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日第十二次佛教学术交流会议于2008年6月6日-8日在无锡举行。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生前与日本佛教大学商定的为中日两国能世代友好相处的重大举措之一。佛学交流会每两年一次轮流在中、日两国举办。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一直处于一弱一强结构态势的中日两国,在21世纪开始出现"两强并立"局面。按照现实主义逻辑,"两强并立"的中日之间只能建构为对手(甚或是敌人)关系。但从建构主义视角来分析,中日两国在互动实践中形成的共有知识既可以是合作性质的,也可以是冲突性质的,因此中日之间可以建构"朋友"的角色身份,也可以建构"敌人"的角色身份。中日两国能否建构积极的角色身份认同,取决于中日之间在互动实践中能否加强相互之间的共识。中日关系的前景主要取决于双方积极性角色身份能否得以再造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日两国社会在西力东渐的冲击下,改变了自身运动的发展方向,被强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然而,两国社会变革走向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之所以中日两国在西为东渐后形成不同的历史走向,除了两国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差异之外,历史发展的选择性、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起了主导作用,以致于在中日两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时至近代,中日两国终于打开了国门,西方的一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奇事物连同它的载体——语言随即蜂拥而至,对中日两国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在今天看来无疑对中日两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曾经一度给中日两国语言造成了极度的混乱,给中日两国的文人学者带来了无可言状的困扰。因此,西方语言对中日两国语言所产生的影响积极与否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内、对外政策,中日两国也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现了首脑互访,并就加强对话、扩大合作达成共识。中日两国经贸发展逐年升温,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关系在中日两国关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两国仍在一些经济领域中存在摩擦和争端,日本有时也用经济手段来解决一些中日之间存在的政治问题。中日经贸关系现状如何?走向如何?这将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一、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现状自6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中日贸易三原财’后,中日经济交流逐渐恢复和发展。19对年,中国正式开始了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6.
中日酒文化比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二者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由于酒文化受生活环境、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酒文化在酒名、酒德、酒礼等饮酒习俗上存在着差异。通过中日酒文化的对比研究,可以了解中日两国酒文化的特征,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并且都对汉字作了整理简化.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信息处理的挑战.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中日两国在字量的整理、字形的简化、字音的规范这几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发现这些工作有对信息处理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信息处理不利的一面,中日两国所做的工作各有利弊.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试析中日花文化之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两国人民热爱花,欣赏花,对花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赏花踏花,探花咏花,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中日两国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花文化。本文通过对中日花文化以及中国的梅花与日本的樱花的比较,揭示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及国民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王翔著《中日丝绸业近代化比较研究》一书,通过对中日两国丝绸生产和贸易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为中日两国在近代史上的不同命运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是近年来关于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中日两国传统价值观念各自发生了现代化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两国彼此的不同国情导致了两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出现了五个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使两国的历史发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探讨中日两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转变的差异及其影响,得到的重要启示是:中日两国必须探索具有本国特色和充满理性精神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正确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日英同盟和日美同盟是20世纪日本处于重要转折期时与世界上两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要的结盟。两次结盟的背景、命运不同,但是结盟的确给日本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而在不同国际体系下的两次结盟外交,实质上是英、美、日结盟国在各自国际体系下的对外战略和战略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中日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双方在使双方在面对重大问题上可以协调立场,而且经济上的互补可使双方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日两国友好也是民意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联系的日益加深及两国领导人的积极努力,今年中日两国关系有望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在近现代历史上 ,在科技引进、对待西方文化等方面的态度截然不同 ,在成败效果上差异较大。研究、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 ,应从更深一层的文化视角去看待它。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传统文化、封建经济、政治制度、民族心理的比较分析 ,揭示了近代中日两国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吸收的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参考 《今日南国》2014,(11):8-8
《华尔街日报》网站2014年10月18日报道称,在越南和中国这两个邻国努力管控越来越紧张的南中国海纠纷之际,越南称其与中国已同意在两国国防部之间开设一条直通电话线,以便解决纠纷. 越南国防部10月18日发表的一份声明说,国防部长冯光青17日在与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举行会晤时说:“两国、尤其是两军有必要继续合作,保持健康稳定的关系,并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15.
荣郁 《21世纪》2009,(10):12-13
2009年8月7日,两名来自中国的交换学生在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失踪,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七日向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据悉,两名失踪学生分别是11岁的邓南和15岁的杜卓,两人是从中国上海出境的,但出生地都是安徽。他们最后被人见到是5日中午在密西沙加市居住的寄宿家庭。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自然地理、生活习惯、文化意识及民族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忌讳文化。围绕中日两国在语言、观念、行为三方面忌讳文化的差异表现,探究其内在的根源,把握中日忌讳文化的相互渗透、影响及互补、互动的趋势,借鉴合理的忌讳文化,从而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日古典文学中的复仇女鬼与"女幽灵"形象,在文学上有许多异同之处。追本溯源,其中宗教观念、民族心理是中日两国在文学方面存在差异的主要依据。本文着力于从中日文学女鬼复仇形象异同比较、女鬼形象异同的文化底蕴两个方面分析中日文学中女鬼复仇形象。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中日两国大学校训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比较分析出中日两国大学相近的文化价值理念和相通的人文精神内涵,初步探讨了中日两国大学在日益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大学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培育大学人文精神、实现人文关怀等方面存在着相近或相通的文化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金香海 《延边大学学报》2007,40(2):15-18,60
中日两国有着长达几千年的文明交流历史。但从近代以来,日本以武力挑战中华秩序,企图建立其“大东亚共荣圈”,从而在东北亚地区形成“结构性暴力”,形成了中日两国的战略冲突结构,阻碍着东北亚地区多边合作的进程。因此,中日两国应从东北亚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中吸取教训,用和平方式化解两国战略矛盾和冲突,在历史认识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构建东北亚和平体制。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使用异同。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人际交往中,交际双方根据身份、地位、角色以及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亲疏关系选择不同的称呼词,来反映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提出了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汉字文化圈,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理解在称呼词的使用方面的异同,不仅可以加深对两国国民之间思维方式的相互理解,而且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