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主义批评强调写作的政治性,本文运用该理论解读多丽丝·莱辛的女性题材小说<金色笔记>,从多角度揭露菲勒斯中心文化对女性的统治与压抑,即女性痛苦的根源是父权制中心文化;其次分析莱辛在其文本创作中如何构建颠覆策略,质疑并消解构成菲勒斯中心文化的形而上学的父权制二元对立思想体系,进而解构菲勒斯中心,并向构建新型女性主义主体迈进.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是一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小说揭示了父权制社会男女性别角色二元等级对立的现状,提出了颠覆二元对立等级模式的设想,并在小说的语言、创作技巧上向传统的小说模式进行了挑战.伍尔夫的这部小说的创作体现了对其女性主义思想的有意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者认为语言不是中性和客观的,提出女性主义的阅读和写作应该给女性以声音,使女性从父权制语言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4.
《凝望上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拉.尼尔.赫斯顿堪称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先驱。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赫斯顿的代表作《凝望上帝》。在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思考模式下,女性和自然都是被逻各斯中心文化压迫的对象。本文旨在通过小说女主人公詹妮反抗父权制社会的压迫,亲近自然,追求自我完善来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颠覆父权制,倡导建立一个平等、和谐、多元化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当代女性主义对“他者”与“主体”的探讨,对现实男权中心主义的统治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冲击,在哲学理论层面上,批判了支撑这一统治的主/客二元对立观念,揭示出父权制文化是造成女性歧视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两性关系本身具有的二元性,并力图消解造成这一现象的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模式,这就动摇了自近代以来的主体性哲学及其基础理性中心主义.从而为妇女的社会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西方社会男性主宰女性与男性主宰自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性别压迫与自然压迫都是根植于相同的父权思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宣泄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对父权制不满的同时又表达了她对人类文明侵略自然的担忧和对构建人类物质与精神家园的思考,从而使《浮现》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欲望号街车》中的悲剧是由父权制二元对立性别定位造成的。首先,已经内化了的二元对立性别定位给顺从者带来性格缺陷,造就了斯坦利和斯特拉这样的暴力男性和顺从女性;其次,父权制控制了语言,剥夺了背叛性别定位者的话语权,致使艾伦.布兰奇和格雷只能在疯癫和死亡中寻找发泄途径。性别二元对立造就的鸿沟打碎了《欲望号街车》中两性和谐相...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取女性主义的视角,对《马丁·伊登》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细读,指出其在艺术形式上如何着意安排事件,编织出具有因果关联性的小说情节,从而建立起"男主角/女主角"这组二元对立的角色关系。这些"文学惯例"经过情节的编织隐藏在经典文本中,成为父权制社会中文学话语的基本内容之一,且不断通过"文学权力"生产着关于女性的"知识",塑造着父权制社会中被贬抑的"他者"女性形象,强化着不公正的女性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
"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原本是小说《简·爱》里的一个毫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可是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她"却逐渐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一个遭受父权制社会男性迫害的广大妇女的代名词。1964年,美国当代文坛巨匠索尔.贝娄一反传统男强/女弱的二元对立人物塑造模式,在他的小说《赫索格》中塑造了一个饱受女人欺压的"疯男人"形象。贝娄在小说中通过颠覆阁楼上的疯女人的故事灵巧机智地表达了他对美国六十年代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的焦虑和关注。他担心女性主义可能会走向人类社会的另一个极端,即用母权制社会取代父权制社会,从而反过来让女性压迫、统治男性。  相似文献   

10.
