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提高最快的时期,工业经济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而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工业投入,工业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对保持和增强我市工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天津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为摸清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提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在工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衢州市企业调查队近日开展了一次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专项调查.现根据调查结果,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普资料表明,瑞安工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本文拟就瑞安工业的特点及今后发展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小商品、大市场”是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基本格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瑞安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为该市经济注入了活力。199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35.17亿元,比1979年增长58倍。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达112.59亿元,比1979年增加184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3.30%;年未职工人数15.3万人,比1979年增加《.5倍,乡镇企业数已达1.7多万家。由于乡镇工业发展历史较短,我市的大部分的乡…  相似文献   

4.
1999-2004年是晋中撤地建市的五年,也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年。五年来,我市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全省的统一部署,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实施“四大战略”,倾力推进“双百项目”,全市工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工业生产总量与效益水平成倍增长,各项工业经济指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好水平,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一、工业经济规模显著扩大,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1、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总体实力显著增强。1999年以来,全市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5.
乌海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工业在全市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乌海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调整乌海工业经济结构,首先应调整工业资产结构,也可以说,工业资产结构的调整是乌海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一、乌海市工业资产的规模、分布及其变动趋势 工业资产的规模决定着工业经济的规模,尤其是在我市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的情况下,工业资产增长速度的快慢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据 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末,全市独立核算工 业企业(下同)拥有资产总额724408万元,按 可…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以来,连云港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传统、新型支柱产业竞相发展,县、区工业齐头并进等,但其也面临总体规模偏小,整体结构脆弱;重化工业异军突起,调结构与快发展难以两全齐美等问题。建议以临港工业为重点,实现全市重工业优化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实现全市工业集群化发展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格尔木市工业经济在省、州上级部门以及格尔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十五"末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数字看发展(一)工业增加值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九五"末,我市工业增加值仅为6.15亿元,"十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32.1亿元,突破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切实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整体功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调整思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来 2001年,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新世纪初跨越式发展工作目标,我们针对我市实施“十五”计划和全市重点、热点、难点工作,加强了近期、短期和中长期的统计监测。针对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大了对全市793家重点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及非国有工业资产比重变化情况的监测力度,有力促进了对我市工业经济宏观运行的调控。加强…  相似文献   

9.
格尔木是连接青、甘、新、藏四省区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是海西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也是支撑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青藏铁路二期工程2001年开工,仅这一年我市经济增长31.2%,取得了自1990年以来最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使我市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态势,对全市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随着青藏铁路西格段5-6月的停运将对格尔木市2006年目标的完成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我市工业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二次、三次会议精神,不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四十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统筹协调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实现利税总额超过一千亿元,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级中卫市的成立,市委提出了“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已成为中卫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局对中卫市辖中卫城区、中宁、海原三县(区)的工业经济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就我市工业经济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问题及对策提出初浅思考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的主要特点1.工业生产在较高增长基数下,增长27.3%。全市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的累计增长速度达到31.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近年兴建的较大规模企业,陆续进入发展期,一些产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较多依赖新增企业的增量带  相似文献   

13.
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的需求,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随之大幅增加,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影响,这使节能降耗工作成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既要保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又在发展中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降耗,做到两者兼顾,是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结构现状 经济结构不合理仍是阻碍鸡西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一是资源型、初级化。长期以来,我市一直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原材料的生产和初加工,产业链条短,结构不合理,仅以煤炭生产为例,全市煤炭开采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值就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0%和45%,财政可支配财力的一半以上受制于煤炭生产企业经营状况的制约。二是产业层次低,比较效益差。第一产业是比较效益偏低的产业,但我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我市工业经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 ,积极推进企业转制改制工作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使股份制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轨道 ,其效能初见端倪。现就我市今年1—5月规模以上 (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下同 )股份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一、队伍壮大 ,实力增强在2001年5月底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3730家企业中 ,股份制工业有808家 ,占21 7% ,比2000年418家的占比13 4 %和1999年324家的占比10 8% ,分别提高了8 3个百分点和10 9…  相似文献   

16.
杨耿业 《浙江统计》1998,(12):30-31
集约经营是结构优化的具体反映,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工业经济集约化,大致包括四方面内容:科技贡献、管理效果、规模经济、结构优化,其中以科技贡献为龙头,努力实现结构优化和科学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的总目标。综观近七年(1991~1997)工业经济宏观指标变化,宁波市工业经济的科技进步贡献与结构优化程度进展相对较快,而经营管理效果与规模经济效益相对滞后,这是本文对全市工业经济在集约化进程中最宏观的判断。一、集约化进程的实证分析1.关于L业经济的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贡献率为核心,辅之以高技术产品率…  相似文献   

17.
任青 《青海统计》2006,(9):26-28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持续看好的大环境下,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全国大.中型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就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现状、特点及其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做一简要描述。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现状及其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三个一批”、“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创新做强.投入做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9.
李寿良 《浙江统计》1996,(12):11-13
本文根据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普查的资料,就建德市十年来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综合分析,并对今后工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出几点建议。一、发展态势1985年至1995年,是建德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工业经济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年。尽管期间出现过两次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经受了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和市场波动的严峻考验,但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1、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至1995年末,全市工业企业已发展到4826家,比1985年增加3408家,增长2.4倍;从业人员达到75845人,比1985年增加47096人,…  相似文献   

20.
支柱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脊梁,它规模的大小、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近年来,我市以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为总抓手,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集中培植壮大机械、电子、食品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四大支柱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