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全球化趋势下,海峡两岸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产业间合作与竞争关系,具体分析两岸产业合作与竞争的现状,可以看出两岸的产业合作是两岸产业关系发展的主流,两岸的产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将长期存在,但不会影响两岸产业关系的主流;产业合作有利于全球化趋势下两岸产业的共同进步。未来的两岸产业关系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两岸的政治关系和两岸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两岸相同的传统文化与近20年来的社会和经济互动出发,比较两岸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方面的异同,阐述讨论两岸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问题与展望,探索内地高等教育改革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两岸文创产业的发展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如何开展交流与合作以实现文化软实力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在当代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过分析两岸文创产业的合作发展现状,对双方如何实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提出一系列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背景下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要实现ECFA的目标,推动两岸经贸和投资的发展,共同参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人才因素是重要的基础,其间接或直接的要素都与海峡两岸高校的人才培养有关。因此,要推动ECFA及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海峡两岸高校应该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培养熟悉两岸各类事务的高层次人才,为两岸的经贸、投资与产业合作发展服务,才能实现双赢。并就加快海峡两岸高校的交流合作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整合侨务资源,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两岸的发展,是两岸面对的共同话题。2008年国民党再次上台后,在"外交休兵"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大陆"侨务休兵"并逐步实现"侨社和谐"的政策,虽有其特殊目的,但也对两岸侨务资源的整合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得到了大陆的响应。该文运用文化认同理论、移民系统理论和相关的全球化理论,重点从文化视角入手,分析了两岸"侨务休兵"政策对两岸侨务资源整合带来的积极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及其所带来的区域经济一体的发展趋势 ,必然使祖国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关系在世界经济及亚太经济的整体框架中运作、联系、互动和发展 ,因此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把握两岸经济关系的走向。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在经济发展上的互补互利性 ,互促共生性 ,以及在亚太中的既互相联结又互相依托的区位优势 ,使两岸四地的经济联系 ,在客观上存在着一种整合的趋势 ,因此要在祖国大陆与港澳台的经济整合中把握两岸经济关系走向。两岸的经济关系发展状况 ,一直与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紧密相联。积极的政治因素促进着两岸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 ,而消极的政治因素则阻碍着两岸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 ,因此要在各种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互动中把握两岸经济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因素,两岸四地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在此影响下,两岸四地在汉字、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出现许多差异。从词汇方面对近年来两岸四地词汇研究进行分析,了解两岸四地的研究现状,掌握两岸词汇发展方向,可以促进对两岸语言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在推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中起着搭桥铺路的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囿于两岸政治生态和高等教育的差异性,以及国家认同的争议性,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呈现间断性、非均衡性的发展态势。立足两岸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其一体化建设之路应以共同价值促进理念融合,以政府引领构建多元主体,以制度建设弥合高等教育体制差异,以共同利益和情感推动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旅游专业高等教育已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台湾省是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同根同源之地,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其较为先进的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值得我们借鉴,以此推动大陆地区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教学方式等五大方面入手,以福建师范大学和台湾世新大学旅游专业为例,比较两岸旅游高等教育教学的差异,同时以福建师范大学旅游专业首届闽台生的视角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加入 WTO对两岸科技产业合作产生的深刻影响。首先 ,文章总结了两岸科技产业合作的现状和特点 ,强调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其次 ,分析加入WTO对两岸科技产业合作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指出加入 WTO为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最后 ,从合作原则、重点领域、基本途径三方面提出了在 WTO框架下加快两岸科技产业合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两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与RCA指数测算两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运用波特钻石模型比较分析两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两岸在服务贸易上各有优势,但总体上的贸易国际竞争力都不强,在ECFA框架下两岸要加强在生产要素上的分工合作,加快各自服务贸易的产业转型,提高微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两岸农业合作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两岸农业合作模式的核心是两岸具有极强互补性的农业资源要素的流动与整合,两岸农业合作能获得"双赢"利益驱动着合作的不断发展。两岸农业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两岸农业资源禀赋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性是两岸农业合作能取得"双赢"的基础。从"大农业"、"多功能农业"、重视先进制度资源与优质人力资本引进等视角思考,两岸农业合作还有巨大的潜力与空间。  相似文献   

13.
青年学生是两岸文化迈向深度交流的生力军。针对两岸青年学生群体设计的"两岸青年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的看法"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两岸青年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问题既有趋同认知,也存在着明显的集群差异。以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为样本,采用统计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方法,可以发现这种差异的形成既受到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影响,也受到两岸文化观念等群体意识差异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岸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意义系统,彼此内部具有不同的集群认知和群体记忆。在全球化语境下,两岸民众应共享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在宏观层面实现两岸文化的包容性融合,在微观层面结合青年人的心理和社会状态,在秉承传统文化、正视认知差异、增进两岸交流、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协议商签等方面建构起共同文化认知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两岸非营利组织交流现状的分析,归纳出目前这类组织深度交流所面临的阻力和问题,并就此提出在未来的两岸交流合作中,非营利组织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应该重点从政府投入、法律完善、民间交流、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有利于深化两岸交流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海峡两岸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极差,台湾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都优于大陆,双方产业互补程度高。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海峡两岸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两岸的产业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从海峡两岸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两岸产业合作的条件以及三次产业合作的现状,探讨了两岸产业合作的未来发展模式和领域,并为促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两岸贸易不平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以来两岸贸易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不断取得新进展。而自1980年开始,两岸贸易出现失衡,呈现出一种不对称、不平衡发展的态势,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贸易逆差不断增长。在分析两岸贸易不平衡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两岸贸易不平衡增长的原因,提出了促进两岸贸易平衡的思路:(1)提高产品生产能力及产业内贸易水平;(2)利用双方形成的新经贸关系扩大对台优势产品出口;(3)建立"大中华经济圈"。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与生效标志着两岸经贸发展迈入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阶段。本文研究了ECFA框架下的近期经济效应,并探讨了后ECFA时期两岸经贸合作趋势,即推动两岸制造业全面合作;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以商业存在为主的服务贸易形态;深化两岸战略新兴产业合作;积极推动两岸"双向投资"。为加快ECFA的后续协商以及两岸经贸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进党蔡英文的政策主张引起各方关注,其两岸论述既是选举策略,也反映了民进党当前的两岸思维与政策逻辑,对下阶段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复杂影响。围绕2011年2月至6月间蔡英文公开发表的两岸言论进行分析,蔡的两岸论述在坚守"台独"内核的同时,持续进行策略调整,提出不少富有想象力的口号,但仍无法摆脱论述困境,陷于旧框架,缺乏新思维,两岸论述仍是民进党的重大"罩门"。  相似文献   

19.
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是两岸经济体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受到当前两岸政治关系的严重约束,需要寻求突破约束的实现路径。基于现实可行性的考虑,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实现路径可作如此设定:在遵守WTO有关规定基础上,遵循在一个中国的国家主权架构下的政经暂时分离原则,在次区域层面上从局部突破开始,以渐进方式进行。即两岸可在有条件的局部临近区域,率先进行制度性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安排,以开放性的次区域自由经贸区,导向全面性的两岸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两岸农产品贸易总体格局及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两岸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拓展两岸农产品贸易深度;(2)充分发挥海峡两岸农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