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在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上,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民主治国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延续,在实践上分别作出了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演进,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中国共产党的又一治国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和民心提出的一个重要治国方略,是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一个合平时宜的治国宣言。“以德治国”,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儒家“德治”思想的扬弃,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体系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从严治党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4.
朱秀芬 《理论界》2001,(6):20-2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作为治国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新世纪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得更加卓有成效,指明了方向。 法治强制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规范人的内心世界,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的稳定。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制就会千疮百孔;而法制松驰,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因而,在新时代社会稳定内在要求必须将两者并举。 随着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执政50年来,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分别作出了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理论回答.毛泽东坚持的群众治国、邓小平提出的"依法治国”、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这些治国方略一脉相承、固为一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6.
儒家治国方略是指儒家在治国主张方面的方案和策略,是封建社会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决策,它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也不是孤立的政治措施,而是儒家通过融会各家思想所形成的基本的治国指导方针,是在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社会中起重大作用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从它的宏观架构来看,是以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形成了既有哲学理论基础又有伦理准则的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伦理政治观。  相似文献   

7.
从《郁离子》看刘基的治国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基是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谋臣,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郁离子》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也是一部蕴涵丰富的政治思想论著,从中可见作者全面系统的治国方略。其治国的基本思路是“对症下药”,为明王朝开具的总药方是“以大德勘大乱”,基本国策是“以德养民”、“以道任贤”,而关键在于吏治和人才。  相似文献   

8.
李森 《殷都学刊》2000,(1):29-32
董仲舒认为只有更化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更化的标准是:“为政而直于民”,更化的基本原则是“道不变”。教化既是人性的要求,也是巩固统治的需要。为搞好教化,一是君主立大夫做出榜样;二是安民,使民乐生;三是培养好实施教化的人才。只有罢黜百家,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儒家思想上,才能确保政纪法纪的统一,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研究董仲舒的治国方略,有利于我们理解汉武时期的政策,对今天的启迪也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9.
张有亮 《兰州学刊》2003,2(3):81-82
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马恩列。理清社会主义治国方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经历了由革命法制观、秩序法制观到治国方略法治观的转变,并在思想观念上显现出一个从法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转向法是社会利益调整的手段、从依政策治国转向依法治国、从法律虚无主义转向法律权威主义、从义务本位的法转向权利本位的法、从权力至上转向法律至上等的变化,反映了其法治思想不断走向完整与成熟。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它不仅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而且是治国实践的总结和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兴国之本 ,治国之策 ,安邦之举 ,是实现党在新世纪的伟大历史任务和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从思想上认识这一点 ,在治国实践中努力遵循它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对中华民族的崛起 ,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治国方略的升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不仅指明了党的建设的方向 ,而且涵盖了治国安邦…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执政能力转型和实施新的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它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美好向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把握,适应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对我国传统社会理想的承接、发展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丰富与完善,同时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注重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认清新疆的战略地位和主要危险,是确立新疆防务根本目标的基本依据;搞好战场预置和边防设施建设,是加强新疆防务的战略举措;把驻疆部队建设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是加强新疆防务的核心要求;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强新疆防务的物质基础;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坚持人民战争,是加强新疆防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诚信文化与治国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无信不立 ,国无信不昌 ,诚信文化在治国方略中处于基础地位。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讲诚信才能促发展。诚信文化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体现了江泽民同志治国方略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了政治稳定观、经济发展观、文化建设观等鲜明的治国特点。其中,政治稳定观包括稳定是最大的政治以及实现政治稳定的主要途径。经济发展观包括经济问题是政治问题,用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用科技、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等内容。文化建设观包括文化建设的方针以及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等。学习领会这些内容,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蒋名源 《理论界》2005,(11):161-163
老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智慧大师,其所著的《道德经》表现出老子以“道”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其伦理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国家治理提出,是一种“君人南面术”,它以“无”为立论基础,并以此衍生出无为自化,无私无欲,尚柔居下,诚朴信实等治国伦理方略,对国家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贾谊以"人性非甚相远"、"习"以成善恶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据,阐述了其崇仁尚礼的治国方略.他认为治国之道既需要礼法也需要仁义,礼法是仁义的外在表现和形式,仁义是礼法的实质和核心,礼法与仁义二者是有机地统一的,不可或缺.贾谊治国学说对当代中国治国模式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德主刑辅”思想是我国古代的治国方略,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它对完善我国治国方略有着深刻的启示反面的启示是要反对道德至上,坚持法律至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面的启示是要以德治促进法治,以法治保障德治,社会主义要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具体化。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补充和完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构成了完整、系统和科学的治国方略,对其内涵必须准确全面地把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内涵在于:合乎道德地依法治国;其机理在于:价值功能上的契合是根据,运行过程中的互动是实现方式,操作中必要的整合是落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