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考察孙中山的进化思想,采取了文献解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其进化思想的研究,明确了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及其对社会历史观的主要看法。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包括达尔文与赫胥黎的进化思想、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以及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孙中山对进化论进行了吸收与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突驾”说与“互助”论,认为“互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道德思想进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严译《天演论》出版后,进化主义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主要思潮。在这一思潮中,孙中山的进化论思想极具特色。他既不赞同泊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亦有别于同时代的严复、梁启超等人对进化论的理解,而是通过“人事进化”、“人为力”和“互助”进化等概念提出一种同其三民主义相适应的进化理论。然而,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使命及其对某些文化哲学和历史哲学理论的理解不甚深入,孙中山的进化论思想又存在一些学理上的疏失,其“人事进化”、“人为力”和“互助”进化诸种提法或许都存在再斟酌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严译《天演论》出版后,进化主义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主要思潮。在这一思潮中,孙中山的进化论思想极具特色。他既不赞同泊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亦有别于同时代的严复、梁启超等人对进化论的理解,而是通过"人事进化"、"人为力"和"互助"进化等概念提出一种同其三民主义相适应的进化理论。然而,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使命及其对某些文化哲学和历史哲学理论的理解不甚深入,孙中山的进化论思想又存在一些学理上的疏失,其"人事进化"、"人为力"和"互助"进化诸种提法或许都存在再斟酌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鲍勒开辟了进化思想史研究的“非达尔文革命”领域,批判以达尔文为中心的进化思想史研究,强调非达尔文思想在进化思想史上的突出地位.然而,2008年,鲍勒又提出“如果没有达尔文,同时代人无法提出论证充分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历史假设.通过分析鲍勒的相关专著及文献,探讨其看似矛盾的观点背后的“反辉格式”的科学史观及“反事实历史”的研究方法,消解其结论表面上的前后矛盾,达到方法及思想层面的辩证统一.对鲍勒的达尔文进化思想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进化论的历史地位,同时,鲍勒的科学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对科学史的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刍议孙中山的进化论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论吸取西方自然科学的成果,形成了世界观意义的进化论;他的进化论包括宇宙进化论、生物进化论和历史进化论;他将进化论运用到历史和认知领域,提出了“突驾”说和进化认识论,从而超越了西方的进化论;他的进化论有其局限性,但不能据此做出全盘否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进化论观念是中国近代思想体系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以及思想观念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变异观”为进化论在中国的生成提供丰饶的思想土壤,严复等维新士人对“evolution”的“天演”式翻译,无疑为后来的日式进化现在中国的生成与传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也是传播日式进化论观念的重要媒介.通过历史教科书的广泛传播,这种进化观逐渐从中国精美群体传递到普通民众,深深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与历史的认知,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进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包括近代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和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以及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康有为对进化论进行了吸收与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一套系统的“三世”进化理论,其渐进说与革命派的突变说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8.
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今文经学朴素进化观和西方进化学说是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由此中国近代思想家进化论的思想来源也有所不同 ,“多源”是近代中国进化论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严复在进化论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舆论领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严复并不是简单的二级信息传播者,而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整合再传达出带有自己风格烙印的进化观点——天演论,随着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公开出版,进化观念得到进一步的传播.“进步”与“革命”是在进化论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衍义.严复的“天演”和世人接受的“进化”思想是中国近代改良和革命思想的来源.严复以其独有的理性审慎奠定了他中国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从“进化论”与“三世说”理论、“民约”与“民权”理念、“分权”与“集权”思想以及“立宪”与“法治”主张四个方面探讨晚清戊戌维新派的主要宪法思想,力图从制度设计与制度实践的差距中探索制度生成的历史逻辑,并由此揭示民主精神与共和制度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