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命名是对一种文学现象内涵和外延的界说,所谓"界说者,抉择一物所具之同德以释解其物之定名也"[1]1,"诚妄之理,必词定而后可分"[1]18.一种命名应该是对相对应的文学现象的浓缩性的总结,是一种后发性的语言称谓行为.在以实证为特征的现代阐释体系下,一旦一种文学命名确定下来,就从根本上框定了这种文学现象的基本书写倾向和审美原则.因此,命名的内涵就必然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和客观性,成为一种语词所指和能指相契合的意义蕴涵.  相似文献   

2.
汤迪亚 《创新》2014,8(6):121-124
壮锦的工艺特点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现代服饰中的发展,要使壮锦艺术与现代服饰工艺相融合必须深度挖掘壮锦文化,将其与现代时尚中的新型面料、裁剪方法、款式造型相结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运用壮锦的色彩和图案纹样。此外,还需要政府及高校共同推动壮锦艺术与现代服饰设计艺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当代艺术及观念逐渐发展的中国,不论是教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生活当中的构成元素,都与各形态的艺术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一股力量,然而不是所有的艺术都能够受到大众的接受,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各种形态也渐渐多元化,而些不同的艺术形态都本着理念、观念、信念传达的本质,将艺术家们对于哲学、历史、文学、经验等等各种知识或思想注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但在当代艺术的生态环境中,决定一件作品的好坏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也不是获得一时的肯定就能将艺术的寿命延续下去,不断的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改变创作的形态或是思维的方式,本着对社会环境、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等各种方向,做分析及思考,将会在这样对于社会的分析及对自己的分析与艺术观众当中获得许多平常不会发觉的联系,而这样的思维方式大多是理性的,有哲学家的思考.有工匠的精细、有诗人的浪漫,这是一位艺术家的基本要求,然而当代艺术的思维这样是不足够的,有政治家的理念、有社会民众的角度、有社会学家的分析,理性的思维当中,期望的是与社会并行的艺术甚至预见社会未来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外国诗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新诗创作的,而是经由翻译这一中介影响中国诗坛。诗歌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误读是其固有特点,以至不少诗人、学者从译诗难以保留原语诗歌情感、意蕴立场出发,坚信诗歌是无法翻译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翻译诗歌却大量出现于中国诗坛。因此,积极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地审视、研究那些大量存在的译诗,挖掘它们与中国新诗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源远流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哺育,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坛的壮丽景象,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现象不够重视,少有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期望能为中国现代新诗研究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5.
张林杰 《学习与探索》2007,12(5):181-184
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外国诗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新诗创作的,而是经由翻译这一中介影响中国诗坛。诗歌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误读是其固有特点,以至不少诗人、学者从译诗难以保留原语诗歌情感、意蕴立场出发,坚信诗歌是无法翻译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翻译诗歌却大量出现于中国诗坛。因此,积极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地审视、研究那些大量存在的译诗,挖掘它们与中国新诗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源远流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哺育,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坛的壮丽景象,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现象不够重视,少有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期望能为中国现代新诗研究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歌在"五四"前后完成了由传统文言格律诗向现代白话自由诗的转型.这个转型并非静态的瞬间现象,而是一个在19世纪后期业已启动的动态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它的发生、走向与形态特征等是多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间外国诗歌翻译同中国诗歌转型的关系相当密切,译诗也许是促使中国诗歌转型发生、完成最为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外国诗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新诗创作的,而是经由翻译这一中介影响中国诗坛。诗歌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误读是其固有特点,以至不少诗人、学者从译诗难以保留原语诗歌情感、意蕴立场出发,坚信诗歌是无法翻译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翻译诗歌却大量出现于中国诗坛。因此,积极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地审视、研究那些大量存在的译诗,挖掘它们与中国新诗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源远流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哺育,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坛的壮丽景象,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现象不够重视,少有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期望能为中国现代新诗研究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8.
赵庆鸣  喻惠贤 《创新》2011,5(2):71-74,127
从西汉"引礼入法"到清末"礼法之争",两千多年来,儒家法律思想一脉相承地在我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虽然现代法治思想与儒家法律思想呈现出较大的冲突,但时代的发展也表明,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合理成分使它具有无限生命力,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层需求相融合。反思儒家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思想的深层融合点,挖掘传统法律文化鲜活的现实作用,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金文野 《学术交流》2003,(5):148-151
现代女性的性别觉醒及其性别重塑 ,是对女性自我历史命运的一次深刻的性别自救。这种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体现了现代女作家以解构男权性爱霸权 ,建构女性情爱主体为旨归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10.