“双性同体”是20世纪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突破了性别对立的传统思维框架,达到了性别超越的新境界。《女勇士》是多元文化中的经典文本,同时也是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小说首先通过“花木兰”的师傅—老汉老太太,表现了中国传统的阴阳和谐思想,即双性同体的始原模式对父权中心的消解。然后着重塑造了“花木兰”这样一个双性同体的艺术形象,她既替父出征,英勇杀敌,同时又在军中建立了家庭,生儿育女,是一个有着复杂而混淆性别的女性形象,体现了汤亭亭对父权制社会的挑战,对性别二元对立的消解。通过对《女勇士》的女性主义解读,认为双性同体用消解性别二元对立的方式去消解父权中心,是对人类历史形成的两性间对立、冲突、压迫与反压迫关系的反拨,双性同体的“女勇士”成为后现代女性主义所推崇的完美的“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深受法国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艾丽斯·沃克在她的小说<梅丽迪安>中从后心理学和解构主义的角度阐述了女性主义诗学的建立及其实质.它的建立包括:以母亲自居,从属于象征秩序;以父亲自居,创造一个从同一象征秩序中获得的身份特征;最后,通过书写自我建立一种与父权制相对的记号系统.其实质是解构男性中心的意识形态和压迫妇女的二元对立,建立女性自身价值标准和独特话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妇女文学的崛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运而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旨在消解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颠覆父权制象征秩序(语言)的二元对立和女性观念,创造一种女性经验和透视,以改变文学中的妇女沉默和立于边缘的传统,谱写新的女性神话."[1](P1)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一直以来的父权制社会里,作为被支配对象的女性是没有话语权的,或者是沉默的。女性被扭曲的“他者”形象,直接导致了两性的不平等地位,觉醒的女性主义者开始了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状况不断恶化的今天,把女性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的生态女性主义不但是女性主义的新发展,更是我们力争建立一个平等的、多元的、两性和谐社...  相似文献   

14.
对美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吉尔曼后期创作的一篇女性鸟托邦式讽刺寓言《她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小说作者不仅试图推翻父权制文化,表现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还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了现有社会的不安和矛盾。以二元对立理论为指导,从女性认知的差异、两性关系认知的差异、社会建构认知的差异几个方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妇女运动的著名理论家,她在《黄色壁纸》中表现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探索了处于意识刚刚觉醒的女性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揭示了夫妻关系的性别政治,从更深层的意义上体现了与父权制格格不入的新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关于母系制与父权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母系制与父权制的解释,关系到我们对整个历史的解释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期望。本文列举了对母系制与父权制的种种误读,并根据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经典论述及理安·艾斯勒的《圣杯与剑》所记叙的克里特岛考古发现及我国考古发现,结合一些相关文学文本分析,对母系制与父权制这两个女性文学研究的元概念从社会结构与人与人的关系上进行了理论上的厘清与梳理,并分析了与此相关的“阳具中心主义”这个概念是对男性性能力的一种自大狂式的夸张和一个纯生物主义的虚假概念,从而认同了女性主义者的名言:“在中国,如果承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也就同时意味着必须承认自己是男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以女性主义的视点对金斯顿《女勇士》中的无名女人,和霍桑《红字》中的海 斯特·白兰的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通奸行为,以及父权制社会对她们的惩罚进行比较研究。旨在阐明女 性的他者地位和父权制对女性压迫的历史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用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解读19世纪末美国女权主义作家夏洛蒂·泊金斯·吉尔曼的《黄色墙纸》,探讨白人中产阶级的女权主义者在反抗父权制社会和消解父权制美学的同时建构白人文化帝国的过程.揭示《黄色墙纸》的后殖民女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用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解读19世纪末美国女权主义作家夏洛蒂.泊金斯.吉尔曼的《黄色墙纸,》探讨白人中产阶级的女权主义者在反抗父权制社会和消解父权制美学的同时建构白人文化帝国的过程。揭示《黄色墙纸》的后殖民女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0.
在英美女性主义者看来,独立的女性文学传统是一个确定不疑的理论支点。弗吉尼 亚 ·伍尔夫作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从史的角度证明此观点,为英美后世的女性主义者 们 树立了一种信心和规范。其后,肖瓦尔特、艾伦·莫尔斯、吉尔伯特和古芭等人沿着伍尔夫 的脚步继续深入探索,并分别提出独立的理论见解,虽有各自的缺陷和盲点,但她们敢于和 菲〖JP2〗 勒斯文学传统相抗衡的勇气势必给后世的女性主义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事实上,传统 总是为了适应特殊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当英美女性主义者刻意地树立传统时,不自觉地 将 自己置身于父权制同盟的地位,削弱了女性主义全方位的颠覆力量,在这一点上,法国女性 主义者们的解构立场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