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利用1999-2007年170多万家制造业企业数据,从企业异质性视角,研究了FDI通过水平关联和垂直关联等渠道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不仅回答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是否存在FDI技术外溢,而且还深入研究了技术外溢效应是如何发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总体上看,外资企业主要通过前后向关联效应促进本地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在行业内,存在市场挤出效应.②与私营企业相比,外资并没有通过水平或垂直关联对国有企业产生正的技术外溢效应.内外资企业之间技术差距越小,越有利于FDI技术外溢的产生.③外资的异质性会影响FDI技术外溢的效果,出口型FDI对内资企业存在显著的水平挤出效应,外资控制权越高,技术外溢的效应越弱.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出口产品“质”的视角,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出口产品质量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劳动力技能溢价,这种提升效应在高技术行业更为明显;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主要通过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改善企业利润和绩效等机制提升技能溢价,但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技能溢价的产品价格机制未得到验证;技能溢价与高技能劳动力供给之间呈倒“U”型关系。因此,为防止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加剧技能工资不平等,需要采取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增加高素质劳动力供给、完善与高质量外贸发展相适应的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验证了生产分割促进了技术进步,服务业开放扩大了生产分割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首先,本文构建了理论模型,揭示了生产分割的细化提高了企业专业化生产的程度,使企业将资源集中于核心技术的升级,最终缩小技术差距;服务业开放通过降低信息成本,提高生产分割对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其次,本文使用2000-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首先计算了企业生产工序数指标,用来准确刻画企业生产分割细化程度;然后构建了技术距离指标,度量了中国14年间制造业技术追赶的动态变化;同时,本文也使用了近14年的服务业外商投资管理目录,阐述了中国服务业外资参与度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发现:首先,本文确定了生产分割有效促进了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缩小了与国际前沿的技术差距,并且服务业外资开放有效促进了这一效应,与理论假设吻合;通过区分信息服务业对服务业开放的支撑渠道,本文做了详细的机制检验,并使用多个指标检验了信息服务业开放的“润滑剂”效应更多体现在低产品替代性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以及高技术相似度的企业中;最后,本文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以及估计偏误进行检验,结果证实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4.
丁守海 《统计研究》2010,27(9):65-72
VECM模型分析表明,我国工资与物价间存在明显的螺旋波动关系。将工资进一步分解为城镇劳动力工资和农民工工资后发现,这一螺旋关系是由城镇劳动力工资与物价之间的直接螺旋关系以及农民工工资与物价之间的间接螺旋关系组合而成的。城镇劳动力的工资波动会对物价构成直接压力,而农民工工资波动会通过城镇劳动力工资对物价构成间接压力。文章进一步从二元就业制度下劳动供给机制扭曲的角度分析了两类螺旋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工资不平等:中国城镇地区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泽云 《统计研究》2009,26(4):53-59
 本文在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生成省级层面的数据,以此分析教育与我国城镇职工工资不平等的关系。研究发现职工教育水平的分布和教育收益率的分布都对工资不平等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职工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和职工受教育水平分布越平等的省市工资差距越小;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的教育收益率越高、不同群体之间教育收益率的差异越大,则工资不平等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潘哲文  张一帆 《统计研究》2021,38(3):135-149
样本选择模型是解决样本选择问题的主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工资差异分解、平均处理效应测算等实证研究。截距项的估计是样本选择模型半参数估计中相对独立且重要的一部分,现有的以无穷处识别为代表的半参数估计方法存在窗宽参数难以选取的问题。为此,本文把无穷处识别等价转化为边界处识别,并基于新的识别关系给出样本选择模型截距项的核估计方法。这种新方法的好处在于将样本选择模型截距项的估计纳入核估计框架中,从而可以采用经验法则解决现有方法的窗宽选取难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估计方法在不同设定下均有良好的有限样本表现。把这种新的半参数估计方法应用于户籍工资差异分解后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目前不存在明显的户籍差别待遇。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的内涵特征构建了一个理解双循环的分析框架,从企业间中间产品供给循环和对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循环视角测度了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循环,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方法探究了双循环视角下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显著特征,国内循环占比超过74%。供给端双循环中,内资企业间循环和内外资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上升,而国内外企业间循环占比在下降,但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需求端双循环中,国外对国外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仅次于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SDA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国内循环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始终保持在76%以上,尤其是需求端我国对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需求和供给端内资企业间循环的贡献度表现突出。和内资企业一样,外资企业也在促进内外经济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内外资企业间循环不仅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也为解释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提供...  相似文献   

8.
陈晓华  刘慧 《统计研究》2015,32(10):47-55
降低劳动力价格扭曲是减少我国资源错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经济效率提升的关键手段,当前外需疲软和生产技术升级诉求会对劳动力价格扭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在构建劳动力价格扭曲新型测度方法的基础上,从描述性统计和实证检验双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首先外需疲软有助于缓解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价格扭曲,而技术革新则会加剧劳动力价格扭曲,二者合力表现出一定的相互抵消关系,因而在当前外需疲软背景下,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不失为一种“好策略”;其次我国补贴政策的效果有悖政府补贴的初衷,表现出一定的“补贴悖论”,应重新审视和优化中高技术企业的补贴机制,发掘补贴在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正向功能;最后融资约束和投入产出效率提升对多数企业劳动力价格扭曲表现出一定的“中性”和“不敏感”特征,规模经济则会显著加剧内资制造业劳动力价格扭曲。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多维度检验了教育经历、社会资本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我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教育经历提升将使得农户间收入差距扩大,并且这种扩大现象在高收入农户群体中效果更加明显;社会资本质量能够帮助低收入农户降低工作搜寻成本,从而有利于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扩大的现象;教育经历与社会资本的交互项对农村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验证了社会资本质量对农村收入不平等具有较强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来源外资的产业投向、出口倾向、技术含量存在着差异,因此,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贸易方式结构转变、就业压力缓解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尽相同.文章以我国外资最主要的两个来源:东南亚国家地区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通过两部分外资的回归结果分析来看,港澳台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人均GDP、第三产业、工资、基础设施建设、外资政策.欧美日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人均GDP,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第三产业、贸易和外资政策.  相似文献   

