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纵观孙犁前后期小说文本,其叙述话语发生了巨大转变.叙述视角上,前期小说采用的是全知全能式叙述视角和人物式视角的交互结合,后期转而采用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叙述时间方面,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省略幅度的增大、描写停顿转变为评论停顿及后期小说的重复叙述倾向.引起孙犁小说文本叙述话语的转变有诸多复杂的原因,既有时代方面的因素,也有作家主观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现代叙事学有关叙事视角的理论,把叙事视角和人称有机结合,对中国传统小说及郁达夫小说的叙事视角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传统小说采用的是零聚焦的叙事视角模式,而郁达夫的小说则主要采用内聚焦的叙事视角模式。郁达夫在其小说中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视角模式的革新,奠定其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论郁达夫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视角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小说采用的是零聚焦的叙事视角(即没有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视角)模式,郁达夫的小说主要 采用内聚焦的叙事视角模式(包括内聚焦的叙事视角下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叙事方式)。郁达夫对中国传统小说叙 事视角模式的革新,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事物的荣枯兴衰都有其内在的质的规定性,作为郁达夫小说创作的非理性倾向,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社会环境等背景因素,性格、气质、感情等创作心理因素,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因素以及美学思想美学追求的制约因素,它们汇成了郁达夫非理性创作倾向的浩淼界域,郁达夫小说创作的非理性倾向对当前的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文化和郁达夫小说的关系 ,不仅仅是表层契合 ,更重要的是潜在的作用和深层的回应。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中的郁达夫小说 ,作者在审美情趣、人物性格的文化内涵、小说体式传统渊源等三个方面显示出鲜明特质。对郁达夫小说的这一现象 ,还有待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之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通过"自叙传"方式将个人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重现于其小说世界中。拟以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生涯为时间轴,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等人生体验,以此揭示郁达夫小说与人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论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精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在很大程度上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来表现人对一种新的精神价值的追求和向往,丰富了现代文学的画廊。他完全是在一种生命的冲动中表现人的主体欲求。精神价值体现了人的自我意识的确立和理性的觉醒,郁达夫的精神价值世界则主要表现人对平等自由意志的向往和追求。巨大的思想孤独感是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孤独感反映了一代青年的精神特征,是一种病态时代的病态反映,是他笔下人物从自在阶段走向自为阶段的情感的折光。同时,他还从小说中人物的孤独感出发,真实地描写了这些人物精神的自我分裂。因而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是美与丑、善与恶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8.
心灵绝叫与生命律动的情绪印记──郁达夫小说性欲、情欲描写的心理探寻张洲平作为一个典型的情绪型作家,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主导倾向,是以情绪为流变,夹带着作家个人深切的生命体验,无遮无掩地倾泻着个体生命情绪的汹涌激流,传达出生命历程中心灵的搏斗与震颤,给人以...  相似文献   

9.
1 前期创造社揭起浪漫主义的旗帜,异军突起,和倡导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会一争文坛春色。郁达夫是前期创造社的骨干之一,他的前期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似乎是不言而喻地成为现代文学史家们的定论了。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说:“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倾向,在诗歌方面最杰出的代表是郭沫若,小说散文方面则为郁达夫。”又说:“郁达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就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见之于文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的小说独树一帜而自成高格,呈现出鲜明的文本特征。显示出自己区别于理性主义及传统小说的独特个性和强大生命力。这是作家非理性创作倾向的内在促发结果。在20世纪末的当代文坛,我们发现郁达夫的灵魂又回到了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11.
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2.
苏曼殊和郁达夫以男女情爱为题材的小说创作是对五四浪漫抒情小说的一种重要贡献.同样是基于敏感的心灵对时代的感应,苏曼殊小说中的情爱世界是社会的、伦理的、以婚姻为基础的;而郁达夫的是个人的、心理的、以情欲为基础的,古典言情小说中的"情-礼"矛盾转化为内心的"灵-肉"的冲突.同样是高张个性主义的大旗,但苏曼殊侧重于本体意味上的"性",显得高洁脱俗;而郁达夫强调世俗的"情",显得愤激凌厉.  相似文献   

13.
"颓废"倾向和"色情"描写是郁达夫早期作品的主题,自1923年创作《茑萝行》以来,郁达夫小说开始涉及"生的苦闷"的描写,在其小说中出现了"袋里无钱,心头多恨"的"零余者"的哀叹,于是"哭穷"成为他笔下另一类主题。而郁达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本人的个性因素则是造成他"哭穷"之根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自叙传小说是融入了作者情感倾向和人生经历的虚构艺术.郁达夫等情绪派和郑振铎等写实派的创作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自叙传小说的两种倾向.这两种不同的自叙传小说风格的形成与作家自身的文学观念及所处的文学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16.
从后现代主义叙事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霍克斯的小说《食人者》叙事使用随意性创作动机、空间叙事倾向、不可靠叙事者和不确定人物等叙事策略,指出作者使用这些叙事策略实现了小说普世意义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郁达夫小说的文本出发,全面考察其小说欲情表现的各个方面,认为郁达夫小说的欲情哲学,最重要的思想意义就在于把人的情欲本能,放到人道主义甚至人本主义的高度加以肯定,但同时,郁达夫作为一个道德叛逆者,也承受了巨大的文化负累,他在激烈地反叛旧道德的同时,未能彻底超越集体无意识中伦理情感的价值取向,这集中体现在欲情描写的彷徨和困惑中。早有论者指出“五四”作家带着“历史中间物”的显著特征,郁达夫当不属例外。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小说的性别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之缺失是郁达夫小说的永恒主题 ,它表现为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冲突 ,其部分原因在于郁达夫及其小说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文化意识。它具体表现在由男性视角对女性的聚焦与变异而生成的女性意象中。郁达夫小说的女性意象大致可分为三类 :其一是妖女型 ,玩弄男性 ,而行为意志不可捉摸 ;其二是天使型 ,其特质是“纯洁自然” ;其三是圣母型 ,其特质是“博爱”。这三类女性意象表现出郁达夫小说复杂的性别文化意识 ,既表现为现代人道主义对女性的理解与尊重 ,又传承着传统的性别意识 ,潜隐着父系文化的男权本质  相似文献   

19.
浅析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小说以其心理描写、感伤、结构的散文化和清新的文笔著称,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主观抒情小说的先河。本文试从郁达夫小说创作观、自传体、零余者形象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外国文学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从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问世,特别是他公开表明在理论上赞同法朗士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主张后,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有的说,他的“自叙传”是“个人生活的写照”;有的说,他的小说深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来源于日本的“私小说”;日本汉学家伊藤虎丸先生则认为,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一样地继承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笔者认为,郁达夫创作虽然大都取材于个人经历、身边琐事,但不能说是“个人生活的写照”;他留学日本,在日本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