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开花落水自流──论林白小说的女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首我所发表过的一百万字的作品,我看到的那就是一大片宽广的天鹅湖,在水和水生植物中间,美丽的女人像天鹅一样浮游其中。──林白·《守望空心岁月》从水的意象到富有流水特点的叙述结构的择取,我始终认为,林白以极端个人经验的女性写作姿态,尝试着女性文本/先锋文本在90年代商业写作背景中突围的可能性,她是否可以挟裹着漫山遍野的“水”为自己在传统话语/西方女性话语中开辟一条新路,抑或只是一个被“道高一尺”魔高一文”的法海所镇压的“水漫金山”的白素贞式的结局在等待着她?我凝视着林白。美丽的天鹅在湖水里倘佯。如果…  相似文献   

2.
徐洁 《阴山学刊》2003,16(6):25-27
用“另类写作”来概括卫慧的写作,其理由:一是她的写作并不拒斥商业文化的参与;二是她写作 中的恣情纵意、任由自我;三是她大胆的“半自传”和不回避是非争端;四是她特异的语言追求。因此,卫慧的 “另类写作”也可以称为个人化话语。  相似文献   

3.
主年兴之所至,曾邀约了纪孩老先生和几位诗坛女友作过一次面对面的有关中国现代诗发展历程的漫谈,从公诸于世所引起的热烈效应看来,这方式似乎不错。故而,今年我又找到陈着摩大姐头上来了。我知看她很忙,但我更知道她是充满写作活力的正值盛年驰骋文坛的女将;当然,还由于我们多年来不曾间断的交往,她爽快地一口便应承了。不过,由于她那机灵精确的作家头脑,霎时便计算出来“时间也宝贵”,便提出与其“多半沦为社交聚会”的对谈,倒“不如我们彼此笔谈,更有效果”Z而且,着感“不足或有疑问时”,还可“再来信提出问题”。于是,…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对亚洲民族主义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了第三世界落后国家“中间道路”的先河;苏加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他们的相同之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象中国、印度尼西亚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进行“社会革命”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当我初次面对摆在鹿鸣橱窗里的《伯林传》时,我以为它只是伯林著述背景材料的拾掇,是经过过滤、筛选了的“正史”的堆砌,这种把作者始终当作一个生活在理性自我圈子中的、笛卡尔般“我思”中的写作方式是传记写作的常态。而伊格纳季耶夫的《伯林传》则试图从这种理……  相似文献   

6.
沈敏特 《学术界》2002,(4):265-270
采访 :“一次从没有过的震撼”  我是带着某种“先入之见”来阅读这篇报告文学的。还是夏天 ,在几个朋友的聚会上 ,陈桂棣说他的夫人春桃正忙着一篇报告文学的写作 ,主人公是“大跃进”中的一位“女劳模”。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兴趣的集中点是“大跃进”和“女劳模”这两个概念如何协调。我当然知道春桃不会去肯定“大跃进” ,问题在于 :一个充满荒谬的“大跃进”的年代 ,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女劳模” ;她将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认知。当冬季来临 ,《当代》2 0 0 1年第 6期刊出了春桃的《失忆的龙河口》。为了充分体验审视作品本身的…  相似文献   

7.
“我想知道你的评价”,小祺交给我一份她的小说手稿。“你一定要告诉我你的真实想法哦!”我当然会告诉她我的真实想法,不过我有点担忧。其实小祺很有天分,但是她总是太在意别人的批评。庆幸的是我确实很喜欢她的小说。一看完,我就发邮件给她:“你太棒了!太令人惊讶了!如果你能够加入更多的个人体验的话,这本书就不只是伟大了,而是崇高!”但是小祺一个多月后都没有回我邮件。后来她告诉我,说我的“攻击”让她很“受伤”。可是我明明是夸她!我才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忽略了小祺是一个防御性极强的人。  相似文献   

8.
张有根 《理论界》2008,(7):116-118
郑小琼的诗再现了工业时代生活的原生态,呈现了资本原始积累背景下特定群体生活的艰辛、残忍与无奈,这是生存前沿的诗性表达。她裹挟着汗水和泥水贸然“闯入”诗坛。她的现实主义书写从“同城的人们”启程,也就是从自身开始启程,由此赋予她自身以最为珍贵的写作品质,赋予她的诗以更厚重的底蕴和更大的张力。郑小琼的诗的基本的外部状态是冰冷和硬度,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零度写作的独特的语词世界,与此对应的是流水线下无情的工业符号与她的机器化大生产语境中一个外乡人的精神迷失。  相似文献   

9.
《四川社科界》2004,(6):41-41
三年前,我曾经帮过一个法国人,她装扮成维吾尔族姑娘,冒险到我们中原内地的一个艾滋病村里去“看看”。自她看过以后,我们农村特色的艾滋病问题成了法国人新闻报道的话题;同时,由她和她的朋友们捐助的艾滋病人逐年增加。自她看过以后,每次她到中国,都要跟我谈一谈。谈论的中心话题是,有没有更多的人来做社会志愿者工作。  相似文献   

10.
曹智 《快乐青春》2021,(4):16-17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上四年级时,妈妈成了我的语文老师。那之后,我就很少喊她“妈妈”而是一直喊她“续老师”!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为什么喊她“续老师”呢?不是因为她姓续,而是因为她在学校里随时随地让我“续”一下:刚写完作业,她就递给我一个作文本,让我“续”写;才读完一本科幻小说,她就搬来一堆故事书,让我“续”看;吃完饭还没放下碗,她就夹给我一筷子蔬菜,让我“续”吃....你们说说,我不叫她“续老师”还能叫她什么?  相似文献   

