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我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背影)序》来自清是在五四风雨冲激下走上创作道路的,先写诗,后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历经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成就也最大。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来,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创作始于1923年,但大多数写于1925年之后,先后结集的主要有:《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朱自情散文世界是丰富的,有抒情、叙事、游记、特写和随笔。其间有对现社会断片的描写,有对人生相…  相似文献   

2.
《匆匆》语言艺术赏析杨桂梅《匆匆》是朱自清1922年所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的题材并不新鲜脱俗,文中也没有刻意雕琢的华词丽句,但那浓郁的诗意和深邃的哲理却使它至今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为脍炙人口的散文珍品,《匆匆》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代初,活跃于中国文坛的文学研究会中,有两位影响极大的散文作家,一个是以《寄小读者》闻名于世的冰心,一个就是以《踪迹》、《背影》脍炙人口的朱自清.朱自清本是诗人,早年从事诗创作,“五四”时期即写新诗,他的第一首诗《光明》就是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代写的.一九二二年创作,二三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诗坛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九二四年出版了诗文集《踪迹》.一九二五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创作转向散文,一九二八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一代散文大家.正是由于他是诗人,因而他的散文就充满着浓郁的诗意,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一种诗意”.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被誉为朱自清散文双壁之一 ,堪称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精品。鉴赏该文 ,应先理清结构 ,再掌握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散文家、文学研究会的重要作家.如果说朱自清散文的思想内容是沿着“为人生”的道路不断开拓的话,那么在艺术上,则是以醇厚绮丽与质朴真挚并重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运动的实绩.无论是写景、叙事、写人、朱自清散文总是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给人以眷恋、思慕的感受,达到了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真可谓画美情深意更浓.对此,我们在其名作《荷塘月色》和《背影》中,是不难得到印证的.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有许多名家散文名著,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些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其教学的要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抒情艺术唐朝中国现代文坛,散文名家多如繁星。然而曾作为诗人的朱自清却以独特的文笔,清丽隽永、醇情简约的风格著称于世。朱自清被同代人称为“积极的狷者。”所谓狷者,即不愿同流合污的人。朱自清先生具有正直的士大夫性格:温和、庄重、矜持。这些...  相似文献   

8.
从谋篇布局论述许钦文散文化的小说《父亲的花园》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异同 ,强调二者在总体结构、段落粘合、照应、文章风格等方面的相似 ,并且都受到了明代小品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韦晓军 《学术论坛》2006,(6):192-194
文章在前人对朱自清散文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着力挖掘朱自清散文语言色彩描写的特色,从奇色、冷色和亮色三个方面探讨朱自清散文语言色彩独特的魅力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灸人口的散文名篇之一 ,人们都公认此文的艺术特色是“文中有画 ,画中有情 ,情景交融”。但对文章的主题 (即“情”)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从朱自清写作这篇散文时的处境入手 ,结合文章本身的内容进行分析 ,提出《荷塘月色》的主题是作者对自己“象牙塔”中的现实处境的别无选择和对美好人生境界无法达到的感叹 ,在这种感叹中凝聚着一个身不由己的知识分子对家庭与社会的良知 ,真实地再现了朱自清的人品。  相似文献   

