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淳 《生存》2020,(13):0160-0160
陶艺作为中国传统技艺之一,陶艺将艺术与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陶艺活动进行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幼儿们的想象力,释放幼儿们的天性,此外,还能够加深幼儿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陶艺活动在提升幼儿们对艺术审美的同时也对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了培养,在陶艺活动中应当以发掘幼儿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维方式为核心,此外,还能够对幼儿们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进行丰富的陶艺活动培养幼儿们的思维方式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孔令云 《阅江学刊》2012,4(3):121-125
作为一份在20世纪30年代颇具特色与影响的杂志,《现代》上翻译取向的“现代”特色引人注目。《现代》的诗歌与小说译介活动,呈现出翻译与创作的互文性特征,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现代》杂志乃至那一时代的形态丰富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3.
金文野 《学术交流》2003,(5):148-151
现代女性的性别觉醒及其性别重塑 ,是对女性自我历史命运的一次深刻的性别自救。这种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体现了现代女作家以解构男权性爱霸权 ,建构女性情爱主体为旨归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4.
张林杰 《学习与探索》2007,12(5):181-184
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外国诗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新诗创作的,而是经由翻译这一中介影响中国诗坛。诗歌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误读是其固有特点,以至不少诗人、学者从译诗难以保留原语诗歌情感、意蕴立场出发,坚信诗歌是无法翻译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翻译诗歌却大量出现于中国诗坛。因此,积极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地审视、研究那些大量存在的译诗,挖掘它们与中国新诗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源远流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哺育,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坛的壮丽景象,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现象不够重视,少有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期望能为中国现代新诗研究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外国诗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新诗创作的,而是经由翻译这一中介影响中国诗坛。诗歌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误读是其固有特点,以至不少诗人、学者从译诗难以保留原语诗歌情感、意蕴立场出发,坚信诗歌是无法翻译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翻译诗歌却大量出现于中国诗坛。因此,积极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地审视、研究那些大量存在的译诗,挖掘它们与中国新诗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源远流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哺育,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坛的壮丽景象,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现象不够重视,少有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期望能为中国现代新诗研究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外国诗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新诗创作的,而是经由翻译这一中介影响中国诗坛。诗歌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误读是其固有特点,以至不少诗人、学者从译诗难以保留原语诗歌情感、意蕴立场出发,坚信诗歌是无法翻译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翻译诗歌却大量出现于中国诗坛。因此,积极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地审视、研究那些大量存在的译诗,挖掘它们与中国新诗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源远流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哺育,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坛的壮丽景象,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现象不够重视,少有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期望能为中国现代新诗研究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7.
陶艺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陶艺课程,对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文基于陶艺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高校开设陶艺选修课的价值,针对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陶艺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方案,展现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陶艺课程的教育潜能,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时代,提到现代设计教育就不得不与高校的设计教育联系起来.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的传播,高校设计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从我们学习的各类艺术设计学科来看,学科完善,教学井然有序.究其根本,还是趋于表面形式,中国的设计领域显得有些滞后,在整个国际设计道路上走得极为艰难.这种情况与我们的现代的设计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设计教育的状况,就中国目前的现代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周博文 《唐都学刊》2014,(5):103-111
由郑振铎担任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儿童周刊《儿童世界》,作为现代中国第一本白话文儿童文学期刊,对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杂志在创办初期,不仅吸引了文学研究会旗下著名作家给其供稿,儿童的文学创作也作为杂志的一个主要栏目得到积极的展示,在重视创作主体的新颖性的同时,也为成人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必要而真实的儿童经验。对郑振铎担任主编时期,《儿童世界》儿童创作的形成原因、方法的兴起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征做了详细的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郑舒文的陶艺作品以竹子为主要符号,并被赏家和藏家较熟悉与喜爱。大师的竹子系列作品,明显地流露出当代艺术性。不受限于传统的程式约束,不拘于对称、规整的造型,也不陷入现代创作的浮躁,在创作中流露概念性、随想性、随型性及追求文化性的艺术创新手法。初看郑舒文大师的作品,感觉是抽象的陶艺;细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歌在"五四"前后完成了由传统文言格律诗向现代白话自由诗的转型.这个转型并非静态的瞬间现象,而是一个在19世纪后期业已启动的动态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它的发生、走向与形态特征等是多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间外国诗歌翻译同中国诗歌转型的关系相当密切,译诗也许是促使中国诗歌转型发生、完成最为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余楠 《东西南北》2012,(17):56-58
“我理解同行,面对苦逼的生活处境和创作环境,不能完满地表达自己。” “我撑死了,是屌丝逆袭成功。”  相似文献   

13.
王嘉良 《浙江学刊》2005,3(5):62-68
心理体验现实主义作为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的一种重要形态,是在审视现实主义文学自身缺失的背景中形成.其强调创作主体的作用,重视作家主体的深层心理体验在创作中的运用,深化对现实中的"人"的认知与把握,显示出现实主义的独创性.探讨其理论与实践形态,汲取其有益经验,对丰富与深化现实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肖亮中 《江右论坛》2007,8(3):54-56
将侦探小说的叙事技巧运用于言情小说的创作,张恨水的小说《满江红》将爱情的叙述与人物性格的探索融合在一起,开拓了现代言情小说侦探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5.
沈玲  陈乔茉 《阅江学刊》2014,(4):146-148
学者作家子清,本名钱澄,江苏泰州人。其人研究与创作兼擅,诗歌小说散文各体皆工,已出版学术专著、长篇小说等。2013年又新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思--子清现代诗选》(文中引文若未作特别标注,均出自《思--子清现代诗选》,2013年版),这本诗选是诗人近几年沉潜之作的精选,亦是其创作更为全面和成熟的明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检查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成果的毕业创作,其质量的高下体现出学校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该文通过对广西地区高校毕业创作课程改革创新要求进行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广西地区高校毕业创作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强调现代绘画艺术在创作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出毕业创作的多元化教学方向,以期为高校美术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改善流域环境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从经济学的视角,探寻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流域环境问题的产生,可以看出,人的行为、市场发育不足、制度设计缺陷、信息不完全、部门利益驱动、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地方政府狭隘的政绩导向等是造成中国流域环境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卓慈 《唐都学刊》2000,16(4):106-109
中国现代诗坛的杰出代表闻一多,从艺术着眼,从新诗创作起步,继承传统,学习西方,在诗歌创作、诗歌理论、诗歌研究诸方面卓有建树。  相似文献   

19.
尚一鸥 《日本学刊》2008,(2):141-151
日本的村上春树研究始于作家的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的1979年.28年间计出版学术类著作92部,而仅从日本国会图书馆资料库的<杂志纪事索引>中便可以检索到学术论文530篇,散见于报刊的文章更难以计数.学术界的投入在现代以来的作家作品研究史上是空前的,以评论家、大学教授为主体的研究群体中,大家云集.人们关注了村上现象与日本当代文学、村上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巧、创作意识与小说倾向,以及外来影响与村上小说文本风格等相当宽泛的领域.与此同时,批评与攻讦的声音也从未消失过.村上一直是在褒贬毁誉中持续着自己的创作历程的.  相似文献   

20.
张永刚 《社科纵横》2011,26(4):115-116,131
在当代书法艺术生存状态转型的背景下,行书作为书法的主要组成,逐渐成为书法发展和表现的主体。行书在继承和扬弃传统经典的同时,不断吸收当代视觉艺术理念与技法,行书创作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展厅效应和竞争规则使行书创作必须适应当代环境和要求。当代行书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和书法界的共同努力,时代选择了行书,行书表现了时代,行书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表现,将发挥出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