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李静 《职业》2014,(31):52-52
埃尔维斯的奇迹告诉我们,创意往往来自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和联想。这一年,英国青年埃尔维斯失业了,他买了很多报纸,翻看着招聘启事,一家旅游公司重金征集创意的消息吸引了他。这家旅游公司开发出一些深邃的洞穴,他们想通过公开征集创意的方式,让那些大小不一的洞穴成为旅游景点。看完这条消息,埃尔维斯开始摩拳擦掌,然而没过几秒,他又失落了,因为他被失业搅得大脑一片空白,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创意。  相似文献   

2.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是世界流行乐坛的风云人物,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艺人之一。他是一个音乐奇才亦是一个颓废放荡的歌手。理性的乐评人说他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风格——将蓝调、乡村、蓝草以及福音歌等音乐风格融合在一起,催生了摇滚乐时代的到来。埃尔维斯独特的性格特质成就了他的一生,让他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于此同时这种性格又摧毁了他,谱写了一首充满悲剧色彩的的生命终结曲。在他的墓志铭中,有这样的话:他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让我们珍爱;上帝赋予了他特别的天赋,他与世界同享……  相似文献   

3.
“他是我的好友,好到什么份儿呢?这么说吧——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他是一个可以托付妻儿的人。”  相似文献   

4.
克里斯塔·施罗德给希特勒做了12年的秘书,直至柏林地堡中,仅在他死前最后几天才离开他。她的见证使人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法西斯头目阴暗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结婚了。婚后,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留下一个孩子。丈夫忙于生活,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给孩子喂奶喝。有一天,他出门去了,叫那只狗照顾孩子。他到了别  相似文献   

6.
你看你的脸     
流沙 《现代交际》2008,(12):40-40
我的一位同学在一家外贸公司担任副总,工作压力非常大。有一次我到他办公室,发现他正阴着脸在训斥一位员工。我出来经过一个大开间办公室时,听到几位女士正在议论:"一天到晚板着脸,难看死了。""每天看到他这个面孔,一天心情都好不了。"  相似文献   

7.
一天,哈里发曼苏尔对他的侍从法陶勒·本·拉比阿说:“拉比阿,这世界的人要是不会死,那该多好啊!”法陶勒答道:“信士们的长官啊,正因为人会死这世界才美呢!”哈里发感到惊奇:“拉比阿,你这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8.
你看你的脸     
我的一位同学在一家外贸公司担任副总,工作压力非常大。有一次我到他办公室,发现他正阴着脸在训斥一位员工。我出来经过一个大开间办公室时,听到几位女士正在议论:"一天到晚板着脸,难看死了。""每天看到他这个面孔,一天心情都好不了。"  相似文献   

9.
女孩问,你说一个人死了她的灵魂会去哪里?男孩笑着摇了摇头,不知道。女孩声音悠远,去最想去的地方,见最想见的人。突然地,黎戈再次看到星光下艾唯洁白的脸庞,她说,你说一个人死了她的灵魂会去哪他的泪,终于落下。女孩问,你说一个人死了她的灵魂会去哪里?男孩笑着摇了摇头,不知道。女孩声音悠远,去最想去的地方,见最想见的人。突然地,黎戈再次看到星光下艾唯洁白的脸庞,她说,你说一个人死了她的灵魂会去哪他的泪,终于落下。  相似文献   

