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秦桧夫妇的“站像”在上海展出以后,曾引起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波。①乍一听说,我所疑惑的是:从古至今,可塑的题材多的是,作者为何偏偏对秦桧夫妇情有独钟?作者说是“为了呼吁  相似文献   

2.
当纪元1789年7月14目,“世界之都”——巴黎市街上的一群女裁缝、售鱼婆和洗衣妇操起武器、撩着裙子、高声尖叫地加入攻打巴士底监狱的大军时,一场迄今202年的世界妇女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妇女运动自它开始之日起就与全球性的人权思想、民主革命相结合。“女权”实质上是“人权”一部分,“女权”之完整也即“人权”之完整。恩格斯一针见血说道:“在任何社会中,妇女的解  相似文献   

3.
在艾青80诞辰将要来临之际,他的处女作《游痕》诗被发现了。1988年11月11日,当我们将登有他最早诗作考订的《浙江师大学报》面呈艾青夫妇审定时,他们就像见到失散多年的孩子,喜不自禁。艾青频频点头说:“60年了,终于找到了!”《游痕》诗湮没人间60年,而今如同“和氏璧”出土,它不仅有着自身的价值,而且对艾青诗歌发展的全过程和艾青创作生涯研究都有着一定的意义。一、诗画交辉情景融《游痕》诗共两首:第一首《湖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岳飞、文天祥和郑成功是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其中尤以岳飞影响为最大。每当我拜谒杭州西湖旁的岳坟时,看着岳坟对面生铁铸造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个历史罪人像,反剪双手,跪于岳坟阶下,不禁想到一代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竟然死于四个奸人之手,真是历史的悲剧。然而历史总是无情的,跪像背面墙壁上“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可谓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5.
部编初中语文课本 (试用本 )第四册 ,《蜘蛛》一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存在问题。  第一个句子 :“蚕的丝、柞蚕的丝可以织绸 ,蜘蛛的丝为什么不拿来做东西呢 ?”这里 ,“蚕的丝”和“柞蚕的丝”两个概念是从属关系 ,其中“蚕的丝”外延大 ,“柞蚕的丝”外延小 ,并且全部包含在“蚕的丝”的外延中。按逻辑规则 :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是不能并列使用的。否则 ,就是概念混乱。  但是 ,特殊的情况也有 ,如 1 92 2年 1 1月 6日梁启超在南京女子师范学校作的一次讲演 ,题目就是《人权与女权》 ,这个题目虽然不通 ,却用得恰到好处 ,这只须看一下讲…  相似文献   

6.
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1970年,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纳粹集中营遗址前的犹太人墓前深情一跪时,你是否感到一种高尚的人格在升起,直冲霄汉?而当2001年8月4日日本首相小泉在靖国神社的牌位前“深情”一跪时,你是否感到一种卑鄙的人格在堕落,为人所不齿?勃兰特的跪换来了犹太人的信任,而小泉的跪换来的是亚洲人民的义愤填膺,因为他跪的是战犯,不是受害者。“跪着的比站着的更高大。”这就是不同民族人格积淀的缩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孔繁森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温暖了高寒的阿里地区。而有的人,在台上口口…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是“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回到祖国50周年,《人民日报》以《人民科学家的忠诚》载文纪念,读后深受感动。钱学森作为“中国航天之父”,功勋卓著,彪炳史册,光耀中华,然而他却深情地说:“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对国家、党、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却这样认识自己,更显其精神之伟岸,品行之崇高,充分表现了钱学森对国家、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学习钱学森的崇高精神,我们就应该像他那样爱国、爱党、爱人民。一、学习他伟大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8.
龚书铎 《中华魂》2010,(2):60-60
《人民日报》2009年10月23日“人民论坛”的一篇文章说:“新中国成立,伟人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国庆60周年游行队伍中抬的标语也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一些报刊的文章中也是这样写的,如《中华魂》2009年第10期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文章中说:“60年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夜,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其他不多列举。  相似文献   

