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具有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且这种结构体系经过长期的考验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承重、防潮和隔震性能.本文以中国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的地基基础为研究对象,依次分析了地基、台基、柱础三个层次的材料及构造做法,阐述了其承重、防潮、隔震的原理.以期对传统建筑的研究做出贡献,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3.
油坊村民居建筑是河南豫中地区砖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现场实地调研,详细分析了油坊村传统民居所使用的以"土、木、砖、石、瓦"为主的建筑材料,并进一步从材料的角度探讨了其技术性表达、艺术性表达以及场所性表达。本研究为今后建设具有河南豫中地区民居风格特点的建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对中国当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地域文化传承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筑的发展首先是物质生产的产物,无论哪个方面要求都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才能得以实现。从历史来看,中国古代地下建筑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材料、结构、施工等方面的进步变革而展开的,但同时,人工建筑材料与砖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又为地下建筑空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壮"与"适形"的和谐--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壮"作为一种审美思想,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起着纲领性的作用,而"适形"则是一种与之相反的被古代建筑普遍采用的审美尺度.两者的对立与协调,在宫殿建筑中成为一对相反相成的审美范畴,并反映出封建帝王既要维护严格而冷酷的封建等级制度,又要追求和谐而适宜的生活环境的双重心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引用大量的史料,从中国古代的环境意识、环保机构和环保措施等方面考证我们的祖先如何高度重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内容,对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丰富而深邃,蕴含着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和哲学伦理思想,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群体组合,以及在外观上呈现出的大屋顶、建筑装饰、色彩运用等特色,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实用价值及审美价值,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神感说"是<周易>中提出的天人相感的一种范畴学说,它是基于中国古代原始思维之上的一种认知学说,涉及人的主体精神的诸多功能,对于艺术思维的激活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代文论的"神思说"明显地受到"神感说"与佛教重神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精神意蕴的廓大,以及对文艺创作中想象和灵感诸范畴的启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建筑是能源及材料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日益减少,保持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课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建筑材料资源的保护与可循环利用问题意识较早,已开展大量的研究与广泛的实践,如传统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一般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及新型可循环建筑材料的应用等等,且大多由政府主导,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对建筑资源保护较一致的社会认同。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成绩,但仍存在技术及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不足,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还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建筑一直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在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砖仿木结构塔出现。此类塔的抗潮、抗震等综合能力提升,保存年代更为长远,建筑材料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匠师们在砖作技术上的提高及粘合技术的发展。振湖塔在其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下,与当地文化特色紧密连接在一起,就地取材,有着较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