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国共两党对此都持反对意见,唯独苏俄顾问鲍罗廷力排众议力挺孙中山北上。鲍罗廷此番用意是什么?他在孙中山北上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11月13日,孙中山离粤北上。孙中山北上无疑是应冯玉祥国民军和段祺瑞、张作霖皖奉军阀等反直派的邀请,共商国是。除此之外,他的北上更有其深刻的主观动因,即孙中山国民党人联合冯玉祥拟实行“中央革命”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正> 大革命时期的冯玉祥,对革命的发展和失败都有一定影响。本文就这期间冯玉祥的功和过、政治态度转变的原因及其教训提出一些看法,请同志们指正。(一)从“北京政变”到“中原会师”对革命曾有功绩1924年10月,冯玉祥身为直系军阀集团的将领、北洋军阀政府的陆军检阅使,利用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机会,联合直系将领孙岳、胡景翼,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在北京的统治,囚禁贿选总统曹锟,驱逐溥仪出宫,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大计”。冯所统率的部队,从此基本上脱离了北洋军阀系统,改称“国民军”,以表示服从孙中山的革命事  相似文献   

4.
刘曼容 《学术研究》2004,11(11):103-108
192 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和孙中山北上 ,均是国民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孙中山北上期间对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认识有一个前后变化的复杂过程 :起初认为北京政变“毫不能算是中央革命” ,但可以去北京筹划中央革命 ;而后认为北京政变“是中央革命的头一步” ,故决定去北京继续完成中央革命 ,扩大国民革命的基础 ;最后认为北京政变是“武人推翻武人”的“北方事变” ,但为谋求和平统一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故此更加坚定了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而奋斗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冯玉祥北京政变与孙中山北上谋和平统一祖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首都革命”的冯玉祥北京政变,与孙中山离粤北上谋求国家的和平统一,是1924年冬发生而互有关联的两件大事。正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及国民党人的工作,促成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而北京政变推倒直系军阀政权,又直接促使孙中山采取了北上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国家统一与建设的果敢行动。探讨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冯玉祥爱国与追求进步的品质和认识孙中山晚年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救国伟大精神,还将使我们更加看清楚北洋军阀祸国殃民、破坏国家统一的罪行与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思想贯穿在他所领导的整个民主革命斗争中,并集中体现在1924年冬他北上途中发表的言论中。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事”。孙中山为了“拿共产主义去宣传”毅然抱病北上。11月12日,由广州启程,经香港、上海,取道日本,转天津,12月31日抵达北京。途中,孙中山发表了一系列言论,从11月10日的《北上宣言》至1925年3月31日的遗嘱,共发表了2篇宣言,5篇讲演,9篇谈话,以及1份遗嘱和一些书信、电文。在这些言论中,有…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北京政变是诸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冯玉祥逐步接受孙中山先生国民革命主张,在全国革命运动尤其是南方革命形势直接影响下的结果。冯玉祥北京政变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程,是国民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武装开始形成的标志。这次政变的失败,根本原因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与国民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李大钊同志以极大精力从事的对冯玉祥及国民军的工作,是我党早期军事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谨就李大钊对国民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及其在北伐战争中的地位作一初步探讨。(一) 及时确定争取国民军的策略。正确认识冯玉祥及其国民军,是李大钊能够及时确定争取国民军,与国民军建立统一战线策略的思想基础。1924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率部反戈倒直,举行北京政变,因曹锟、逐溥仪、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并在北苑召开会议,组建中华民国国民军。但当时冯玉祥自感力量不足,为了阻挡可能北上的直系势力,便邀皖系段祺瑞出来暂时维持政局,而奉系张作霖也乘机率十万大军入关。这样,就使北方出现了一个各种矛盾相互交错的极其复杂的政治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评价北京政变和认识冯玉祥及其国民军,对他们应采取何种策略,就成为我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前,北京发生过一次震惊中外的军事政变,即北京政变。北京政变作为北洋军阀由盛到衰的转折点,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有些同志认为这次政变是冯玉祥在孙中山影响下和国民革命推动下发动的推翻直系的进步运动。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现略述己见,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冯玉祥是一位“为民主而牺牲”的爱国将领。他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中,曾几度发生重大转折,“一生很坎坷,他经过清朝、民国两朝,从光绪、宣统至袁世凯,到孙中山北上,从与蒋介石结拜兄弟到反蒋抗日;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坚定的民主主义斗士”。冯玉祥为什么会由旧军人转变成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一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顽强奋斗,矢志不渝,而晚年北上之行,可以说是孙中山革命征程的最后阶段。此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大革命高潮的来临而积极谋求与国民党合作,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这一历程。中共对于孙中山北上的态度,由最初的质疑到很快转变为全力支持,这与孙中山北上目标和原则由模糊到清晰密切相关。虽然孙中山先生最终壮志难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就病逝他乡,但他的北上之行促进了革命思想在北方的传播,对于"唤醒民众"的意义非凡,最终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来临。  相似文献   

