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秋瑾生年,归纳起来不外1875年、1877年和1879年三种说法。我认为此三说皆为不当,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是1878年。第一,秋瑾生肖属虎。秋瑾的外孙女王炎华说:“我外祖母是属虎的,比她妹妹秋理大两岁,照生肖推算,秋瑾生于1878年。”生肖记年是我国传统习惯,一是便于记忆,二是没有虚年实年之别,推算生年比较正确。光绪四年干支戊寅,生肖属虎,秋瑾生于1878年无疑。第二,从秋瑾结婚年龄推算。吴芝瑛《秋女士传》说秋瑾“年十九,嫁某京宦某君。”王时泽《回忆秋瑾》一文说:秋瑾”十九岁与王廷钧结婚。”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秋瑾》也说秋瑾“十九岁出嫁”。查秋瑾结婚是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即1896年,按十九岁推算的话,她出生在1878年当无疑问。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秋瑾生年,我原主1875年说。主要据秋宗章的《六六私乘》、《六六私乘补遗》、《关于秋瑾与六月霜》几种材料。故1966年前我所写的《试论秋瑾的诗》、《秋瑾与妇女解放》,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林庚、冯沅君主编、由我编写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近代部分,在介绍秋瑾生年时,均作1875年。1979年夏,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我十五年前送交该社的一部旧稿《秋瑾诗文选》,书末附录《秋瑾年谱简编》也要修订。关于秋瑾生年,当时最流行的说法是1879年,故1979年学术界有纪念秋瑾诞辰百周年的活动,不过我当  相似文献   

3.
秋瑾牺牲于一九○七年农历六月初六日,这是无疑的。但是卒年究竟是几岁,至今传说不一。最早一个说秋瑾卒年三十三岁的,是她的挚友石门徐自华(寄尘)。但是她的说法并无稽考。据徐自华的《炉边琐忆》中提到:“璿卿之足岁未能确记,按其嫂氏言,当长余一岁。”可见她说的卒时“年仅三十有三”,亦未能确凿。“三十三”的由来,有一段故事。据当时报章披露,秋瑾的家人提到一九○五年秋瑾第一次从日本回国,曾回故乡绍兴。其嫂(秋(纟来)绩的妻子)为她算过一个命,说是“三十三是个大关,过了此关,必有富贵”。秋宗章也曾提及此事。实际上,“三十三,乱刀斩”,是命相术中一个公式,并不新鲜。秋宗章是秋瑾的弟弟,秋瑾牺牲时,犹未成年,对童年时的事情,大半听家人转述,他的追忆,似难依据。陶成章的《秋瑾传》,说她卒年是三十一岁,亦是一般类推,因为他也不相信“三十三”的说法。最可靠的是清廷绍兴府《大通学堂党案全卷》中的一份判决书,写着“王秋氏,大通学堂教员,二十九岁”。判决书不需要更改年岁,何况秋瑾的兄嫂都在当地,当不致有误。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史学界有秋瑾生年为一八七八年之传。究其渊源之一,起因于一九八○年发表在《人物》杂志的《王炎华谈她的外祖母秋瑾》和发表在《浙江日报》的《秋瑾生年又一说》这两篇文章。因秋瑾的外孙女王炎华说:“我外祖母是属虎的,比她妹妹秋珵大两岁,照生肖推算,秋瑾生于一八七八年。”缘此说与历来秋氏记载迥异,所以于一九八一年暑假,我专程去沪查讯,向表姊王炎华讯问先祖姑母秋瑾诞生于一八七八年之说有何依据?王炎华说,“是姨妈(即王慰慈老人)对我说的。”因此我又到姑母王慰慈那里讯问,她老人家说没有说  相似文献   

5.
秋瑾入同盟会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瑾在一九○五年加入同盟会,已属无疑,但具体月份尚有分岐。近年,毛注青作《黄兴年谱》(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说是九月上旬(农历八月);敬莺撰《女革命家秋瑾年谱简编》(见《绍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也与此说同。我认为此说难以成立。关于同盟会正式成立时间和情况,邹鲁在《中国国民党党史稿》(一九三八年版)中,明确记载说,公历八月二十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开成立大会,加盟者数百人。秋瑾为东京总部评议部评议员,并被推为浙江主盟人。可见,秋瑾入会只能在此以前,而不能在此以后。此外,秋瑾牺牲后,孙中山为她撰的挽联曰:“江产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如果秋瑾在同盟会正式成立后入会,那么“首赞”二字便失去了意义。再则到九月份,浙江省入会者已有十多人,不能设想此时作为浙省主盟人的秋瑾尚  相似文献   