9.
先说萧绎的绘画作品,《南史·梁元帝纪》称:“帝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之,人称三绝。”萧绎自己也说:“臣簿领余暇,窃爱丹青。云台之像,终为仿佛,宣室之图,更难议拟。”(《谢上画蒙敕褒赏启》)关于萧绎的书法作品,除《南史》提到的宣尼像赞外,还有《上东宫古迹启》和《金楼子·聚书》篇所载他于东林寺智表法师处写得的“二五”法书,但俱已失传,现在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具体材料可供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诗·周南·关雎》篇主旨的解读从先秦以来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早期儒家从情感与礼义之关系角度,以“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主旨;汉儒则认为《关雎》体现着“后妃之德”,具有“风天下而正夫妇”的教化典范意义,将上博简《孔子诗论》和帛书《五行》联系起来,对历史时期相关论述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早期儒家和汉儒关于《关雎》主旨的评论看似颇有分歧,实际上则是内在一致的:“以色喻于礼”之论,是对《关雎》将生命意义上的男女恋情升华和规范为伦理意义上的夫妇之德的肯定;而汉儒对《关雎》具有“风天下而正夫妇”之政教意义的肯定,不仅与早期儒家夫妇伦理观念相一致,而且与早期儒家《诗》学观一脉相承;恰当理解《关雎》诗旨,才能有效解读其蕴涵的礼乐教化与美善之德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女权思想是其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保障妇女的基本人权:生命权、身体权、婚恋自主权、男女平等权、受教育权.他在理论思维的高度对女权的合理性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其理论为当时和其后的女权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奇逢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 ,他的《易》学思想不仅把“本来之《易》”视作“天定之象” ,把“圣心之《易》”、“《易》书之《易》”视作“模写”之像 ,从而摆正主、客观的本质关系 ,而且 ,于学《易》之人而言 ,他尤其强调将“本来之《易》”和“《易》书之《易》”一概化而为“在我”之《易》 ,从而使“易”成为人们具体立世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指导。他的这个思想很实际 ,也很精彩 ,学《易》者如此 ,实际上人人都当如此  相似文献   

13.
一、舍瑟而作 《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何晏集解引孔安国传:“置瑟起对。”孔安国以“起”释“作”,惜未予申说,故后人理解不一。主要持两说: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注:“起,这里指站起来。”刘盼遂、郭预衡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注:“起,这里指挺身跪起来。”新近出版的一些注本及文章多主后说。其理由是古人席地而坐,臀部被压脚跟上,挺身起跪,则表尊敬。  相似文献   

14.
劫余杂录     
自序《海角续编》既成,复有一二遗闻,事涉零杂,不足附入正编者,爱于北窗卧醒之余,另纸录之,以资后人采择,或资清夜茗谈,名之曰《劫余杂录》。同治七年岁次戊辰孟秋识。①《海角续编》由祁龙威校注,刊入中华书局出版的《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与《漏网喁鱼集》合印。陆筠自序:“因仿漫游野史;《海角遗编》例,名曰:《海角续编》”,末题“同治七年戊辰夏六月识”。海角,指常熟,谓东海一角。陆筠字竹庭,清咸同间,常熟名士。《劫余杂录》卷上贼每逢七日,贼目馆内设天福堂,各跪诵伪经,有“赞美上帝,赞美耶稣”等句,谓之“拜上”,亦曰“拜天福”。凡升官、  相似文献   

15.
《西关小姐》的女性话题中包含了20世纪文学的一个主题:女权。作者梁凤莲通过女主人公的生活命运表达了开放、独立、创新的女权观念,并对女权思想中涉及的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女权与人权等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智者在向他的观众宣讲时问道:“谁知道怎样才能让石头在水上漂起来?”于是有人说:“把石头掏空。”智者摇头,又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智者笑着说:“没有木板。”也有人说:“石头是假的。”智者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一个小孩子站起来大声喊道:“打水漂!”智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其实,我们小时候都玩过“打水漂”的游戏,但是,我们却很少有能从中感悟到它的这一深刻道理。人生没有为你准备等待的机会,你只有与时间赛跑,才有可…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有一篇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课本对文中“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一句中的“右丞相”没作注释,可能编者认为无注释之必要。而时雁行同志发表在一九八0年《语文学习》第十一期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一文中,对“右丞相”却作了解释。他说:《<指南录>后序》开头,文天祥自述道:“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讲授这句话,只要让学生理解,“丞相”是封建社会最高官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肴殳)之战》,皇武子辞杞子一段末句:“为吾子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教材对“以闲敝邑”的解释是“使我国得到休息。闲,休息,使动用法。”(《语文》第五册P238)与之配套的教参依此译该句为:“在你们将要走的时候,郑国有兽园就像秦国有兽园一样,你们可以随便猎取其中的麋鹿,供你们在路上食用,好让我们得到安宁,怎么样?”(《高五册教学参考》P183)。  相似文献   

19.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四库全书提要》说它“考证颇详”,“辨核亦多精”。吴曾其人,依附秦桧,余嘉锡斥为“丧心无耻”(《四库提要辨证》)。我们不以人废言,“置其人品而论其学问”(《四库全书提要》),出版他的这部笔记。笔者通读全书并参阅古籍有关记载,对吴氏的记诵渊博,援据赅洽,得到印证,然而也发现若干疏略谬误。实事求是地说,博洽可以当之,而精审则未尽然。其谬误前人为之辨正者已有若干,兹不揣谫陋,踵武先贤,摘其疵病,聊申管见。  相似文献   

20.
婚姻爱情被称作“文学的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司马迁说: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竞竞。……可不慎与?由此可见,司马迁已睿智地意识到婚姻爱情在文学中的重要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