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前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结构运行新探莫安达分析解放前我国西部(指蒙、桂、川、滇、黔、藏、甘、青、宁、新)少数民族的经济,多年来通行的方法,是从生产关系定性分析或制度分析入手,将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按照四种社会经济形态进行分类,然后展开各种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商业史的研究向来薄弱,由于资料散见,爬梳不易,有关货运线路的状况更是少有涉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许多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从挖掘乡土资料入手,对上海与由重庆维系的川滇藏货运网络的组合,作一梳理,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一)四川人口众多,物产丰饶。位居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则是“四川之咽喉,而扬子江上游之锁钥。”但受三峡险道的阻隔,它与长江沿岸其他各省的经济联系相当薄弱,与上海的交往更少。上海开埠后,经由汉口港的中介,沪渝两地交往渐密,1891年重庆开埠后两地间的直接沟通更是空前紧密,据…  相似文献   

3.
杨桂红 《学术探索》2002,(2):139-141
中甸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自唐朝以来就成为沟通滇、川、藏、印贸易的要塞。位于中甸的迪庆藏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松赞林寺 ,在“政教合一”的制度下拥有强大的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 ,在近代滇藏商业贸易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对松赞林寺商业经济的历史研究 ,进一步阐明中甸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处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4.
三线建设极大地改变了我国黔、川、滇与陕、甘、宁、青等西南、西北7省(区)的工业落后状态,促进了我国西部的工业化,有效地提升了当地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西南、西北地区涌现出一批新兴工业城市的同时,推动了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类型的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变,为其后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渝万涪黔组建成重庆直辖市,无疑是重庆大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赋予了重庆新的历史使命:发挥中心城市经济的凝聚力、辐射力,带动广大腹部地带的发展,形成合理的三峡库区产业群落,推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腾飞,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参与亚太经济循环的桥头堡。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新重庆面临严峻的挑战,新  相似文献   

6.
香港是近代云南对外贸易的重要市场,也是近代云南最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滇港经贸关系在清末即已发生。滇港大锡贸易是近代滇港贸易的主要内容。滇港贸易对近代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重庆证券交易所是西部唯一的证券市场,它的建立既是西部金融近代化的反映,更是西部经济开发的重要体现。在抗战之前的重庆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既是政府发行公债解决财政赤字的结果,也是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经济、金融发展的产物。而战时对于重庆证券市场的恢复与建立的种种论争,则是大后方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西部开发的真实写照。在认识上,推动了中国华商证券市场从以政府公债为主体的财政证券市场向以企业股票、债券为主体的产业证券市场的转变,昭示了战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就整体和大局而言,要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宜放在四川盆地。这一地区仍是目前全国唯一交通运输紧张地区,从上海到重庆逆水行舟要七天七夜。尽早构筑上海至重庆的沿江铁路,与长江水运等一起组成发达的沿江综合交通走廊,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四川盆地千百年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闭塞局面,拉近内地与沿海的时空距离,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加快西部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重镇,则是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龙头”,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但重庆与长三角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加快对接长三角,实现重庆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将逐步西移,以致力于缩小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为下个世纪中国经济的全面高涨性发展奠定基础。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是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很正确的。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探讨振兴重庆和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的相辅相成关系。 一、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必然要以重庆为支撑点 中国经济的东西部差距是历史形成的。其差距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