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贾恩绂是民国时期著名方志学家。其方志编纂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创造性的方志体例。紧紧围绕方志以疆域为主的思想,创立四门,各以类从。第二,新旧掺杂的方志内容。重视经济、教育,运用近代科技,使得方志具有许多新内容,同时依旧保留旧志中一些传统类目。第三,篇篇成文的方志述作。行文雅驯、连贯,避免如市之账薄。  相似文献   

2.
方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典籍,具有资政、教化、做信史、记风俗等功用,区域性、连续性、广泛性、可靠性等特征。方志的文化价值表现为:方志的编纂过程,是对文化的积累过程,文化积累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对文化的整合过程,通过整合实现文化判断和文化选择,完成文化控制;是对文化的储存、分配和应用,保证了文化生产的连续性,是对文化的传播,使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方志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变迁,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将近30年的地方志事业发展迅猛,成果斐然,举世瞩目。但方志理论研究,特别是方志研究理论批评问题却相对滞后,跟不上方志事业的发展步伐。对此,必须引起深度关注。方志理论研究的正常化,"百花齐放、百花争鸣"风气的形成,是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正确开展方志研究批评工作,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深刻认识方志理论研究批评的价值;二是要正确掌握、运用开展方志理论研究的实事求是原则;三是方志创新要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同时,中国地方志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方志取材丰富,分门别类,为研究历史,尤其是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与方志同时诞生的方志·物产,在农史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为农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方志·物产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容和体例形成于宋,完善于明。在今天对于方志物产的利用,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充分利用方志·物产,才能真正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他对史学宗旨、经与史的关系、史家著述之道、历史编纂学以及方志理论等都有过精辟的阐述,亦多创新之见.他的许多史学观点对当今史学研究和方志编纂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在中国方志学方面,他有重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方志工作。现在,我们正在整理旧的方志,使它的丰富资料能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服务;为了进一步发挥地方志在四化中的作用,许多地方也在着手编纂新的地方志。因此,研究章学诚在方志学上的论述和贡献,对我们正在开展的方志工作,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所编《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将中国地方志中有关方言的部分加以汇编影印,对于汉语方言研究及辞书编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试对其方志所收的"兀搭、作事哩、话、么事、个介、甚"等六个方言词进行考释,期望对汉语方言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方志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地图是一种特有的专门地图,它是地图和方志最古老的表现形式。三千多年来,方志地图在应用中不断演变、发展。它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古方志地图时期、旧方志地图时期和新方志地图时期。现代,随地图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方志地图将有很大发展,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由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发行的《安阳市交通志》,装帧美观大方、古朴典雅。它以翔实的资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文风,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安阳市的从古至今的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演变概况,尤其是近现代的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管运、邮电通讯等专业的兴衰起伏与现状。具有严谨的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并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是安阳市历史上带一部交通专业志书。也是新方志百花园中又一朵艳丽夺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10.
云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如同中国的历史一样,有着它悠久的过去。对于云南的历史,省内外乃至国外的某些学者都比较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云南有着它光辉的历史,而且是因为它地处我国的西南边疆,民族众多,截至解放前夕为止,不同地区在不同的程度上大都保留着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形态,有人针对着这种情况,说云南解放前是一部活的社会“化石”,这是有道理的。 对于云南历史的研究,应该说我们的前人是有所贡献的。诸如史实的记载,专题的研究,方志的编纂,专著的出版。其中,明清以来问世的方志,在这个数量中尤占较大的比重。但勿庸讳言,真正科学性的东西不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有“隔代编史,当代修志”的优良传统。