆曲》也不单纯是讽刺吴三桂、鞭挞吴三桂的,《圆圆曲》的基调不是讽刺,也就象《长恨歌》不是讽刺诗,《桃花扇》不是讽刺剧一样。文章发表以后,《晋阳学刊》编辑部转来了刘德鸿同志谈《圆圆曲》基调与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