12.
1924年1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北上商讨国是,谋求祖国统一,12月4日到达天津。左图为孙中山在天津张园(今鞍山道67号)留影。  相似文献   

13.
对1894年孙中山“深入武汉”一事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追述其早年革命历程时说:"及予卒业之后,悬壶于澳门、羊城两地以问世,而实则为革命运动之开始也。时郑士良则结纳会党、联络防营,门经既通,端倪略备。予乃与陆皓东北游京津,以窥清廷之虚实;深人武汉,以现长江之形势。"①查"北游京津"当指1894年北上上书李鸿章一事。在这段话中,孙中山明白地告诉世人,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后,他曾"深入武汉"。由于是当事人亲笔所述,加之孙先生的特殊身份,后世向来深信勿疑。但笔者以为,对1894年孙中山"深入武汉"一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质疑:第一,从1894年6至10月间孙中山的主要活…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与察哈尔抗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多次联系旧部以东山再起,但始终未能如愿。1933年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是冯玉祥爱国思想的体现,同时也"颇有自谋之嫌",是其反蒋复出活动的继续。由于蒋介石的军事压力、同盟军的经济困境及内部矛盾等原因,同盟军很快陷入困境,冯玉祥抽身隐退,以保存实力,待机再起。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及其取得的胜利,打击了日本的侵华气焰和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推动了北方各省乃至全国的抗日反蒋斗争,冯玉祥功不可没。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有中国共产党的参与。但是,不能人为拔高冯玉祥与中共合作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正> 1925年春天,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进程中,几乎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3月12日,为谋求国家和平统一而北上的孙中山在北京去世;3月13日,初出茅庐的黄埔校军大战棉湖战场,一举击败陈炯明万余之逆,取得第一次东征的决定性胜利.孙大元帅固然未能听到棉湖战役的捷报,东征之师当时也尚未接到北方传来的噩耗,然而,当这一悲一喜两件事接踵而至,整个广东革命营垒都产生极大的震动.如果说孙中山逝世于东征期间只是历史的巧合,那末,逝世前的孙中山与这次东江之役又有何联系呢?  相似文献   

16.
[寿星小传] 喻育之,104岁,湖北黄陂人.青年时代立志振兴中华.他早年加入"共进会",积极追随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八次聆听中山先生的教诲.1919年参加辛亥革命,为武昌起义立下过功绩,后与冯玉祥、居正、张难先等爱国志士多有交往.在他百岁庆典上,当时武汉市政协主席辛甫评价他说:"喻育之先生的一生,与我国近代史同命运共休戚,他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坚定不移."这是对喻老一生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5,(4):76-79
冯玉祥一生对日本的认识复杂,早年盲目仇恨和排斥日本,"北京政变"之后,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和时局的变化,对待日本逐渐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主张在爱国的前提下,对日本一定程度的友好合作。"九一八"事变之前冯玉祥对日本的认识,对抗战时期冯玉祥抗日思想的成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于北京政变后冯玉祥以武力驱逐溥仪出宫事件,长期以来史学界多予肯定,认为这一行动铲除了复辟的祸根,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若追根溯源,可见这个评价实际上只是沿袭冯玉祥、孙中山当年观点。这个评价不仅过高,而且完全忽视了这一事件所产生的恶果,即客观上为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拉拢、利用溥仪的机会。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就溥仪“暂居宫禁”、被逐出宫、逃入日本公使馆等问题提出新论,以重新评价这一事件,并求教于学界师友。  相似文献   

19.
<正>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人物。他所经历的政治道路是曲折的。他的后半生坚持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欢迎和人民的赞美。一、从受蒋介石排挤到反蒋战争失败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在共产党人李大钊等的帮助下,冯玉祥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于1926年初,统率其国民军全体正式加入国民党,并接受国民政府之命令,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苏联的支持下,冯部在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然而,在第一次大革命的末期,冯误入歧途,追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职业代表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主张以商会、教育会、工会、农会等团体的代表组织国民会议。此一主张被认为具有职业代表制精神,甚至被国民党作为基本选举制度运用于1931年召集的国民会议,却与孙中山国民大会构想中的选举思想抵牾。究其原委,孙中山在其国民会议主张中所表达的职业代表制,很难说是其民权思想真正进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理论标志,更像是一种应对时局、把握机会的政治实用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