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作为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种普遍范式更多是从解释学的视角印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显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形态,而不是从整体性的范畴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的生成逻辑和衍进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唯有致力于历史已然、现实应然与将来必然的辩证统一,着眼于实践具体、理论抽象与逻辑概括的有机和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研究范式才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邓小平改革理论可以从两对源流关系来考察:其一,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思想与邓小平的改革理论的源流关系;其二,邓小平改革理论与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源流关系。认识到这两对源流关系,可以深化我们对邓小平改革理论的认识,坚定全面深化改革信心和定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提升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四大基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其哲学基础;事物普遍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关系的辩证法是其方法论基础;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必然结合是其逻辑基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现实奋斗的统一是其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催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促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由此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对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和主要议题进行梳理,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文章从马克思哲学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形态--科学发展现研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以期呈现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特定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并分析二者统一的过程和基础,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宋一 《天府新论》2009,(3):25-28
从要素方面看,中国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要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介要素,中国具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这三个方面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从系统与要素关系看,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进中国具体实践改革与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8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程中,我党结合革命、建设、改革的形势、任务变化和要求,继承、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它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等六个方面分析了科学发展观所做出的创新性贡献,这些贡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论断形成的研究,须在需要和发展两个方面变化的事实基础上,从学理层面增加三个维度,以整体上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质。其一,理论基础维度,即以社会基本矛盾学说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揭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性;其二,辩证思维维度,即在分析各种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归纳出主要矛盾,从现象上升到对中国发展历史方位本质的把握;其三,价值判断维度,即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揭示蕴涵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判断中的价值立场。而所有这些维度的审视,均在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逻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的统一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层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和社会思潮演变的脉络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创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地位等三个方面可阐述以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为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的学理依据。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应该重视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不仅内在地包容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有的理论内容,而且还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规定性: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是一种当代大实践的全球意识,它要求我们从全球的观点来把握当代大实践及其带来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也是一种关于当代大实践的未来意识,它要求我们在考察当代大实践时要着眼于其对人与世界关系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再次,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还是一种关于当代大实践的人类意识,它要求我们自觉地从人类的观点来看待和规范当代大实践及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化"一直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线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和实践双向互动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指导中国实践和中国实践的不断自觉提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过程,而无论是理论向实践的流动还是实践向理论的提升都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要求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进行史论结合的论述,这对于汲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资源,进一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表达和具体形态。从历史维度和理论维度的综合把握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继续,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点和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开放性。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放性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因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发展性的理论体系,中国具体实践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需要拓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放性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坚持国际与国内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坚持基础与发展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并弘扬时代精神,发展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视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8,(4):28-34
奥康纳和福斯特的生态思想分别代表了生态学社会主义的两个阶段,奥康纳代表的是第一阶段的生态学社会主义(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福斯特代表的是第二阶段的生态学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他们的生态思想无论从理论出发点、理论发展进路、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判断,还是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都有本质的不同。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奥康纳和福斯特的生态思想的差异性,既为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也为中国实现五位一体的发展总体布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种有机结合的形态,即思想形态、理论形态、应用形态.从形态学的视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必将辟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片新开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是一个必须要首先弄清楚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可能或是否成立的大问题。如果前提性问题没有理顺好,科学理论的基础就显得苍白无力,或存在着从根本上被颠覆的可能性。因此,明确提出和着力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实践经验,分别从理论前提、思想认识前提、现实前提和文化前提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全面阐释,并在此基础上理顺它的逻辑脉络,这对于巩固已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内在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中国化统战理论成果的思想渊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开放三大历史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实践,促进了党的统战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发展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统战实践相统一,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正确把握统一战线的时代主题;新时期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前提条件是科学认知统战新情况,基本理念是秉持“问题意识”,重要原则是根植优秀传统文化,多维视角是树立宽广的国际眼界.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3):46-51
作为我党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家的杰出代表,李达、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推进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他们二人在文本研究的视角、话语体系转换的方式、理论思维的逻辑起点和道路演进的形态等方面风格各异、特点鲜明。深入对比分析李达、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路特征,对于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建 《兰州学刊》2006,36(7):1-4
以邓小平为主导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却被认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支撑的“实用主义”理论。恰恰相反,无论在逻辑起点还是逻辑论证过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具备完整的科学形态,只是囿于其强大的实践特征以及邓小平独特的表达形式,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环节的特质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或遮蔽,只有透过历史考察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真相才会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