试析MBO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 《社科纵横》2006,21(2):41-42
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降低代理成本、优化经营管理。进一步弄清MBO与现代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制度以及委托———代理成本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我们准确把握企业制度变迁的动因并有效实施MBO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易 《创新》2011,5(1):8-13,126
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尚未受到应有重视的知识领域。随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深入发展,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日益凸显出其独特价值和历史使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儒家国家关系伦理思想可为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从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出发,推动建立以现代、平等、开放和对话为核心的新型文明观,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以环境伦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于近日举办了专题理论座谈会,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3.
试论现代国家与公民权的内涵及两者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家是建立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基础之上的,以国家主权和平等公民权为核心特征的国家形式。公民权是现代国家其国民基于成员身份而获得和承担的,为该国法律所确认的成员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本文在厘清现代国家与公民权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公民权是现代国家的基石,现代国家是公民权的基本载体,宪政建设是现代国家成长和公民权保障的联系纽带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家具设计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家具设计的潮流.本文主要就家具选材的人性化设计,以及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在家具设计中,设计者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来设计现代家具,创造出充满人性化的家具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15.
李玉龙 《社科纵横》2010,25(3):82-83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真正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建立而不断完善。随着中国平面设计的成熟和发展,众多的中国平面设计师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上。中国平面设计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已经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吸取汉字书法及其各种艺术形式的营养,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借鉴传统元素进行现代平面设计,并不是就传统视觉元素,进行简单的拼装与组合,而是需要将这些传统的精髓挖掘出来并赋予新文化理念,这就需要设计师去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设计领域中走出一条属于中国风格的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6.
孔令云 《阅江学刊》2012,4(3):121-125
作为一份在20世纪30年代颇具特色与影响的杂志,《现代》上翻译取向的“现代”特色引人注目。《现代》的诗歌与小说译介活动,呈现出翻译与创作的互文性特征,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现代》杂志乃至那一时代的形态丰富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失语并不是在某个时间段突然完成的,中国文论的西方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渐进过程中,中国的文言一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颠覆一种旧有的不合现代性要求的文学形式(古代文言文),建立一种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文学形式(现代白话文),从而创立一个全新的认识范型和语言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完成了中国文论的西方化,而中国文论则逐渐失语.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的"现代"诗派与中国现代都市诗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围绕<现代>杂志而形成的,以戴望舒为领袖和代表的"现代"诗派的诗歌创作,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可以划分为以戴望舒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风;以施蛰存为代表的"意象诗"派诗风;以徐迟、路易士、陈江帆等为代表的以现代都市生活为题材,趋于"知性化"的,在一定程度上与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诗派有关的诗风三大块.其中的第三种诗风素为理论界所有意无意忽视.它表征了中国现代都市诗的发生.中国现代都市诗拓展了中国新诗一个新颖广阔的题材表现领域,弥补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没有都会诗人"的缺憾,它与"新感觉派"小说一道,加快了"城市文学"追赶"乡土文学"的脚步,并对后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秀英 《生存》2020,(6):0034-003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今,我们也逐渐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的教学融合在一起。采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音乐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活跃音乐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互相学习,感受乐曲的美妙,培养学生的乐感。  相似文献   

20.
李雪 《社科纵横》2006,21(7):116-119
莫言一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写作立场定位在民间,从富有多种内涵的民间去寻找自己现代意识的生长点,但表达知识分子的现代意识和立足于民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寻找其中的平衡点并非易事,如作家处理不当,现代意识的表达可能损害民间自身的审美性,而民间立场也可能限制现代意识的表达,从而使二者的融合出现裂痕。莫言在不断地探索二者完美融合之路,他扎根于民间,汲取了民间的精神大气,同时将现代的叙事技巧和现代生命意识熔铸其中,从而丰富了民间叙事,但是当莫言急于表达现代意识或过分强调自己的民间立场,便产生了因忽略民间的审美特征而丧失自由的叙事风格和因忽略民间对主题的选择性而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种种不和谐等弊端,作品的艺术魅力就受到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