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过程中,必须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跨越的“卡夫丁峡谷”。过好这一关,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减员必须增效,也即除了由于富余人员下岗所减少的人工成本之外,还要形成一种增效机制;二是必须使下岗或减员平稳进行...  相似文献   

2.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发展及其中国化的历史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江华 《社科纵横》2009,24(3):13-17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有一个形成脉络,并具有特定的内涵。列宁、毛泽东对该理论进行了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使中国化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飞跃。这对于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具有深刻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秋生 《创新》2009,3(1):27-30
通过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潜心研究,马克思借用“卡夫丁峡谷”这一古罗马时代的典故,提出了他晚年的天才设想:俄国等东方国家通过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和巨大成就,可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从而避开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灾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跨越“峡谷”内外条件均已具备的情况下,进一步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使马克思晚年设想从纯理论和俄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以及马克思的具体语境中转入中国现实,实现了设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跨越“卡夫丁峡谷”与中国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形态的大转变看,中国道路是指它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大国,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和解放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压迫、颠覆和控制,两者的对立是贯穿中国道路的根本矛盾.考察中国道路问题使用的尺度是“世界历史时代”的时空参照系,要认真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过程与具体历史过程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尽管马克思设想的俄国可能在19世纪下半叶整体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历史条件没有最终形成,但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和时代中心地缘位置的转换不啻为唯物史观时代发展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如何向西方学习、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便迂回地跨越“卡夫丁峡谷”,这是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大主题.被动式的学习和主动式的自组织,两者的周期性复合酿成迂回跨越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华民族“走俄国人的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社会主义又开始了它自身改革的历程,“走自己的路”,在向世界的全面开放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本文拟就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两位巨人——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作一哲学的审视和反思,以深化我们对唯物史观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读《马克思的哲学历程》张正明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曾一度把理论界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社会历史演进过程的研究,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发展的"五形态"理论。这就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马克思晚年的"跳越卡夫丁峡谷"...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并未明确指出东方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从分析中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现状和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条件,我们必将在新的世界历史条件下实现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进入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8.
孙曰瑶 《学术交流》2001,1(2):62-66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的渐进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探讨俄国社会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时,存在两个时期的认识,早期的观点是基本肯定、重在条件,而在晚期的观点则是基本否定、仍有可能.比较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与邓小平的飞跃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核之一。其理论特色之一是对当令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基于此,他得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判断。其理论特色之二是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理论,为中国社会制度跳越卡夫丁峡谷后在生产力上赶超发达国家找到了改革开放之路。其理论特色之三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提出了开办经济特区、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是多年来搞得最混乱的哲学问题之一。形成这种混乱的主要原因,是林彪、“四人帮”长期鼓吹所谓的“斗争哲学”所造成的。还有那个“理论权威”,也肆意曲解毛泽东同志关于“一分为二”的论述,否认对立面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否认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把这种关于矛盾同一性的正确观点污蔑为修正主义阶级调合论的“哲学基础”。这种“左”的流毒和影响,现在还不能说已经肃清了。正确地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对于我们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正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最有生命活力的学说 ,其根源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求实创新的革命风格。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史 ,其中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极富理论创新精神 ,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回顾这一段历史 ,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基本精神 ,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念和科学态度 ,指导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地推向新世纪  相似文献   

12.
王玲 《学术交流》2001,34(4):6-9
马克思第二种设想的核心思想是俄国和东方各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利用资本主义的"肯定成果",缩短落后国家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程,其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建立在现代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二种设想,不仅从理论上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的一系列观点,而且在实践上创造性地摸索出了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雅林十几年来,中国社会学从“补课”、“搭台”、“五脏渐全”到“唱戏”、发挥社会效益,已经显示了它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存在价值和强大的学科生命力。但仍不容否认,中国让会学的稚嫩同它担负的时代任务相比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跨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提出,是与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的。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革命步伐的放慢,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东方,一个新的问题摆在马克思的面前,即东方落后国家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东方社会的发展是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进行呢,...  相似文献   

15.
张春姣 《学术交流》2003,45(2):10-14
马克思在对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基本特征的揭示过程中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思想。认为社会历史发展道路 ,既是统一的 ,又是多样的 ,马克思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不仅指出了俄国革命道路 ,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关于社会历史进程问题和社会历史尺度问题 ,马克思亦做了辩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魏海东 《社科纵横》2007,22(11):18-20
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是列宁以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为方法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可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是列宁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的科学探索。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无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六次思想解放推动经济改革开放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与思想解放和经济理论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所谓思想解放,就是在摆脱各种错误思维定式束缚后的一种认识升华和观念创新。反思想僵化或“左”、反“右”或自由化,都属于思想解放。新时期30年来,大小程度不同的思想解放有六次:  相似文献   

18.
经济立法误区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立法误区评判蒋大兴自八届全国人大倡导尽快建立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以来,我国经济立法出现空前“繁荣”景象,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资格及市场交易行为的部门经济法接踵出台。但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也日渐明朗:我国经济立法从价值目标的定位到立法班...  相似文献   

19.
<正> 大家公认,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很大不同。那么,它的长远发展方向是什么?是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不能简单回答的,必须分析现实社会的矛盾。长远发展方向不过是现实社会的矛盾在其发展中的解决。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这说明,现实社会的矛盾集中表现为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又表现在那里呢?在企业销售收入上。企业的个人收入、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有些同志单凭书本来谈论问题,认为我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不能搞社会主义,甚至断言我国现阶段社会制度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论断,不能算是社会主义。还有一些同志跳不出“左”倾理论的框子,总觉得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是“向右转”、“向后退”,不象社会主义。这就提出一个问题: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用理论来剪裁实践呢,还是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是从书本出发来谈论社会主义呢,还是从实践出发来研究社会主义?毫无疑义,我们应当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认识路线和方法论,而摒弃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去年五月,笔者曾著文就研究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社会)等问题发表过意见(见黑龙江日报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六日一版)。本文是在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对原来观点的补充和个别修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是把社会主义当作“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最后产物”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看待的。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理所当然地应当具备资本主义创立的社会化大生产。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应有如下基本特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