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西灵水“秋粥节”文化生态保护村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西门头沟灵水村被建设部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承载着京西斋堂川灾荒史和举人文化的"秋粥节"文化,是灵水村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要因素。灵水村"秋粥节"文化是当地民众价值观念、道德追求、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是建设新农村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随着京郊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灵水村"秋粥节"文化环境急剧恶化,为此,充分认识京西灵水村"秋粥节"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结合时尚,创新、构建"秋粥节"文化生态保护村是灵水历史文化名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追溯门头沟区文化资源的历史渊源,综合分析其类别及特色、优势,探讨适应市场经济和生态发展要求的文化产业化之路。第一,赋予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第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市场结合;第三,鉴于京西生态带地位,做大做强现代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保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第四,打好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产品的输出。这是当前门头沟区面临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门头沟区的历史文化名片 京西门头沟地处京畿要地,其东低西高的地理特征,以及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及其支流经年累月的贯穿切割,辖区内群山耸立、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森林茂密,自然风光奇特秀美,是名副其实的百里山水画廊.自古以来,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通过永定河大峡谷沟通往来,相互交融,形成了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唐禄 《今日南国》2008,(19):61-61
一名小伙了在全国首先使用QQ经营粥铺,居然一夜间迅速改变命运,让深陷绝境的小店起死回生!广州偷师学艺开粥铺 陈晨今年28岁,是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他看到广东粥铺的生意十分红火,也想在温州开家粥铺。为了掌握煲粥的诀窍,2002年秋。他前往广州学艺。他应聘到一家粥铺打杂,边工作边默记煲粥的操作要领。偷师学艺一年后,2003年9月4日,陈晨在温州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时代广场附近,以3000元月租,租了一间门面经营了“财神记”粥店。粥铺开张头一天,居然只卖出了十几碗粥。  相似文献   

5.
梁振宇 《北京纪事》2013,(10):108-111
去京西红村马栏参访,是向往和意志的独行。自斋堂镇向6公里外的大山纵深行走,一路没有山溪潺潺,没有清潭密布,但路旁的山势雄伟,满山遍野的树木摇曳着一片片葱翠抑或金黄。这绿与黄和风营造的景象是一望无际的苍茫与浩瀚。尤其秋日的野菊花、太阳花、格桑花在苍茫与浩瀚之间绽放着各异的色彩,着实令人迷醉。  相似文献   

6.
北京门头沟区自古就是京西古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门头沟区的宗教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具有极为深厚的底蕴、完整的类型和丰满的层次,是北京地区宗教文化集中展现之地.门头沟区主要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以及多种民间信仰,宗教文化遗址遗存众多.目前,门头沟宗教文化遗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门头沟区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动态的,在利用中保护,以利用促进保护,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才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根据北京市对于城市功能区的定位,京西被列为生态涵养保护区,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中轴线西沿线,山区占区域面积的95%,风景优美,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吸引了大批游客,而另一方面,由于地处山区,地势不平,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深山区乡镇的发展,而沟域旅游整合是研究这些乡镇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浅山向深山过度的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沟域为例,浅析沟域旅游整合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祁建 《百姓生活》2011,(4):62-62
沿北京地铁一号线一直坐到苹果园总站,再换336路公交车,到金顶街北口站时突然出现了一座明清风格的古街,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京西古道——模式口。它历经沧桑,跨越历史的风尘,向人们诉说千百年来一段段如歌如泣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牯岭之秋》:历史与小说之实例研究《牯岭之秋》是未署日期的一个短篇小说,最初连载于一九三三年的《文学》杂志。在一个脚注中,茅盾透露这篇小说原有九节。但五至八节“写成后,过了一夜,不知怎地,忽然不见了”。茅盾说,“要是我肯找,或许找得到的,然而我不曾找。重写罢?不高兴了。”他所做的只是把原来的第九节移为现存结尾的第五节。阅览现存的《牯岭之秋》,人们会产生不连贯感,这是可以预料的。由于缺短了几部  相似文献   

10.
余玮 《华人时刊》2009,(8):76-78
这里是中国首次发现保留最完整的山村明清古建筑群,是北京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沉甸甸的历史。《投名状》等多个著名影片场景都来这里取景,这里被称为"京西的布达拉宫"。  相似文献   

