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娱乐营销传播拥有传统营销传播手段无法企及的优势和威力,它更易获取注意力资源,更好地进入媒介议程,从而获得更高的营销收益,但其中存在的认知误区和隐含的法律和道德矛盾同样值得我们重视。辩证审视娱乐营销传播,我们认为,企业既要把握营销传播之“术”,更要追求营销传播之“道”,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美国大众传媒机构实质上是美国政府的"宣传部门",它不断将美国价值观和美国梦的"硬内核"传播到世界各地,是美国梦"硬内核"的"软包装".美国大众传媒传播价值观最大的特性是隐性传播,具有隐蔽性、多元化、娱乐化等特点,值得我们借鉴.但其过度自由的特性,对社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也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媒体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取得了突破,其中湖南卫视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该台以"娱乐崛起"、"娱乐立台",在冰灾、地震等重大事件面前,迅速实现"新闻转向",然而客观来看,常态新闻报道并不是该台的强项.重大事件频发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这是传媒影响力之源.在新的形势下,主流媒体要实现高端崛起,就必须打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影响力,必须坚持咬定"新闻"不放松.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是培养传播文化、谱写历史、主持正义、主导舆论、维护社会的人才,必须重视"读书".时下新闻传播业界、学界存在着"浮躁、浮夸、浮肿"的"三浮"之病.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生文化基础存在"先天不足",大学目前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和传授方式又难以使他们匮乏阅读的状况得到补救.把新闻传播绝对意识形态化和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低俗、媚俗之风,对学生的读书求知也造成负面影响.打造"书山"文化、营造读书氛围,在教育教学的诸多环节强化"读书"意识,敦促读书,开展"三年级读书活动",则是我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所作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体验营销     
随着《体验经济》(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著)和《体验式营销》(伯恩德·H·施密特著)引进中国后,国内掀起了一股体验热,奥美中国巡讲由"360度品牌管家"变成了"360度品牌体验",精信也同时定义"品牌是一种体验",昭示着国际4A公司开始注重体验在传播中的作用,"体验营销"一词由是诞生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营销传播。  相似文献   

6.
整合营销传播中的观念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合营销传播以一种新的观察视角为营销及营销传播带来了彻底的变革,从而发展并改变了传统营销传播的基本观念.首先,它超越了以往对营销与传播的认识,其直接表现是把"营销"与"传播"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其次,营销本身就是传播过程,传播同样也是营销过程;最后,整合营销传播的终极目标指向了品牌资产,而与顾客以及相关利益人之间的关系则成为实现品牌资产的核心价值.在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由于"关系"、"接触"等一系列全新概念的引入,导致了营销传播目的、实施方向以及媒体延伸等方面的根本转变,传统营销传播观念也受到了重新审视并被赋予新的意义,从而使其表现得更加具有张力.  相似文献   

7.
两级传播理论框架下的旅游营销传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两级流动"传播理论视角剖析旅游营销传播过程以及营销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因素,说明了旅游营销过程中的两级流动现象,认为意见领袖是最重要的中介因素;意见领袖会在其它中介因素起作用的条件下,利用群体规范和人际传播优势,把"信息流"转换成"影响流",进而在影响并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和态度方面产生巨大效果。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校园文化建设之"魂",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传播"魂"的实现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有思想价值,思想教育有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守校园文化建设之"魂",使用好校园文化之"体",并不断创新,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哲学的“意”、“象”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立象尽意"之"意",并非是对事物外在形具的反映,而是对所谓道理以及道理之法式的内心体悟.而只有立象,才能"见其形",才能极尽体道、御器之意.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人所谓"立象","案其图"不过是手段,"想其生"才是目的;"见其形"不过是手段,"执其功"才是目的."立象"的目的是用以"尽意",而广告设计中"尽意"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虽然在这里"立象"和"立意"都看似变成了促销的手段,但在创作中"立象"仍然是为"立意"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娱乐化的发展促使新闻开始贴近群众生活;然而,过度娱乐化也使不少新闻流于庸俗,带来不良社会影响.所以新闻娱乐化必须坚持一定的"度",即:真实性、遵守基本的法律与道德、追求正确的舆论导向.只有把握好这三方面的"度",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在娱乐化的发展道路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营销传播的发展,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数字营销传播的载体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让消费和传播变得更加精准,各种各样私人化的定制服务满足了人们个性化的需求.这种新型的营销传播方式让消费者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位置.数字技术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认知系统和价值观念.经过数字营销传播的洗礼,社会结构重新部落化,沟通变得更加平等.行业之间开始融合,不同领域的行业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以往的营销传播理念已无法满足当今大变革时代的需求,新型社会形态需要全新的营销传播理论与之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并运用现代广告营销理论,对<遐迩贯珍>这一鸦片战争后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期刊刊发的广告专栏"布告篇"所传播的广告营销理念进行探析.认为<遐迩贯珍·布告篇>创中国中文报刊刊登商业广告之先河,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又彰显了其独特的广告编排特征和广告营销理念.  相似文献   

