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传奇作品篇幅宏巨,较难把握。现在通常采用思想、形象、艺术等西方话剧的研究方法,难免隔膜。戏剧的生命在于表演,剧本的生命在于戏剧冲突,冲突的进展有赖于戏剧结构的架构设置,结构研究是认识和理解戏剧这一主体的综合性艺术的基础。我们的工作首先从《琵琶记》这部戏剧史上的重要作品开始。本文从戏剧情节的设置安排、具体结构手法的艺术运用、总体结构的架构布局三个方面,评论得失,分析成败,试图对其结构艺术作一较为全面、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史料记载的元明三国杂剧有40种,其中"关公戏"有近20种,目前留存的"关公戏"剧本有11部。11部留存的"关公戏"剧本,都保持着分折的结构特色,部分剧本折与折之间还加楔子予以补充。剧本的题目正名既概括剧本描述事件、勾勒情节发展变化,也起着交代事件发展起因、提示剧中精彩内容以及彰显作者褒贬立场的作用。其通常都是用仙吕、南吕、中吕、正宫、双调、越调等六个宫调,并有着对应的情感表达,遵循着北曲杂剧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婚姻爱情戏中人物类型繁多,"护情天使"是其中之一。"护情天使"这一角色大多由当权者担任,有15部之多,占整个婚姻爱情戏的50%。他们推动情节发展,解决戏剧冲突,对戏剧本身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情天使"由当权者担任的原因在于文人心态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淡化的忧郁美与起情节的戏剧结构一起共同形成了《上海屋檐下》淡化的超情节系统,它包括淡化的情节、淡化的人物和淡化的生活氛围三个子系统。《上海屋檐下》一剧,超越情节本位的戏剧结构理论,通过超情节的审美序化,赋予了作品超情节的审美意蕴,从而超越了将“戏剧美”等同于情节的紧张冲突的传统戏剧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情节是戏剧艺术的基础。有没有生动丰富的情节是一出戏能否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关键。历来的戏剧作家和戏剧评论家都十分重视戏剧的情节。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古希腊著名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他的代表作之一《诗学》中,最早提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的论点,强调情节是戏剧艺术的六个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他对戏剧情节的重视,对后来戏剧艺术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强调冲突,以致戏剧从动作说、情境说、冲突说、激变说走向对话说与仪式说。观赏环境、冷媒介效果、广告插入、观众耐心的降低,迫使电视剧必须时时有冲突和高潮;但是一个情节不可能背弃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样四个阶段,尤其是发展阶段,是个积累情绪,把情节推向高潮的重要阶段。电视剧不能人为地制造冲突和高潮,“一人一事”的简单情节难以形成时时有冲突和高潮。电视剧应该是多线索和谐共进,每条线索有自己的发展过程,因时间不同,形成波澜起伏,才可以获得时时有冲突和高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湖南花鼓戏传统剧本的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民歌民调为主,基本没有情节。中期题材扩大,加入了更多的人物和情节。晚期趋于成熟。剧本题材的来源有四:一是从现实生活中直接取材,二是从民间歌舞艺术中生发题材,三是从民间传说故事和民间神话中抽绎题材,四是从其他剧种中移植题材。剧本的文学特点有三:一是在戏剧冲突上,重情趣而轻情节,二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通过就事论人、集中刻画的方法,塑造个性化而非典型化的人物形象,三是在语言风格上,简练、生动、富有形象感和动作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8.
亚理斯多德认为,在悲剧必须具备的情节结构、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等六种成分中,情节的安排是最主要的。李渔也有“结构第一”之说,他把结构比作“造物之赋形”“工程师之建宅”。契诃夫说过“谁为剧本发明了新的结局,谁就开辟了新纪元” 老舍是一位戏剧创作的勇敢探索者和辛勤开拓者,在戏剧结构上,他不拘泥传统的戏剧结构方法,锐意创新,形成了以人物为戏剧中轴,以典型场所为磁场,人物众多而不乱,场面繁散而神聚,虚实相间,意境深远,对比烘托、穿插点染等独具一格的戏剧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话剧艺术是在本世纪30 年代明显走向成熟的, 其成熟的标志主要体现在戏剧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戏剧语言创新四个方面。从情节的发展意义上说, 以《雷雨》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显示了综合性情节悲剧的多方面特征, 并在多种情节因素的融合方面做出了民族化的改造; 而以《上海屋檐下》为代表的一批作品, 则是以创新性的具有生活实感的结构样式表现了特定时代中国都市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 并在尊重中国观众欣赏习惯的前提下创造了中西合璧的结构形式; 戏剧人物塑造上, 《日出》、《原野》等作品, 开创了中国现代戏剧艺术注重人物内心冲突和心理刻画的性格描写方式; 而在戏剧语言领域, 30 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的最大成功在于新的对话机制的建立, 即它的叙事主体和受体都直接表现为剧中人物, 而作者和读者、演员和观众则处于一种内隐的地位。正是在上述几个方面, 体现出了中国本世纪30 年代话剧艺术的成熟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人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从戏剧冲突的角度来研究戏剧作品无疑非常重要。通过对戏剧作品的矛盾冲突以及与之相关的戏剧情节、人物性格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直达作品的底蕴。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元代戏剧中最经常出现的、最主要的是戏剧冲突,即伦理冲突。所谓伦理冲突,是指含有伦理性质的戏剧冲突。纵观元代戏剧,包含伦理冲突的作品很多,但概括起来说,其中  相似文献   

11.
