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美国20世纪最伟大、最受大众喜爱的诗人之一,弗罗斯特视隐喻为诗歌创作的灵魂,从而成为成功运用隐喻创作的大师。从隐喻的角度入手解读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可发现弗罗斯特对人类冷酷、混乱无序的生存状况的忧虑与悲悯。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20世纪最受推崇的伟大诗人。他诗中的意象均来自简朴的乡村生活和自然景物,但却蕴含着严肃而深刻的哲思与智慧。从原型及隐喻的视角入手,结合作者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平经历,解读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树木原型,从而加深对他诗歌的理解,拓展其作品在我国的研究和鉴赏空间。  相似文献   

3.
英美现代诗歌以意象见长,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堪称经典。自然意象与死亡意象是弗罗斯特最偏爱的两种意象,频频在他的诗歌中出现。笔者通过对他的诗歌的研究发现,这两种意象经常相生相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形成了两种意象独特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恰恰揭示了在弗罗斯特明白易懂的诗句中隐藏着某种可怕的神秘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诗人。他曾多次获奖,1960年,为了表彰他对美国文化的贡献,美国政府为他颁发了一枚金质奖章。在他87岁高龄时,他应邀在肯尼迪总统就职仪式上朗读诗篇。弗罗斯特的一生是不断进...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生于旧金山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11岁时父亲去世,全家返回祖籍新英格兰祖父家。弗罗斯特由母亲抚养成人。他母亲是苏格兰人,其朴实的性格和虔诚的宗教信仰对弗罗斯特的个性和文学事业有很大影响。弗罗斯特从小喜爱读诗和写诗,在中学时代就显露出诗才。1892年中学毕业后,他进入达特第斯学院,但因感到学校生活索然无味,七星期后便退了学,开始一面工作一面写诗。这期间他游历过南部,当过教师,从事过新闻工作,并与高中时学业上的“劲敌”艾琳…  相似文献   

6.
弗罗斯特认为爱默生不仅是最早对他的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人之一,而且其影响是终生的.以弗罗斯特《论爱默生》一文为基本线索,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爱默生对弗罗斯特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爱默生与弗罗斯特诗歌及散文文本释读,着重从诗歌语言、格律、图征性意象、二元论宗教观以及“焦虑的自由”等方面,阐释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弗罗斯特的诗如浩瀚海洋,深不可测。他的诗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复杂。弗罗斯特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他的自然观与哲学观的诞生以及文学之路的形成同样也面临多种选择。弗罗斯特的诗也自然成为集中与展开矛盾的场所。冲突与张力是构成弗罗斯特诗歌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8.
弗罗斯特认为<割草>是他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愿>中最好的一首诗歌,评论界一般认为它是一首"出色的十四行诗",但是弗罗斯特诗评家马克森(H.A.Maxson)认为它离经叛道,不像一首十四行诗,因为"它并没有提出一个观点、拓展一个观点、曲折一个观点……[而且]诗中没有一个清晰而又关键的转折".笔者对这首诗歌进行了格律分析,不仅发现弗罗斯特驾驭十四行诗这种格律最严谨的英语诗歌体裁的娴熟技艺,而且证明了这首十四行诗并没有"离经叛道",而仍然是"一首最先进、最具有创新意识的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美国甚至全世界文坛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很多评论家认为他的诗歌在形式上属于传统一派,但有些人却认为弗罗斯特的诗歌具有极强的现代派特色。单纯地认为弗罗斯特的诗歌是传统的或是现代的都是不全面的,他是一位伟大的"传统的现代派诗人"。  相似文献   