6.
传为秋瑾所作的《歌两章》,见之于《秋瑾和<歌两章>》一文,发表于1981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倪墨炎同志据1905年出版时《东京留学界纪实》一书录出。据该文说,这是两首歌词,是为悼念留日女学生徐毓华的逝世而作的。徐1904年8月来日本,因有肺病,于12月12日逝世。18日,中国女留学生在留学生会馆召开了追悼会。到会的有陈撷芬、林宗素、潘英、秋瑾等共十三人,由林宗素读祭文,陈撷芬等人演说。演毕,共唱哀歌一曲,计有歌词两章: 二十世纪风云紧,女权日渐伸。雄心游万里,病躯异国入膏盲。哀我子矣具此志,方期善果兴。谁料忽摧折,志未达而业未成。连枝悲号风,同行之雁痛离群。魂兮归来,鉴我此心,一曲泪沾巾。  相似文献   

7.
明史《国榷》作者谈迁,浙江海宁人,生卒年月,历来有不同说法。吴晗和《辞海》都认为谈迁生于一五九三年,即明万历二十一年。(《灯下集》、《辞海》1979年版)。根据是谈迁自撰《六十自寿序》一文中写道:“癸已(一六五三年)十月癸亥朔,癸酉(十一日)抵长安(北京)。明日为揽揆之辰,周一甲子矣。”(《北游录》纪文)由一六五三年往上推六十年,当生于一五九三年。但是,这里的“周一甲子”说的是“虚岁”,而不是“周岁”。因此,谈迁出生应在一五九四年的农历十月十二日。在他的《枣林诗集》(北京图书馆手抄本)中有一首《张都督深之诞日同予甲午生赠赋》,谈迁在诗  相似文献   

8.
秋瑾是中国近代一位伟大的爱国女性和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然而,长期以来有些论著虽也肯定她的英雄业绩,却认为她“个人英雄主义”很“突出”(《秋瑾集》出版说明,中华书局1960年版)、很“顽固”(中国近代史丛书《秋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这样的评价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从三首《望岳》看杜甫诗歌的发展、变化郭其云在杜甫的一千多首诗中,有三首同题的《望岳》诗,分别咏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时间各不相同,登泰山之作是青年时期所写,而西岳诗是杜甫四十多岁时的作品,南岳诗则是诗人晚年漂泊荆湘时完成的。三首望岳诗,虽...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六年秋瑾来湖州浔溪女校任教,学术界把时间定在夏历二月,未有异议。至于秋瑾何时离开浔溪女校,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为一九○六年夏历六月说,一为一九○六年夏历四月说。两说源于当时在浔溪女校的两个见证人,即秋瑾生前好友徐自华、徐蕴华姊妹俩。徐双韵(蕴华)《记秋瑾》一文,有“秋瑾遂在暑假时鸿飞而去”之句,又有“在短短五月中,我们受到秋瑾的启发不少”之说。据此,秋瑾首次离浔溪女校的时间当在一九○六年夏历六月。徐双韵在一九六  相似文献   

11.
《书法》杂志八二年第五期载胡济沧先生《李白<草书歌行>辨伪》一文,提出了五条理由,最后断定《草书歌行》决非李白所作。我以为他的论据是欠妥的。 该文说:“今按李白集子里确有贾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一诗,但事买上李白未果此行。”因为他们又恰遇李晔,三人有同游洞庭湖数篇之作;又碰到杨召卿、陈太守“话旧迎送,到岁暮还留在岳阳”。“我在集子里遍找李白的行踪,除了这首有争议的诗以外,看不出他和怀素  相似文献   

12.
一光复会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前一年,即一九○四年在上海成立的革命团体,它与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一样,曾为同盟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光复会的会员大都出身于浙江。创建时以蔡元培为会长,一九○九年再建时由章炳麟任会长。在光复会的重要成员中,有陶成章、徐锡麟、秋瑾、张恭、龚宝铨等人,但也有人认为,鲁迅(周树人)也是会员。虽然同盟  相似文献   