11.
<正> 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第一篇《秋夜》作于1924年9月15日。二十年代是我国现代白话散文诗的初盛时期。朱自清、俞平伯、冰心、王统照等都有优秀的散文诗作。鲁迅的《秋夜》是其时散文花丛中一株放着异彩的奇葩。从表面看,《秋夜》似乎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诗。它主要描写的是枣树、夜空、月亮、星星以及夜游的恶鸟、小粉红花、猩红色的栀子花和苍翠精致的小青虫等自然景物。但若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比较,就不难发现,两篇虽同为散文诗,同样意境深远、含义深刻,文辞隽美,甚至思想情绪也不无相似之处,而在表现手法上却大不相同,作品风格也迥然有异。《荷塘月色》是借景抒情。作家凭着他精细的观察,细致的纹路,缜密的结构,委婉的情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代初,郁达夫就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作出过重大贡献,二十年代末他又开始以散文标能擅美,蜚声文坛。当然这仅是笼统说法,达夫的散文写作实际还大可向前推移,收入《奇零集》的《小品五题》以及名篇《苏州烟雨记》、《一个人在途上》、《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就均成文于1926年前。不过,这时期在散文坛上,达夫似乎还不足以与朱自清、冰心、俞平伯诸名家相颉颃,读者注意的也主要还是他的小说。二十年代末起,随达夫创作热忱日渐转向散文,佳构层涌,劳绩日显,先后结集的《断残集》、《达夫日记集》、《郁达夫游记》、《履痕处处》、《达夫散文集》、  相似文献   

13.
评《大地足印──朱自清传记》曹惠民,张涛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姜建的《大地足印──朱自清传记》(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真实地展示了朱自清的人生轨迹、思想脉络和情感流变。作者能够秉持学术公心,给朱自清以恰如其分的学术评价和历史定位。该著文学...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是以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而赢得声誉的。然而叶圣陶在创作上本是多面手,并富有驾驭各种艺术样式的才能。且说叶圣陶的散文创作,他曾结集出版过《剑鞘》(1924)、《脚步集》(1931)、《未厌居习作》(1935)和《西川集》(1945)等多本集子,此外还有散见于各报刊的政论、杂文、小品、随笔和信札等数百篇。尽管郁达夫在1935年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曾收录叶圣陶散文5篇(入选篇目仅次于周作人、鲁迅和朱自清),而阿英在同年出版的《现代十六家小品》中,如同郁达夫一样,也对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予以高度评价。然而,1949年以来的新文学史家和新文学选京,在谈及中国现代散文时,往往只提到《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等极少数几篇叶圣陶散文作品,致使一般读者难以窥见  相似文献   

15.
儒家中庸思想、中和主义是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精髓,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理想是朱自清散文的个性特征,西方新思潮对他的影响则更多地“中和”进他的独特个性里。  相似文献   

16.
秦俑艺术研究的总结与展望──《秦俑艺术论集》评介陈辰秦兵马俑发现二十年来,专家学者共发表秦俑艺术研究的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近10部,各类文章百余篇,极大促进了秦涌研究的深入,更为秦俑研究的继续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俑艺术论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散文的成就及其划时代的意义是公认的。在那个时代,“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多种体制的散文,冰心、朱自清的美文小品历来受人推崇。但鲁迅“五四”时期的散文主要侧重于社会批评,缺少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剖析,其意义主要在其思想性;冰心、朱自清的美文小品更多地承继了古代抒情散文“温柔敦厚”的美学风格,其主要功绩在于打破了当时旧文学维护者“美文不能用白话”的断言。可以说,二者均没有形成对“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古代散文美学的强大冲击,而这正是衡量一个时期散文创新程度,特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对朱自清归依散文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寻。作者认为,二十世纪初叶的文体试验、文体与写作主体的双向选择、诗人气质与散文家气质的相得益彰等三个方面,是解读朱自清选择散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蒋孔阳     
蒋孔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学的基本知识》、《论文学艺术的特征》、《形象与典型》,《德国古典美学》、《美和美的创造》、《美学和文艺评论集》、《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美学新论》、《文艺与人生》等。译著有《近代美学史述评》、《从文艺看苏联》等。主编有《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美学与艺术评论》、《19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哲学大辞典·美学卷》、《辞海·美学分册》、《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艺术卷》、《西方美学通史》等。蒋孔阳全集已…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的散文是用心灵创造的文情并茂的美文 ,具有很高的审美和美育价值。分析朱自清的散文 ,应注意发挥其在净化心灵、激发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情怀 ,培养美感能力 ,增进亲情仁爱之心等诸方面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