剧本Jennieknows试析张绍连,肖建安改进剧本教学应该受到重视。在英国语文教学中有戏剧教学法,教师对剧本结构进行分析,解剖剧中人物。然后由学生实践排演剧本,因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戏剧冲突戏剧文学是以矛盾冲突为主要线索来表现社会生活。引人入...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出现在16世纪90年代,相差只有三年.两个剧本在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与节奏、悲剧风格与结局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显祖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东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雷雨》戏剧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巧合的突出运用。曹禹自己说过:“一部《雷雨》全都是巧合”。的确,这个戏的整个情节就是用一连串的偶然巧合编织起来的。第一个巧合是鲁侍萍同周朴园这对老冤家三十年后的巧迂。第二个巧合是周萍同四凤这对异父同母兄妹的性爱关系的巧合。第三个巧合是周朴园同鲁大海嫡亲父子的巧遇。第四个巧合是周萍、大海同胞兄弟的巧遇。这四个巧合相互制约,彼此交错,组合而成“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特别是前两个巧合贯串着全剧,构成了整个剧情的骨架。  相似文献   

14.
《唐戏弄》在戏曲史研究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戏弄》是任中敏先生震撼学界的一部力作,它向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以来我国戏曲史学术界发出了公开的挑战。针对宋代以前无“戏”的传统旧说,任老力主唐代即有杂剧,只是其体制有别于后出的宋元戏曲而已。主要的论点是:无剧本并非无戏剧;戏剧的构成,重在效果能感动观众,而不在体制长短与故事性的高低;主戏而不主曲;应从唐代社会的各种现象与“戏”的联系看问题。本文就《唐戏弄》问世四十年来中外戏曲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变化,满怀激情地揭示了任先生的戏曲理论由被反对到被接受、由目为“异说”到指认为“大宗”的历史过程,并意味深长地指出:只有像《唐戏弄》作者那样有“水滴石为穿”的信念,才能不断做出超越前人的业绩来。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小说,但对于戏剧文本的分析也同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契诃夫的《海鸥》(1895)、《凡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0)和《樱桃园》(1903)四部戏剧为文本依据,将契诃夫戏剧的时空体概括为以外省庄园时空体为背景,以外来人的都市时空体对外省庄园时空体的冲击为内在冲突根源,以相聚、离别时空体为基本构架方式和情绪渲染手段,以沙龙时空体组织大型复调对话挖掘人物心理“潜流”的多重复杂时空体模式,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看待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情节、冲突、结构及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6.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三十七部戏剧是英国十六、七世纪文艺复兴社会的写实,也是莎翁人文主义思想的闪耀。而在这全部剧本中,《威尼斯商人》是人们最熟悉、最喜欢、最脍炙人口的剧本之一。《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具有特殊的魅力,固然与那“一磅肉”等生动情节有关,而更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17.
《庄子》寓言颇具戏剧性,其戏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寓言的代言性质与戏剧代言体如出一辙;二是寓言中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层层推进的戏剧情节;三是多样的戏剧形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8.
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戏剧,是中国话剧史上学习外国戏剧的第一次尝试。本文围绕“外国剧本的翻译搬演”、“外来形式的吸纳扬弃”及“话剧的民族化”等三方面的问题,对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戏剧的历史经验作了尽可能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客观公允的评价。在当今整个世界文化大合流、大融汇的格局中,中国戏剧与外国戏剧的碰撞、交流也将越来越激烈、越频繁、越密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学习外国戏剧的经验和教训,就尤其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略论宋代的请戏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研究它的请戏习俗有助于了解当时戏剧繁盛的文化空间,这对探究当前”戏曲危机”的原因以及探讨戏剧如何走出困境也有着重要意义。宋代的清戏习俗主要有庙会演出,节庆演出,寿庆演出,祀祖演出和宴会演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口述剧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剧本形式,其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优戏。优戏以滑稽、戏谑、斗口为特征,早期演出没有剧本,仅靠演员临场发挥。"优语"经历了从口头文学至书面文学的转变过程,优人大多擅于言辞,具备较强的现场编演技能,优戏表演具有明显的即兴编创特征。唐宋优戏很可能产生了文字剧本,从戏剧套语的使用和戏剧题材的因袭等情况来分析,口述剧本传统并未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