13.
宋以来的学者多认为杜甫《一室》诗是上元年间(760、761)在成都所作,诗意是盼望早日离开蜀地、前往荆楚。通过对颈联、尾联文意的疏通,并结合杜甫晚年行动规划、在夔州时的情绪心态及夔州地形环境,可知杜甫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春至大历二年年底在夔州所作,诗的主旨是盼望早日离开夔州回归中原。  相似文献   

14.
前人在解释唐代李贤的《黄台瓜辞》一诗时多是比附历史事实,较少论及诗的艺术魅力。本文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和发掘,并认为这首诗妙于曹植的《七步诗》。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秋瑾被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说“开枪拒捕”。查清绍兴府知府贵福的“安民告示”曰:“……秋□竟敢开枪拒捕。”《民国人物传》的记述则更加具体:“秋瑾和少数学生持枪械同清兵搏斗,击毙清兵数人,学生死二人,终因众寡悬殊,抵抗失败,秋瑾及程毅等六人不幸被捕。”另一说“束手待毙”。陶成章在《浙案纪略》中,对秋瑾“束手待毙”深表惋惜,说:“……然瑾苟于此时召集体育会之学生,犹足以杀贵福而占领绍城,虽无大有为之处,犹愈于束手待毙。”这分明说秋瑾没有开枪拒捕,组织抵抗。此外,秋宗章在《六六私乘》中也说秋瑾是“束手被拘”。  相似文献   

16.
蒋智由,字观云,号因明子,浙江诸暨人。他是近代“诗界革命”的主将,曾被梁启超把他与黄遵宪、夏曾佑评为“近世诗界三杰”之一(《饮冰室诗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一九六三年出版的那本中国《近代诗选》中选注了蒋智由的诗五首,可见选注者是注意了这位作家。但由于当时资料不足,没能考出蒋的生年,只注了他的卒年。我在七二年倡读蒋智由所作《潘雨辰先生传》(见《新古文辞类篡稿本》第十五册,民国十一年中华书局石印)一文,其中叙述“(潘)先生(智由的老师──笔者注)以民国八年已来旧历二月二十五日终,年六十有七”,又说:“先生长予十有三。…  相似文献   

17.
关于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的自然背景,各注本说法基本一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的《宋诗一百首》说是在“绍兴县鉴湖附近”,新出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也说是“作者故乡山阴的一个村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历代诗歌选》则更为明确,直指为山阴镜湖三山。其它一些注本亦都有类似说法。但这类说法很难成立。我们先从全诗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诗虽含哲理,但它首先是写景诗,真切而生动地描绘了深山野岙里的山村风  相似文献   

18.
关于鲁迅诗《自题小像》,长期以来争论很大,但有些问题仍未解决。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对这首诗以至对鲁迅早期思想的了解。近年来我们在探研这首诗时,对几个问题有了一些新见,愿提出来,请大家指正。 关于诗的题目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鲁迅这首诗原先没有题目,题目是接受赠诗的许寿裳后来加上去的。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看的,现在看来此说来必妥当。凡鲁迅赠人诗,诗后大抵都有文字,赠许寿裳的“惯于长夜过春时……”、“曾惊秋肃临天下……”等诗是如此;在《呐喊》扉页上题诗赠日本友人山县初男时也是如此,并明确写明“自题十年前旧作……”。…  相似文献   

19.
曹志敏 《社科纵横》2010,25(10):105-108
魏源是晚清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学术界通常认为魏源《诗古微》主三家《诗》而斥《毛诗》不遗余力,使晚清今文经学的壁垒渐立,但本文通过考察认为,魏源虽然为三家《诗》辩护,认为《毛诗》传授源流不可信,《毛序》非子夏所作,但仍能以公允的态度肯定《毛诗》的优点,批评三家《诗》的缺陷,认为三家《诗》是《毛诗》的益友,在《毛诗》与三家《诗》的问题上,魏源没有门户之见,本文对《诗古微》的门户之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古诗十九首》诗义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探析了《古诗十九首》诗义结构的特征,认为《古诗十九首》的诗义特征是直线型结构和链锁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