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实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十五”规划的必然选择。在短缺经济时代我国对产业结构主要是采用适应性调整的方式,而“十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已经处于相对过剩的时代,市场需求约束、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须向现实需求转化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使过去的适应性调整已不再对当今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取而代之的应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十五”计划是以我国加入WTO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短缺经济时代结束为背景制定的 ,新的经济环境赋予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新的历史地位和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地位和性质的转变方面 ,在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外在和内在关联效应方面 ,在确定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目标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思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我国经济要进一步振兴和繁荣,不能不在调整产业结构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研究分析我国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根据其产业结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可以有效促进渔业产业的发展.运用“三轴图”法对我国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渔业产业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指出当前渔业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小.这说明当前我国渔业发展仍以捕捞和养殖为主,渔业产业结构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在分析我国渔业产业结构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保障机制是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受诸种因素影响而形成并积累的结果,反过来,它又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目前,治理整顿已使我国经济中“过热”等表层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深层次的结构问题的解决却仍是步履艰难。问题在于,我国现行体制下,实施有效的总量控制相对容易些,真正的难点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此,本文力求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和相应的对策上作一些较为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调整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近五年积极财政政策启动内需乏力的重要原因是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与产业结构优化相脱节。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财政政策 ,必须解决两个理论和实践前提 :一是财政政策内容和手段的实施要与公共财政体制相统一 ;二是国债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应当在四个方面对财政政策做出调整 ,即 :从单一保持经济总量增长的政策向兼顾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转变、转移财政投资或财政支出重点、增大财政政策的市场性特征、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具体手段不拘泥于“扩张”或“收缩”的政策性质。  相似文献   

8.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八五”计划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呢?对此,经济学界尚存在不同看法。有些同志把这个问题仅仅归结为加快农业、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所谓“瓶颈”部门的发展,扭转产业结构失衡。这种看法忽略了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问题,是不全面的。而从尽快实现“四化”任务,使我国生产力达到现代化水平这个角度来说,后一个方面更具关键意义。因此,本文着重谈谈这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刚性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 ,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几次主动较大规模的调整 ,但是调整的成效是有限的。总体上说 ,我国的产业结构对于主动的调整呈现“调”而不“动”的刚性反应状态。其原因包括理论上的滞后、体制上的缺陷、经济上的高成本、政策上的援助不足和社会上的失业安置等各个方面。在对这些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给出了一些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不合理 ,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与日俱增 ,自然资源短缺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是南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绿色南京”建设 ,是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南京应充分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无烟工业”旅游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