11.
北京西行244公里,在恒山、太行山和燕山三山交汇处,一条壶流河从山间盆地缓缓流过,在此地有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古城——张家口蔚县。蔚县共有各类文物遗产780余处,古建筑保存最多,达580余处,尤其是历史上的八百古村堡群落,被称为“第二道长城”。蔚县是位居河南省登封市之后的全国第二“国保”文物大县,被称为“地上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的话: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和北京市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积极推动海淀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北京联合大学成立了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共同创办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2013年11月9日,“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专家研讨会暨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北京联合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围绕着“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启发性的讨论,主涉及三山五园和京西文化的文化渊源、历史内涵、价值定位,三山五园与京西文化的关系,历史文化景区的保存现状与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本刊以笔谈的形式登部分专家的精辟见解。——张连城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各种粥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以.对于各种粥名,如何翻译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使目的语国家的读者有效理解是译者必须慎重对待的.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杨宪益所译<红楼梦>中有关各种粥名的翻译,首先简单介绍了目的论,接着运用目的论分析了杨宪所译<红楼梦>中有关各种粥名的翻译,说明了杨先生的译文并没有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京西文化是指存在于北京城西部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京西文化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北京文化的根脉。京西文化的构成有四种元素,即原始文化、中原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和近现代随着西学东渐而来的西方文化。京西文化源远流长,自先秦延续至今,经过了发生、发展、鼎盛和衰落等阶段。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统一,造就了京西文化的鲜明个性,即久远的农耕文化、发达的宗教文化、独树一帜的皇家园林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古道文化。神奇的京西大地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诞生了诸多名著,也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到此隐居、甚至把墓地选择于此。当今研究京西文化,就是要把京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好,使之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粥,可谓是四季咸宜的妙品,自古有春食芥菜粥,夏食绿豆粥,秋食莲藕粥,冬食腊八粥之说,颇有四时食补之道。"毋米粥"在2002年便开始风靡整个广东,所以对"毋米粥"三个字很早以前就时有耳闻,但一直都不知其为何物。顾名思义,"毋米粥"应该就是"无米粥",但是没有米又何以成粥呢?  相似文献   

16.
重庆的古称谓中,“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也是最古老的一个,既是古国名,也是古族名,既是古行政区划名,又是古地名.与“巴”有关的称谓还有“巴郡、三巴、巴州、巴县”等称谓.历史上的称谓还有“楚州、渝州、恭州、江州、荆州”等.今天重庆简称“渝”.此外,还有一个长期被误解的重要地名“垫江”.本文对这些曾经出现过的历史称谓及其语源进行一一梳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向西,离市区40多公里,一处处山峦叠翠、沟壑交错,门头沟中等职业学校就坐落在永定河畔。我就是这所学校的一名美术老师,也是门头沟区5名特级教师中唯一的美术老师。  相似文献   

18.
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在文坛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文风,“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复古文风盛行近百年,自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渊源,茅盾曾在《夜读偶记》中加以说明。但流风所及,不能说没有严重的弊端。在复古文风笼罩下,竟至有人认为“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昆仑张诗人传》)。这就完全割断了社会生活同文学创作的联系,完全否定了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实际上堵塞了文学创作的路子。物极必反,反对复古文风的人接二连三出现了。《明史·文苑传序》说:  相似文献   

19.
2 0世纪 70年代末 ,北京魏公村形成了新疆街 /新疆村 ,它有空间的历史基础。元朝将都城由前朝京西南莲花池水系向北高粱河水系的转移 ,使燕京西郊的畏兀人聚落置于大都城郊 ,并形成元廷畏兀儿仕宦家族陵园。明朝都城的南移又使之位于郊外 ,至清代萧落。其居民或伊斯兰化或融入当地人群。但这一地名得以延续 ,成为其后辈遗产记忆和意义调动的符号资源。历史学应关注主体对意义感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们拥有过最璀璨缤纷的东西,才懂得欣赏一碗粥的朴素。粥是个好东西,它味道鲜美、温润适口、营养丰富,实为养生保健的佳品。粥亦颇有君子风范,任何食物与粥为伍,立刻变得亲切温暖,让人百食不厌。我国人民自古就有食粥的习惯,古人深知吃粥能节约米粮,又可治病养生,古往今来中国人爱粥者比比皆是。我国春季食粥保健养生的历史十分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