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处融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针对"00后"中职学生,探讨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改革步步深入,要求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新课堂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真正对学生"授之以渔".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最佳助手.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要始终使课堂处于"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欲望,就应该做到以生为本,构建情智共生的和谐课堂.具体来讲,应达到四个"和谐".  相似文献   

4.
"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女朋友"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继续产生"婆媳不和""老妈和老婆该救谁"这样更让人头疼的后续问题.有网友很直率,表示"夫妻关系应该排第一,你们小家和谐了,大家才能和谐.你妈妈的强势和控制欲请让你父亲来满足;自己的媳妇自己疼."也有网友摇摇头,说这么简单就不是千古难题了.  相似文献   

5.
和谐:意即配合得当。和谐教学就是将各种教学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高度平衡协调的动态组合和完善的整体和谐,使教和学互相适应、促进、交融,形成双向交流,产生最佳结合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完善"和谐人居"的社会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锦钊 《城市》2005,(3):8-9
一、"和谐人居"的探讨正合时宜 "和谐人居"是从建设"和谐社会"中引申出来的.从层次来分析,首先要从"和谐家庭"开始,构成"和谐社区",再由成千上万的大大小小的社区组成"和谐社会".可以说,只有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和谐的,才会有更高层次的和谐.在人居环境中营造和谐局面,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中和"思想的文化内涵 "中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中华文化就其本质来讲就是一种和谐文化,不仅要求个体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体与社会和谐,更要求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哲学精神,强调"天人共存、人敖共存"的辩证立场,以宽容、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张扬着丰富的天道与人间和谐融洽观念,对于当前消解社会矛盾、人与自然的冲突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一词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内涵都非常丰富的。孔子作为世界文化巨人,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不谋而合。孔子"君子和而不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有着丰富的哲学意蕴、政治意蕴和交往伦理意蕴,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妥善处理个人观点与集体意志二者间的关系,促进国际和谐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邢冬梅,烟台老年公寓主任.自1999年烟台老年公寓成立之初,她带领全体员工秉承"一切为了老人"的服务宗旨,强化"亲情服务从心开始"服务理念.她把老年事业视为神圣的第一职责,加强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推行岗位责任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成为行业内优秀的务实型管理者,为构建和谐公寓谱写了新篇章.各种荣誉也纷至而来,公寓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山东省服务名牌"、"省级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敬老模范单位"、被山东省民政厅确定为"机构养老示范试点单位"、"烟台市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青年文明号"、"烟台市百姓最佳口碑荣誉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杨艳 《职业》2010,(21)
构建和谐校园是笔者所在学校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校园是师生利益至上、以人为本、民主法制、诚信友爱、高雅高尚的校园,是各种关系协调融合的"六和"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班级的和谐,而班级和谐的主导者是班主任.如何把自己的班级变的和谐,笔者想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现今人类社会需要尤为迫切,但人们常常将今天倡导的和谐自然观与古代"天人合一"相提并论,殊不知,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这样的科学性,它只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朴素原始的观念.文章认为今天倡导的和谐自然观其实是对"天人合一"的否定之否定,两者存在质的飞跃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邵玮 《城市》2007,(10):51-53
一、和谐规划的意义 科学合理的和谐规划涉及城镇发展的最佳选择,它可使社会发展恰到好处,增长与供应稳定平衡,产、效、能之间发展协调;它能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稳定持久的进步.一个科学和谐的城镇规划,解决的是五十年乃至一百年的城镇发展问题,受益的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五严"背景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有效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是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动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而心灵的接触与交往可以促使师生之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谈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时,常有人用人与自然相和谐来否定或者批判过去提过的"人定胜天".我认为,人与自然相和谐跟"人定胜天"两者都有道理,应当并存.因为人与自然总是在动态中相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其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针展示了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针体现了我党和人民对如何良好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其内涵深刻丰富,更为重要的是这项方针将对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产生积极意义。而通过本文章的阐释,笔者将从这一方针将减少经济浪费和直接增加经济产值两方面来展开论述其产生的具体经济价值,以展示其同"发展经济"具有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的身影即将离去,和谐社会的诉求却更加浓烈地向我们走来. 何为和谐社会?和谐诉求究竟为今人新始,还是历史遗脉?和谐的"道"、"势"是什么?简言之,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不仅有其深刻的现代内涵,也有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从国内和谐到世界和谐的延伸 对中国人而言,"和谐"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200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大会的讲坛上,首次向世界提出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如今,和谐社会的建立已经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其实践也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同时服务于内政.胡锦涛主席指出,中国必须"把自身发展与人类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8.
陈强 《职业》2010,(15)
"八荣八耻"为高职学院和谐校园建设确立了新的价值导向,在高职学院学生中培育团结互助精神,充分发挥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也将对"八荣八耻"要求的落实及和谐校园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制度学理论揭示,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前在条件.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首先是一种契约社会;而人类各地域政治中所期待的"和谐"社会,尽管政治文化有所不同,但一定是诚信品质丰厚的社会.一个诚信短缺的社会,一定是个处处设防的社会,一定是个经济交易、公共关系和人际交往成本极高的非和谐社会.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即便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也会因公共空间非平衡状态的钳制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孝"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它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并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孝"是中国社会稳定、家庭和谐的基础。但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孝文化也在日渐走向衰微,孝道所起的规范作用变得越来越小,表现出孝道失范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