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清水江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苗族地区L村的婚俗变迁,以"礼物"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通过婚俗中礼物馈赠的呈现、流动、变化及象征意义来探讨该地区的婚俗变化。文中既包括男女双方在不同时期的礼物馈赠,也包括男女双方家庭的新婚祝福礼物。婚俗中的礼物互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研究礼物交换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诠释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结构的途径,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空间婚俗中礼物的变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苗族在社会转型下的婚俗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2.
图瓦人是一个古老的族群,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喀纳斯。随着新疆喀纳斯旅游的开发,图瓦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瓦人的婚俗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从选择结婚对象、结婚程序、彩礼、婚礼上的服饰、饮食以及婚礼游戏等方面,对二三十年前与现在图瓦人婚俗坐了对比分析,进而探讨了经济发展对图瓦人婚俗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民俗学理论对晋中祁县的乡村婚姻民俗进行考察研究,可以看到该地传统婚俗发展、演变的轨迹。婚俗由传统向现代嬗变取决于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等诸多因素,反映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等方面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5,(3):38-44
话本小说婚俗叙写的繁盛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它与婚俗自身的伦理特性有关,与民间婚俗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关,也与话本小说文体自身的体裁特点和功能定位有一定联系。话本小说婚俗叙写的繁盛表现在:婚俗题材小说的大量出现、婚俗叙事情节模式的形成和涌现、场景成为婚俗叙写的重要方式和婚俗角色成为小说着力塑造的形象等方面。话本小说婚俗叙写的繁盛还呈现出了一些整体性的特征,如多元婚俗观念的并存和婚俗叙写由俗趋雅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京师开封的婚俗呈现婚姻观念的更新、程序的简化及婚俗礼仪的变化等特点。在解除婚约及改嫁等问题上也有规定。  相似文献   

6.
青海藏族牧区的婚俗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随着时代的推进,其传统婚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笔者通过多次调查与访谈,对共和县莫热村的传统婚俗进行了实地调研,记录了当地婚姻缔结的全部过程,认为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文化涵化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中,南北的婚姻文化相互影响,从而使婚俗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与趋同。传统陋俗被抛弃。吉祥物和禁忌仍然存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婚俗,它仍然承担着扩大家族社会关系的功能。婚俗还是原始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文化模式。亲友贺婚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东北和广东的婚俗除了一些细节的差别外,茶和酒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南方的婚礼体现了礼尚往来的风俗,而北方的婚礼则有敛财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纷繁绚丽的婚俗文化,更清楚的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俄汉传统婚俗文化的对比,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传统婚俗文化现象,揭示传统婚俗文化的部分文化内涵和文化功用,来体现俄汉两个民族传统婚俗过程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并促其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9.
婚姻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基本形式,东北地区的婚俗文化呈现出东北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在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各民族婚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同于旧礼的婚姻形式,其中以满族的婚姻习俗最具有代表性,本文以满族的传统婚礼为基础,阐述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满族的婚俗特征。  相似文献   

10.
摩梭族婚俗纠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梭族是一个神密的民族,其婚俗更是扑朔迷离,而时丁更是对其婚俗不甚了解,颇多猜测误解,尤其是对摩梭族婚俗研究者,也多有不实之词,对这些都有必要加以澄清,以纠正人们对摩梭族婚俗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1.
民间习惯调查与汇编是法律发展的一个资源性要素。在法制史上,很多国家都曾进行过规模宏大的习惯调查。通过习惯调查,立法者可以充分认识法律制度运作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司法者可以得到适用习惯解决纠纷的第一手材料。因此,立法者和司法者均有可能成为习惯调查的推动因素;学者是习惯的理论加工者,更是习惯调查的主力。语言沟通和民间权威的崩解是当前习惯调查者面临的两大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民间动物造型不仅是一种民间美术,更是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上显示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丰富的民俗活动紧密联系着,本文主要分析了民间动物造型艺术与生产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和装饰游艺民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生仪礼与习俗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仪礼是社会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自然人通过"人生仪礼"的过程,实际就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习俗化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就是民俗生活,是民俗主体把自己的生命投入民俗模式而构成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主豫期间的社会风俗改革,开启了河南风俗变革的先声。但是,由于河南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冯玉祥集团的军事特性,以及社会风俗演进的自身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冯玉祥的改革没有能够深入人心和社会底层,最终淹没于河南深厚的传统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5.
司法在社会治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民俗习惯是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节器",将民俗习惯引入司法,在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国家法发生冲突,主要表现在法律观念、规则与制度、调控纠纷方式与手段等方面。从历史沿革、发展成因等方面深入分析,找到解决民俗习惯与国家法冲突的路径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在理论层次上对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内涵和外延做了明确界定,并区分了习惯法与习惯、与国家制定法的差异,进而深入分析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相融合的一面,指出习惯法是国家制定法的渊源,两者互相配合,共同维护社会整体秩序。同时,习惯法由于其与现代法制精神存在严重的文化差异,故又表现出与国家制定法相冲突的一面。文章深入挖掘了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及消解的方法,以求为转型期的中国法制建设提出一些可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巨大变迁使人们对部分风尚犯的存在价值提出质疑,对风尚犯价值评价的基础在于:首先要明确风尚犯的概念,通过解析其特征展示其内涵,进而对古今中外关于风尚犯的法律规制进行评说。文章提出了我国当前对刑法中部分风尚犯除罪化的理论和现实理由,试图为我国的理论界与司法界设立一个新视点。  相似文献   

18.
郭嵩焘针对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内忧外患,社会道德沦丧,提出了“人心风俗为立国之本”的社会道德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德主义色彩、近代色彩和实践色彩。尽管这种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并不是真正的近代思想。  相似文献   

19.
德宏傣族婚姻习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社会文化的牵制和影响,德宏傣族婚姻习俗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傣族婚姻习俗的特点。德宏傣族婚姻过程、仪式与佛教和本土宗教内容紧密相联;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观念导致了德宏傣族等级婚姻的盛行;对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视致使德宏傣族一直固守着同姓不通婚的规矩;经济条件成为德宏傣族建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德宏傣族婚姻习俗发生了变化,人们抛弃了婚姻习俗中的不少陈规,面对现存的婚姻习俗应正确对待,并加以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20.
当代婚俗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变革性、进步性,以及浓厚的传承性和地域性。婚姻介绍所的遍布,借助于现代媒介之五花八门的交友方式,婚礼的多样性等等,为当代婚俗增添了许多现代化元素和多样化色彩。婚俗的变迁深受当代社会经济巨变的影响。探讨其相互关系,有助于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