今天可考见已编成的地方志就有八千五百多种、十一万多卷,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编纂具有时代特点和丰富内容的新方志,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方志书写贯穿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始终,具体表现在:其一,作者通过方志书写建构人物活动的空间序列,还原陕南山区的地理生态和民俗风情,构成小说的地方性背景;其二,方志书写在文本中承担叙事功能,一方面神秘主义文化作为情节发展的关捩,代替了现代社会所推崇的理性逻辑,也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对情节发展逻辑关联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方志性内容的引入使历史叙事在一个又一个山野逸趣中被不断解构,文本形态因此具有现代性的特征;其三,作者在方志基础上展开对"人"的现代性思考,主体性的缺乏与非理性的暴力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同构关系,涡镇人内在意识的承接与循环则是造成小说悲剧的根本原因。正是借助以上三个层面的方志书写,作者透过秦岭故事写中国世事,通过地方经验写中国文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寒冷期多为疫灾频发期,受小冰期气候影响,清代太原盆地平均气温低于现代正常值,自然灾害频率增高。披览方志,可以发现期间盆地内有形式多样的驱虫、辟毒、避瘟卫生民俗。这些民俗是历史时期居民应对时疫经验总结,兼具华夏文明之共性及地域环境之特性,本文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对其科学性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先进文化具有实践性、先进性、民族性、科学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实践性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基础 ,先进性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实质 ,民族性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鲜明特色 ,科学性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灵魂 ,开放性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精神风貌。中国先进文化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先进性、民族性、科学性、开放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王慧 《学术探索》2014,(7):107-111
志料、采访册、调查记等文献大多是在实地征访、调查基础之上,为他日编修方志保存资料而作,具有方志初稿性质。其在编纂方式上不拘泥于方志体例,采用多样记录形式;在内容上跳脱旧方志类目框架,紧跟时代潮流;在作者群体上不局限于地方士绅,多由专业人员参与编写。这些文献保留了许多正式方志舍弃的一手资料,因此,应该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方志”之名称肇始于战国时期,但其初始是指诸侯国之史书。秦汉以降,才有了“地方志书”的含义。那么,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方志”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不少方志学名家都曾进行过探讨,观点各异,其说不一。辽宁大学历史系王晓岩教授把自己多年来研究方志演变历史的成果,系统编撰成《方志演变概论》一书,近由辽沈书社出版,填补了方志历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地方志源远流长,如果从战国时期的《禹贡》算起,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中,编修地方志的传统代代相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的地方志达九千余种。此外,国外还大量收藏了我国的地方志。如日本收藏中国的地方志有2847种,美国仅国会东方部收藏中国地方志有2939种,如果把其它几处收藏量加在一起(其中有些相同的版本),与我国现存地方志数量可等量齐观。地方志源远如此流长,种类这样繁多,这不仅在中国是件值得骄傲庆幸的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 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伴随而来的必然有它一套科学理论。科学理论的研究,又推动着这门学科向前发展。在地方志二千多年的演变发展进程中,同样,方志理论的研究与方志的发展相伴随。宋末元初之际,地方志开始定型并稳步地向前发展。在此之前,对于方志理论的探讨,除有的文人学者在个别史论文章和当时编修的志书“序”“跋”,以及有的方志目录学家、辑佚家的考坪中做些涉及之外,几乎没有开展。明、清以后,编修地方志日趋发展,盛况空前。特别是清代,成了编修地方志的鼎盛时代。方志理论研究随之被人们所重视。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首开方志学研究之端。他提出方志要“去华求实”,“经世致用”。他利用地方志资料撰著的《天下郡  相似文献   

18.
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包罗万象,纵贯古今,有“最大信息库’之誉。方志是客观地记述一地的人、事、物的资料性著述,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惠及子孙的历史责任非常鲜明,故有“以史育人”之说。由于方志全面、准确地记载了一地之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广泛涉及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既能为我们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极其丰富的材料,又能帮助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地掌握地情、国情,确定方针政策,制定建设计划,进行科学管理,提出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许友根 《晋阳学刊》2012,(6):101-105
《登科记考再补正》主要存在重复录载前人已经使用的史料而没有进行任何考证、将史料中凡有"进士"字样的人全部录载为"及第进士"、依据未经考证的方志与宗谱等史料录载登科人名以及由于不清楚武举考试的基本史实而产生的误载等方面的问题。不仅影响到该书作为史料工具书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更事关后续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值得学界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一、李绂及其方志活动 地方志,亦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类文化典籍,其历史如从秦汉正式发端算起,已有二千多年了。然而,对方志进行理论研究却出现得比较晚。一般都认为,清乾嘉时的章学诚是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因为他创立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方志理论。但是,这套理论的形成除他本人方志实践之外,还与前人的修志经验分不开。事实上,在章学诚之前很久(至少可以溯源到东晋)就有人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