10.
弗罗斯特善于以新英格兰的乡村为背景描写四季的变迁。他笔下的春天危机四伏,夏日耀武扬威,秋日寒气逼人,冬日荒凉萧瑟。弗罗斯特在其描写四季变迁的诗中所展现出来的悲观思想与其生活经历、对季节变化的恐惧和厌恶、新英格兰的地貌环境及多变的天气密不可分。同时,弗罗斯特描写四季变迁的诗篇展现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歌《修墙》通常被理解为诗人意欲打破人际间隔阂之墙的呐喊。综观诗人的诗歌,并结合诗人的生平,我们惊讶地发现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坎坷,在他大部分的诗歌中,有一股忧郁、孤寂、漠然的感情暗流涌动。在对《修墙》的分析中,传统观点认为,诗人在质问那位修墙的邻居修墙的必要性,仔细分析后发现,恰恰是弗罗斯特率先发起修墙,是弗罗斯特自己在家人、朋友、同事之间建造了不信任之墙。弗罗斯特才是真正的修墙者。  相似文献   

12.
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简洁但蕴意深邃。《修墙》是弗罗斯特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诗的主要矛盾与冲突———诗人和邻居对于"修墙"持完全对立的态度是自然界中对立统一法则的极好写照。《修墙》一诗的主题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修墙隐含拆墙,拆墙又隐含修墙,这种二元对立的情形同样体现在"墙"的双重作用和人们对待"墙"的双重态度中。  相似文献   

13.
弗罗斯特是一位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也是一位重要的生态诗人.在其早期诗作《一簇野花》中,割草人刀下留花的细节是一个重要的隐喻,象征着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一种重“美”轻“物”的生态意识、一种独特的生态审美现.通过刀下留花这一极富浪漫色彩的举动,诗人展现了一种充盈、圆融、健康的精神之美,也表达了他对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十四行诗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他并不赞成与他同时代的现代主叉诗人完全抛弃传统、一味求新求变的做法,强调继承诗歌传统,在传统范围内进行革新.在运用十四行诗这一饱受现代主义诗人诟病的古老诗体时,弗罗斯特对既有的诗歌形式进行了大胆地创新,主要表现在格律和韵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约伯是弗罗斯特《理性假面具》中的重要人物。他在剧中不仅执着地追求无故受难的原因,还致力于探寻世界万物运行的规律。约伯基于理性基础上的思考其实就是作者弗罗斯特自身对于宗教和科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偏爱于自然诗创作的诗人。通过他的自然诗,弗罗斯特展示了大自然的价值,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与关注,并促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包括人类内部自然在内的地球生态平衡。所有这些都表明,弗罗斯特的自然诗是极具价值的生态文学,是闪耀着生态智慧光芒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弗罗斯特对爱默生自然观的继承和背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罗斯特和爱默生是很有渊源的两位诗人,尤其在自然观上。爱默生的自然是精神化的自然,主张自然的法则和人心灵的法则一致。弗罗斯特的自然也是精神化的自然,但是并不主张自然的法则和人心灵的法则一致。他后期的自然观更多地关注自然的阴暗面。同时,弗罗斯特的诗歌主要以阴暗为基调,这跟爱默生后期的自然思考接近。  相似文献   

18.
诗歌意象是一首诗歌的核心,它能成为诗人内心思想和情感表达的一个外在参照物,大多诗人都是在以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表达自己的情感,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其意象丰富和寓意的深长而著称,也正是以这些人们所熟悉的诗歌意象来表达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以期对弗罗斯特更为全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弗罗斯特诗歌的魅力在于它貌似自然、直接、简单,而实际上根本就不像其表面上看的那么自然、直接、简单。人说他的诗歌清新明了,但诗人似乎存心让天真的读者迷恋于他那明朗透亮的外衣,以至无法透视诗人所配戴的微妙假面。在弗罗斯特看来,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在于其形式的简单而内容的深邃。在追求诗歌创作艺术中这种简单深邃的“隐秘性”过程中,弗罗斯特筑起了一座在美国诗歌史上风格瑰异的艺术大厦。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李·弗罗斯特是拥有读者最多的美国现代诗人,他的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诗的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入手,联系罗伯特·李·弗罗斯特(Robert·Lee·Forst)的诗学现,探讨他的诗歌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立、声韵格律等方面的鲜明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