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作为丰富文化产品创作、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的重点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2.
扈卓然 《山东社会科学》2012,(Z1):243-244,270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目标与任务。高校作为多元文化的集中传播和发祥地之一,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战线,在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以及立体多维的对外交流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华 《东岳论丛》2012,33(1):5-8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新型专业思想库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注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还要学习借鉴国外智库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化建设关键性一环的情况下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将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智力支援 ,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也为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繁荣和社会主义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确认识和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传承红色文化中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源泉,也是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这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联系永州实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我认为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确立"文化强市"战略,并以此作为抓手来推动永州文化大繁荣、经济社会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冯玉 《南方论刊》2012,(11):70-71,69
胡锦涛总书记"7.23"讲话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分析问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亚哲学是东北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哲学是东北亚文化总体的指导思想.也是东北亚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东北亚哲学的价值观、天人观和辩证思维方式,是引领东北亚社会繁荣发展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9.
于海峰  何晓薇 《理论界》2012,(1):148-149
2009年《国务院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未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以及政策保障。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预示着新一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在此机遇面前,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切实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哲学路向和发展战略上实现了重大转型。当今的文化建设在哲学路向上正朝着自由自觉和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行,发展战略上正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迈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必须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通过继续解放思想,不断破除文化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不断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有新突破、新进展,才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而文化创新的推进和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又是以人们思想的解放为前提的。所谓解放思想,从哲学的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12.
吴宏亮 《中州学刊》2012,(5):159-16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余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积极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确立其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灵魂地位,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两大先进文化理论成果,即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为"文化方向、"双百"文化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个面向"、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软实力等新的文化理念,最终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中国先进文化的精髓。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在高度的文化自觉中,不断推进着中国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转型、社会建设、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指导和保证作用。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必然会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新的丰富的内容、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强劲的动力。因此,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指导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从而不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张晶撰文指出,中国可以说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第一大国,拥有数量最多、阵容最大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同样,也产出数量最多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但是我们决不敢说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强国,因为与这庞大的研究队伍的成果数量相比,真正的创新价值却远逊于此。十七届六中全会所作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正面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时代性的要求,是很有针对性的,比照于此,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应该从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科学文化哲学的三大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化哲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它走的是一条以问题而不是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道路。由于其问题广泛涉及密切相关的科学、文化和教育三大领域,因而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还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哲学和一种新型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三者的有机统一。它将从根本上打破条块分割的学科界线,肩负起科学哲学、文化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三大使命,用新的科学观、文化观和教育观突破并超越陈旧而僵化的科学观、文化观和教育观,从而切实引领科学、文化、教育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发展。科学文化哲学凸显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的伟大主题和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紧密结合国情和立足实践,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略,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析了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我们要把握基本原则、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而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开拓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学术探索》2012,(1):1-F0002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由省财政厅、省社科联、省社科院、云南大学等单位组织编辑出版的大型哲学社会科学系列丛书——《云南文库》。文库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由《云南  相似文献   

19.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众认同是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复杂背景影响下,引发了人们不同程度的主流文化认同危机,给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众认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众认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着力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光 《学术界》2012,(1):231-233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机组成,也是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使命。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