11.
好多年前,我就知道西藏民族学院的程福宁教授不仅在进行文章学的研究(先后出版的《文章学基础》和《中国文章史要略》的专著,在学界颇有影响),而且还在进行写作教学改革实验。从刘凯先生不时寄来他们写作研究所的《学术动态》等研究信息中,使得我对他们的研究构想和训练设计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但真正对他们的教改体系和本质特征有深入理解的,是读了他们最近寄来的《写作素质训练教程》一书(周德仓主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8月版)以后。在写作学界众多“似曾相识”的大学写作教材中,我觉得这本教材的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书面表达,新闻写作,就是记者把他认为有新闻价值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发表出去,所以叫“记者”、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那么全面的。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有的记者报上经常有名(写稿多),可他就是出不了“名”(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而有的记者见报的稿件并不多。但却很有名。这其间的区别在哪里?我以为,就在于是否有独到的发现。一位研究写作的学者曾这样说:一个写作者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大概就在于他必须不断地对现实存在有所发现。这话是极有见地的。一般人则不必非要如此。他可以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带有国际主义倾向;孙中山反对列强侵略,但他又带有和平主义倾向,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大同和“天下为公”。所以,他坚持对友好邻邦“益增睦谊”的原则,主张扶持弱小民族,抵抗世界列强。他强调用中国固有的道德、和平作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孙中山将其一生奉献给世界和平,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王安忆小说叙述方式的转换钱秀银“为读者写作”,可谓一条写作公则。认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小说家都有自己的读者意识,然而在写作中又因人而异。最切的王安忆是属于读者意识并不很强的那种:以为写作仅仅是一种平静的独语。当然在作品为公众所接受以后,她也会恍然:原...  相似文献   

15.
陈染、林白似乎是这样一种女子:三十左右,漂亮,成熟,衣着大胆,洁癖,神经质,身份暧昧,独往独来,举止怪异,神秘兮兮。她就生活在我们中间,但她的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打退了我们所有的好奇,这便是陈染、林白带给我们的感觉。她们是孤独的,存在于被遗忘。她们的小说被叫做“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或“私小说”。从对陈染、林白小说命名来看,产生于日本大正时代的“私小说”与陈染、林白的写作貌合神离,将二者视为一家并不确切。而“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虽更能凸现出陈染、林白写作的“新”的特征和女性意味,但同时也隐含着男性话语文坛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的不屑和冷漠。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苏珊·米勒给某杂志写的2015星座运势终于在临截稿前发到了编辑邮箱,那时她正在医院,病情虽有所好转,却还是常犯恶心。她说这可能是她写得最好的一次星座运势,“哪怕赶不上这一期出刊,我也愿意发给你看看,起码你可以知道自己今年的运势。无论如何,我还是很热爱写作。”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1776—1778)是卢梭在他孤独的生命之旅即将走到尽头之际用两年左右光景,以“散步”为题写下的十篇随感。卢梭写作《仟悔录》的时候,愤激地要洗清敌人对他的诬陷,高傲地捍卫自我的价值与尊严;他写作《对话录》的时候,急切地想消除世人对他的误解,执拗地希望后人能够对他有正确的认识。但在写作《遐想》的时候,卢梭的目的已大不相同了。在“散步之一”里他说:“当初我写《忏悔录》和《对话录》,曾为逃脱我的迫害者无情的手掌、使我的作品流传后世而费尽了苦心。如今我写这部作品,就不再为这种…  相似文献   

18.
女性的境遇与表达——论张烨的诗歌荒林张烨的诗歌与她的生活互为隐喻①,是一间独立于公共社会的“自己的屋”,她那紫色调的情感氛围②,把表达的爱情上升为近似乌托邦的寄托。如果将张烨诗歌置于当代女性诗歌序列,我们无法从中体会“女性之躯历险”式写作的真正的女性...  相似文献   

19.
说出我的爱     
那天正安坐在沙发上看报,6岁的女儿悄无声息地溜过来,长满乌发的头钻到报纸前面,问道:“爸爸,你爱妈妈吗?”我一愣,抖抖报纸,咳了一声说:“当然,乖乖。”以为她会满意地走开。但她却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我。我摸摸她的小脑袋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她眨眨眼睛说:“可是你从来没有像电视里那样对妈妈说。”我顺着她的小手所指看去,电视里正在放MTV,海滩上一个帅男将一靓女拦腰抱起,没完没了地旋转着,用的是慢镜头,少女的黑发缓缓摆成一个弧形,两人都笑得无比灿烂。  相似文献   

20.
邱培成  魏捷 《北方论丛》2003,2(5):102-105
萧红从20岁时开始了流浪飘泊的生涯,在饥饿、寒冷和病痛的折磨中,在个人感情生活的屡屡伤痛中,在战火和敌机的追逐下,她颠沛流离于哈尔滨、青岛、上海、日本、北京、西安、武汉、重庆、香港等地方,萧红的学生涯始于这飘泊也终于这飘泊。在流浪飘泊的生活中,萧红没有什么可以永久的依靠。在现实生活中,萧红常陷于困境,生活的,情感的,萧红常常是用舍弃自己的方式来面对或妥协,或说,萧红总是难以把握她自己的现实处境,她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暂时的“稳定”,而最终又都走向了自己难以预感、难以忍受的一个个深渊。这是萧红生活的悲剧。面对如此苦痛的生活,萧红如何在她自己的困境中顽强地生存下去。是写作。正是因为写作,萧红才得到了一种力量,得到欢快、欣慰和可靠的支撑。对萧红写作意义的观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萧红,理解一位作家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