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同时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同时又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具体落实到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之中,实现了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美统一。在现阶段,研究和探讨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对于坚定不移地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团结奋斗,对于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是忠诚而又深情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为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而奋斗。他在长达70多年的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历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党和人民群众的一系列独到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情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基本点是人民共同富裕、国家繁荣昌盛的富民强国思想。邓小平同志的富民强国思想既继承前人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情神如民族特点,集…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拓者。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全面整顿是开辟这条道路的一次试验。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为这条道路的开拓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证实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他是中国现代化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他继承孙中山、毛泽东的事业,带领党和人民走上了“振兴中华”之路。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结晶。在这一卷里,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邓小平的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基本方面。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建设,邓小平特别重视建立符合新时期要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教育我们干部尤其是青年担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任首先要解决的“精神动力”问题。那末,凝聚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精神动力”的内容是什么呢?笔者的体会是:一、爱国主义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主题;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三者的高度统一则是其基本特征.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邓小平同志关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论述,其爱国主义思想主张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对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进一步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有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理想教育,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以上思想教育内容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做出了新颖独特的四大理论贡献:(一)中国现代化目标──振兴中华论,他是这个口号和目标的最早倡导者。振兴中华论体现了把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意识统一起来的现代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二)中国现代化纲领──三民主义论。其本质是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其闪光点在于探索一种趋向于人民主体论的中国现代化模式,以求超越资本主体论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三)中国现代化道路──自主开放论。他是中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首倡者,他要求把对外开放的全面性与独立自主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四)中国现代化文化──综合创新论。他主张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吸收中国传统的母体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之精华,综合创造中国新文化。“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这是20世纪前期、中期、后期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位巨人和三面旗帜;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继承了孙中山现代化思想精华,扬弃了他的历史局限和思想局限,终于使世纪之交的中国迎来了现代化的关键期、起飞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构思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虽然他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在当时没能实施,但却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相连。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仍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与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等方面,论述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创新。坚持改革开放,走富民强国之路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维护国家主权、祖国统一的斗争精神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灵魂。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毛泽东的贡献在于,他是看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严重缺点和错误的第一人,率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要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道路,并进行了不倦的探索。他在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是全方位、多侧面的,所取得的思想成果,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初探汪建云《邓小平文选》内容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刻,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邓小平同志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认真学习,深刻理解这些论述,对加强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主题;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三者的高度统一则是其基本特征.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学习邓小平的经济思想王世谊,张德荣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必须注重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以...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洪家瑞,张兰英,沙芳邓小平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就邓小平对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行论述。一、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要集...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的发展问题,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在其第三卷中深刻阐述了他的发展观。这极大地丰富了社会发展学说,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推上了一个新阶段。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性,发展速度,发展依靠力量.发展动力、手段和道路等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思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通过改革寻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密切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标志着我们开始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搞好法制建设,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肥沃土壤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法制建设。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逐步发展,诞生了一大批奠基性的法律和法规。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邓小平同志,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他的许多治国思想被采纳,他的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等思想都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认为,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大不相同的。十月革命后,列宁从俄国的"现存社会"出发,探索了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毛泽东也有过一些这方面的设想。邓小平设计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恩、列、毛关于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孜孜以求的理想。毛泽东主张走“让大多数人同等同步富裕”的道路;邓小平继承、发展并超越了毛泽东这一思想,提出了一条“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共同富裕道路。二者各有其一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历史的、思想认识的根源.而邓小平提出的道路是现时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