13.
从信息传播模式论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香农一韦弗的线性传播模式与德弗勒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直观形象地阐释微观静态的语言翻译观与宏现动态的文化翻译观,重点分析了作为人内传播的"主我"与"客我"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传播中的读者反馈,旨在说明翻译是一种传播活动.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唯一出路和突破口应落在一个"传"字上,传原作之精要,传读者之需要;传原文作者之气息和所述之信息,传译者之会心与创新.在翻译的坐标系中,译者应该重新定位,从静态的"译"转向动态的"传",从微观的语言现转向宏观的文化现,从单向的线性传播转向双向的循环互动,以确保翻译传播渠道的真正畅通、信息的有效流通和传、受双方的互动,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IP运营的系统性工程中,营销传播举足轻重。在新媒体环境下,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是新时代文化IP营销传播的主要方式:借势营销共享情感经济、新媒体互动激活情感能量、内容衍生聚集情感专属、线下活动实现情感转换。在生产者、消费者、传播者共创社会化传播生态圈的过程中,出现了“重营销、轻内容”“重娱乐、轻文化”的现象,文化IP营销传播任重而道远,彰显文化精神、回归真实情感、重视价值传播是文化IP健康发展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推特、脸书、微博等中外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娱乐传播的主场域。社交机器人颠覆了以"人"为主参与的娱乐传播规则,以"机器"逻辑来改变传播生态。本文从社交机器人颠覆社交媒体空间娱乐传播的现状出发,围绕恶意机器人操纵水军、模拟人类行为、利用数据空洞(data void)和社交媒体"弱连接"的特性和渗透用户群体、扰乱娱乐传播链条的策略以及技术逻辑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从规范市场竞争机制、提升平台治理能力、提高公众"机器人素养"、正确利用社交机器人、调动积极社会效应等方面思考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事件营销及其应用策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事件营销是近几年来企业借用"热点"事件,进行营销传播常用的营销策略之一.文章探析了事件营销的内涵及企业在运作事件营销策略时的应用原则,列举了几个成功实施事件营销策略的案例,以示启迪.  相似文献   

17.
"娱乐"是中国流行歌曲的一大主题,其内涵主要有"纵情享乐"和"追求快乐"两种情感模式."娱乐主题"的生成既有文体动因及文学动因,但更重要的则是文化动因--即流行歌曲总体上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文化使然.这一主题,固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行歌曲内质上的"价值失范"和审美上的"重心失控"之弊端,我们当辩证看待才是.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传播社会学传统学派的"情境论"与"型塑论",虽然存在着某种社会历史的局限,但在全球资讯化时代、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从分析传播活动与社会生活之间互动关系的状态出发,从把握好新闻信息传播的处理并使之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层面而言,毕竟有着诸多切合业界现状、值得我们深思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在2005年“超级女声”获得前所未有的商业成功的刺激之下,2006年,反应灵敏的中国市场娱乐传播风起云涌,从跨国巨头“两乐”到本土标杆企业联想、蒙牛,都在全力打造自己的娱乐平台,甚至娱乐品牌,娱乐传播成为这些著名企业的营销新势力。“超级女声”就像一把打开宝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新闻传播学和民俗学,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本质特征上都是关于"大众"的学问;民俗新闻传播学是从民俗学视野研究新闻本质和传播规律的科学;构建民俗新闻传播学有助于对"大众"和"大众文化"的科学把握,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受众观",有利于还新闻传统形态上的"官学"为"民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学",有利于有效规范纠正新闻娱乐化倾向,有利于反对"文化帝国主义",构建国际新闻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