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新诗在经历了浪漫主义的散漫,格律诗的僵化,象征主义的晦涩、怪异后,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融汇既往新诗优点和长处的现代主义诗歌诞生了,以戴望舒、梁宗岱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人大胆探索实践,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意象派诗歌不仅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起点,还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催生了五四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更参与了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的建构。本文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对英美意象派诗歌在30年代中国的译介进行梳理,以期揭示它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何其芳早期诗作所抒写的往往是一种甜蜜而又带苦涩味的梦境,充满了辽远的幻想、爱情的欢欣与悲哀,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想象和形象的创造力。凄婉中带有豪情,轻盈中孕有深沉;绮丽典雅的词藻、婉转自如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柔和的颜色、清新的格调,构成他早期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莱斯·默里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本文集中评析其五首现代派诗歌的创作风格与技巧,以展现莱斯·默里在现代派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及其日臻完美的艺术丰采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现代性为视角透视了巴人诗歌创作的总体风貌.青春生命的热烈礼赞、决不妥协的叛逆精神、凤凰涅 的殉道气度和“九死未悔”的求索精神构成了其诗歌的主题内涵;而激进的浪漫色彩和浓重的悲剧品格则构成了其诗歌的艺术精神.这一切无疑是“五四”狂飙突进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现代派诗歌追求语言的新奇性,但一般说来仍然是符合语法规范的。在阅读时,读者应当借助语法知识,结合诗歌的意境,较具体细致地分析其句式特点、词语搭配关系等等,从而准确地把握诗意。  相似文献   

7.
施蛰存一向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新感觉派小说家,研究者常常忽视了他实际上还是欧美现代派诗歌在中国最重要的译介者和倡导者之一。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现代派诗,还通过创作和阐释现代派诗对现代诗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现代》杂志为园地,扶持了一大批现代派诗人,最终确立了现代诗歌史上至今也未能超越的高峰。今天我们应当还他一个在中国现代诗歌翻译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加拿大英语诗发展成熟的时期 ,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加拿大诗歌进行了综述 ,指出这些诗体的一些明显特点 ,概括了这一时期诗歌的意义和影响 ,也间接地介绍了加拿大一些新诗人和新诗风  相似文献   

9.
台湾现代派诗歌在理论上强调知性、提倡“超现实主义”和“纯诗”;在内容上注重展示人的困迥心理和揭示人的生存困境 ;在形式上注重意象的营构和对隐喻、反讽、荒诞、“矛盾语”的运用。这些都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和现代派诗歌影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朱英诞长期被新诗研究者所忽视,并非因其留下的大量诗作缺乏艺术价值,主要在于他公开发表诗作的时空几乎皆集中于抗战时期的沦陷区。当我们今日以开放的心态从历史废墟中重新梳理他的诗歌历程,检视其创作与批评文字,不难领略其中古典与现代两种文化互涉的诗歌美学。而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中,朱英诞古典与现代互涉的诗歌美学是否曾改弦更张?这样的问题不仅属于纯文学的范畴,当然也可以当作我们探讨沦陷区作家文化心理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石评梅一生如孤鸿掠影,倏忽即逝,在其26年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短短六、七年的创作生涯只留下不过几十万字的作品,因此,"在一般文学史中少见经传".而且,在此前的石评梅研究中,人们大都只注意石评梅创作中数量相对最多的散文,而对其诗歌的论述很少,即便论及,也仅仅只注意到其诗歌作品中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特色,而对其诗歌中的现代主义特质未予重视,以致对其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新诗的发展中之特殊意义与地位往往未能作恰当地论述.因此,我们如何透过其诗歌文本表面的雾障,去触摸其存在于诗歌深层的现代主义特质,继而从本质上探求其诗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其本人的文学与人生,还是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歌史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细读为基础,可全面检视洛夫诗歌的成就,进而捻出其主要特质,为洛夫之诗歌定位。彰显洛夫主要成就的十项诗歌特质为:1.质与量俱丰,影响深远;2.意象运用独特,有诗魔之称;3.其诗论聚焦以超现实技巧为主的现代精神,带动和影响1950年代以降的台湾现代诗坛;4.形式多所创发,内涵富饶深广;5.金句甚多,充满性灵与创意;6.以淡淡的语言表现浓烈的诗质,以创作见证诗之所以为诗的哲学意蕴;7.高龄73岁完成诗质稠密而理路清晰的长诗《漂木》;8.破除我执,反躬自笑,老而愈醇,淡然而苍茫;9.融天真与深广为一体,隐约、温厚、锐利;10.洒脱自然的知识分子格调与中华文化在我身的风骨。  相似文献   

13.
14.
八十年代女诗人以重新审视世界的眼光,以与传统的艺术手法相对抗的革新精神,以不加任何装饰的诗人自己的声音抒写自己的孤独感、失落感和个人心灵的痛苦,同时总是笼罩着一种浓厚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的整体氛围,闪动着死亡的阴影,包含着女诗人对死亡的思考和感受。  相似文献   

15.
30年代现代诗派是20世纪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本文从它现代诗学观念入手论述其诗歌的现代性.一是文化上的现代性/批判性荒原反应与怀乡病(还乡梦),构成了对30年代典型的幻灭感的超越;二是诗艺的现代性意象化、智性化、散文化,在初期象征诗派基础之上拓进,构成了对五四以来主情的浪漫诗(派)的超越,从而重新估定了它的原创性价值、意义及其对后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歌研究始终贯穿着她对中国古典诗歌本质特征的独到理解和阐述。她的研究从对诗歌文本的阐释出发而上升到诸多理论问题的探讨,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论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又结合中国传统知人论世理论并关注诗歌发展史的线索,从而呈现出一种感性与理性交融、传统与现代结合、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重要范畴.在源远流长的古代诗论和今人的诗论中,不乏深微精切之力说.然持论者多是从创作一方面着眼去论及,而忽略了创作与欣赏两方面的联系,因而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理论.其实,诗人创造的意境必须也只能在欣赏者的“再创造”中才能得以实现;否则,所谓“意境”就只是一片飘忽不定的幻影.本文拟从创作与欣赏相统一的角度对诗歌意境的创造与再创造的问题作一探讨和论述,顺带也谈谈对“朦胧诗”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冯至在思想和诗歌创作方面经历了脱胎换骨之变,由早期的表现自我、抒写个性,变为对存在主义的现代性追求,这一转变为其在40年代《十四行集》巅峰时期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艺术基础。冯至三十年代诗歌中的人称话语则亲历了这一转化过程,由早期诗中的“我”开始变为“我们”,诗性表达也由早期诗中的抒写自我变为对存在主义的言说,这种人称话语嬗变是诗人与时代相遇、对话的结果,是其诗思独特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30年代 ,施蛰存以《现代》杂志为阵地 ,集中推出了以戴望舒为代表的具有现代派色彩的诗歌 ,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冲击,古代诗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播困境。只有变革传播理念、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大众传媒时代的古代诗歌传播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