11.
铁瑛等 《统计研究》2018,35(6):43-55
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持续攀升,伴随其上升的是用工成本的明显提高和加工贸易占比的显著下降,中国DVAR的提升究竟源于已有研究所指出的,投资自由化所带来的国内中间品对国外中间品的替代,即“主动”的提升?还是成本上升引致加工贸易不断退出市场的一个客观结果,即“被动”的提升?本文基于2000--2006年的微观数据,测算了企业层面的DVAR,从加工贸易退出的角度刻画了企业DVAR的动态演进过程,并进一步考察了最低工资所代理的劳动力成本、加工贸易与企业出口DVAR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所代理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中国企业DVAR的攀升,这一结果在多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中均是高度稳健的。最低工资上升对中国企业DVAR的促进作用通过引致加工贸易退出这一机制来实现。拓展性的研究还表明,最低工资上升对高生产率企业、外资企业和资本相对密集企业DVAR的正面促进作用更强。我们的发现意味着,中国DVAR的上升至少部分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结果,鼓励进口,同时促进国内中间品质量提升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三要素双层嵌套式CES生产函数和质量阶梯型技术创新模型,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决定技术进步方向的各种因素,发现技术进步的方向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内部的规模效应。其中,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的机制有二:一是通过体现于资本的技术水平提高偏向于技能劳动,二是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偏向于技能劳动。运用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对中国1991-2016年期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指数的实证测算结果表明,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于决定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作用巨大,尽管在此期间直接效应偏向于非技能劳动,但是由于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要素配置的规模效应偏向于技能劳动,且二者的作用强度均大于直接效应,从而使得中国的技术整体呈现出技能劳动偏向。  相似文献   

13.
赵景等 《统计研究》2019,36(8):100-113
本文基于四要素双层嵌套的生产函数,利用1990-2016年全国层面及省际层面数据测算投资效率,并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轨迹,检验投资效率匹配效应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1990-2016年我国整体投资效率呈下降趋势,资本-技能劳动匹配效应与整体投资效率走势趋同,快速累积的资本存量和不断升级的资本质量与短缺的技能劳动之间矛盾突出。②东中西部地区投资效率增长非一致性明显。东部地区资本相对投资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但下降幅度大于中西部,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差距缩小,其中匹配效应是区域间投资效率非平衡的主要成因。③若产业结构升级的技能劳动需求不能满足,将引发要素错配,不利于有效投资。房价与工资提升分别通过影响技能劳动供给和需求抑制要素匹配效率;教育和公路设施会对地区要素匹配产生积极影响,改善地区间投资效率非均衡性;地区投资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毗邻地区的要素流动和经济发展相近地区的技术溢出均对投资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生产税净额收入与资本收入之间的关系,消除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调整对2004-2008年劳动收入数据的影响,进而重新估算了实际劳动收入占比.通过对估算数据的分析发现,劳动收入占比数据低估了实际劳动收入占比,从而造成了“利润侵蚀工资”的假象.2004年和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调整导致劳动收入占比数据歪曲了劳动收入占比的实际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ge returns from internal migration for recent graduates in Italy. We employ a switching regression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the endogeneity of the individual's choice to relocate to get a job after graduation: the omission of this selection decision can lead to biased estimates, as there is poten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and unobserved traits, exerting an influence on the decision to migrat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stain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estimation technique and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ay gap between migrants and non-migrants; migrants seem to be positively selected and the migration premium is downward biased through OLS estimates. The endogeneity of migration shows up both as a negative intercept effect and as a positive slope effect, the second being larger than the first: bad knowledge of the local labor market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lead migrants to accept a low basic wage but, due to relevant returns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y finally obtain a higher wage than the others.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developed two-stage estimation methods of sample selection models are used, in the context of data from the 1989 Labor Market Activity Survey, to examine labor supply decisions and wage outcomes for employed men and women. Recent hypothesis test procedures are used to test for no sample selection and to test for a parametric against a semiparametric selection-correction procedure. We conclude that selection is indeed an issue for the sample at hand and that the semiparametric specification is appropriate. We also present the standard decomposition of the gender wage gap into its explained and unexplained portions.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considers nonparametric and semiparametric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of the effects of a covariate, either discrete or continuous, on th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of a response outcome. It also proposes various uniform tests following estimation. This type of analysis is useful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econometrician or policy-maker is interested in knowing the effect of a variable or policy on the whol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ponse outcome conditional on covariates and is not willing to make parametric functional form assumptions. Monte Carlo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estimators and tests are well-behaved in small samples. The empirical section studies the effect of minimum wage hikes on household labor earnings. It is found that the minimum wage has a heterogenous impact on household earnings in the U.S. and that small hikes in the minimum wage are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household earnings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8.
基于S基尼系数的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兴建 《统计研究》2010,27(5):18-24
针对行业工资数据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个S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模型,说明了导致S基尼系数变化的三个因素:工资水平变动、行业排序变化以及职工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工资增长的非均衡性与行业排序变化是导致行业间工资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职工流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但是近期职工流动缓解工资差距的效果逐步减弱。为了有效控制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一方面需要着力解决工资水平增长的不合理差异,另一方面要完善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动力在不同行业之间正常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