10.
“1989年,海子死了。他的死似乎是在为那个时代注脚:理想主义的1980年代结束了。”但无论所身处的现实如何,海子仍在用他的诗句提醒,我们依然可以追寻这样一种可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不到一天大     
一位作家曾到阿拉斯加采访过爱斯基摩人。回来以后他说:“永远不要问爱斯基摩人多大了。如果你问了,他会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再追问,他就会说:‘不到一天大!’因为爱斯基摩人相信,到晚上入睡时,他们就死了。第二天清晨醒来,他们复活又获得新生了。所以,没有一个爱斯基摩人能活过‘一天’!也因此,每一个爱斯基摩人的脸上都不带忧愁和焦虑,他们快乐地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12.
目睹深陷毒瘾的父亲对母亲的残忍暴打之后,他曾视父亲如死仇。然而,16年过去了,如今的他身患绝症,偏偏命运又将他与父亲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三十三年前,他在一艘大船上遇到年幼的她。那时他作为"臭老九"每天被人揪着头发批斗,妻子为了和他划清界线,在一个月前离开了他。他被打得每天晚上回家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于是想到了死。当船驶到水中央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船舷边抱着一个婴儿,他们好像还冲他示意了一下手中的孩子,然后在他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两人一起跳了下去。他一下子慌了,大叫着:"有人跳水啦!"很快有人跳下去营救,但是那对夫妇很快就消失在浑浊的江水里。  相似文献   

14.
海子,—个十五岁考取北大的天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三种课程的杰出青年,一个仅仅在世25年便撒手人寰的精神之子。他炽烈喷放、但又犹豫沉闷,他纵横汪洋、但又细腻优雅。海子以他的死肯定了诗,海子以他的死否定了诗。海子成为了一个悲戗而坚毅的精神符号,无论岁月如何蹉跎,人性如何淡漠,在我们回首时代的星空。海子那热烈、质朴和忧郁的心永远闪亮。  相似文献   

15.
一个杀害妻子的通缉犯,潜逃一年后,居然又返回老家准备杀掉他的大舅子。明知警察在到处通缉他,为什么还要潜回长沙?大舅子哪里得罪他了,居然让他连死也不畏惧?  相似文献   

16.
我这辈子只为他做了一件事,就是我死到了他的后面,替他背了所有痛苦。他们结婚时,她20岁,他21岁。他1.82米,大眼睛,长相俊逸;她1.50米,脸有雀斑,姿色一般。但是,他那么爱她——没有兄弟姐妹的他,在父母去世后,把她又当爱人又当亲人,好像她就是他的整个世界,生,就是为她一个人。他不止一次调动工作,但每次都把她带在身边。两地分居的日子,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下了班,他  相似文献   

17.
看看人家     
天增岁月人增寿,又过了一年。酒桌上,一个朋友感叹道,我都39九岁了,还一事无成,岳飞这个岁数时已经死了。旁边有人答言,是啊,李自成也是39岁死的,郑成功和格瓦拉都是。一个老哥说,我54岁了。我这个岁数,李世民已经死了两年,诸葛亮死了-一年,列宁刚死,鲁迅第二年就死了。我说,我没法跟他们比啦,我跟季羡林比,他98岁去世,我还早着呢。  相似文献   

18.
死亡之桥     
陬人 《现代交际》2004,(6):18-1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叫多克的人自愿到一家战地医院服务。当他看到医院里到处充满着阴郁的死亡气息时,生性开朗乐观的多克便决定改变一下这里的气氛:于是,他拿起大笔在医院一处最显眼的墙壁上写下:“没有人会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正他眯起眼睛率真地反问:"累难道不正常吗?"不想养老,那是等死在人们的想象中,世界给予一个本该早已丧失劳动能力的84岁老人的行为空间不会太多了,书法、太极、收藏、疾病、广场舞、抚今追昔、安享晚年、天伦之乐。游本昌似乎打破了这一切"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活动范畴,他要"老有所为",作为一个演员,他还在工作,甚至还在探索人生的某种可能性,因为他还在思考"一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价值,他到底要成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男人到了最后都会跟他爸爸一样,变成一个糟老头。一个中年男人对太太说:"我希望我比你早一点死。"这不是深情的剖白,而是出于恐惧。男人先走一步,剩下女人的话,女人是不会寂寞的,她可以去跟孩子住,跟孙儿玩,跟一群同年纪的女人搓麻将,当义工,或者结伴去旅行。男人不在了,女人反而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