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劳伦斯的《虹》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有人认为它是现实主义的,有人认为它是现代主义的。本文认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巧妙结合才是《虹》的全貌。本文从传统的结构的程式、全知的叙事角度、真实的场景描写等方面,分析《虹》的现实主义特征;从心理分析、内心独白、象征暗喻意象描写分析《虹》的现代主义特征,从而说明《虹》是一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从流散批评视角出发,对奈保尔早期成功作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先天的文化断奶以及后天的寻根失败,揭示出因殖民统治而产生的"流散他者"在面对文化身份缺失的困境中的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的"两商之句",有人认为它相当于"假设复句",有人认为它相当于"选择复句",有人认为它有两种,一种是"选择复句",一种是"假设复句",其实,两商之句与假设复句是大不相同的,与选择复句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的《知音》篇,是讨论文学批评问题的专篇。它论述的究竟是文学批评的什么问题,或者说,它论述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很少有人深究。即使有一些看法,也是说法不一。比如,《知音》中提出:“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有人说,这是刘勰提出的六条文学批评标准(如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如是说);有人认为这不是批评标准,因为它不是“评价和衡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5.
沃斯的“语篇世界理论”是一个系统的认知模型,它详细地阐释了读者与语篇相互作用,积极理解、加工语篇的动态过程。我们运用该模型对福克纳的小说《烧马棚》进行认知文体分析,探讨读者如何处理语篇、形成认知世界,以及这些认知世界如何展现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主人公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蓝精灵》是政治片,也有专业人士认为它带有美国习惯的影子。总之,对动画的成人考据无处不在,《蓝精灵》当红50年的原因,很可能因它乃是一部人类部落的生存秘笈。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抒写的是“作为牧人心理素质的心绪”,是一篇动人的诗化小说;有人说,《黑骏马》所着力探讨的是人的精神,是那种世世代代积淀和传递下来的“铭心的感受”;有人说,《黑骏马》写出了以牧人心理图景为中心的情感氛围。这些都从作品的虚的方面,谈出了作品的题旨内容,都是颇有见地的中肯之论。但是,仅从这一侧面来探讨《黑骏马》,还不足以全面评价《黑骏马》的美学价值。我认为,《黑骏马》是虚与实这一创作规律运用得比较成功的典范之作。它从实处着笔,在虚处升华和深化。它以实求虚,虚实相生。它…  相似文献   

8.
(一)《老子》思想的社会背景 老子及《老子》一书,在两汉以后,存在着长期的争论。有人认为《老子》一书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既非老聃所作,也不能代表他的思想。也有人认为《老子》一书可能不是老聃自己的著作,但却是老子学派的人根据老子的基本思想,在战国时整理成书的,并认为就整个而言,它是反映春秋时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哲学思想的,是研究老子思想的可靠的文献资料;但是又因为它可能是战国时期成书的,因此也不排除它夹杂着战国时期的思想成份。我倾向后一种意见。综合持这种意见的人们的主要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那一年,在桂林出版的《南风报》,是秘密的广西同盟会支部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有人认为它是宣传革命、鼓吹革命的刊物,具有浓厚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色彩。但是,也有人认为它不是革命的刊物,而是“反对革命的刊物”,因为,“它和《南报》一样,主张军国主义,而以‘民族建国之思想’和‘知世界竞争之趋势’为‘确定’其军国主义的必要条件。它宣称‘不敢主排满革命’、‘不敢谤朝廷皇族’,它称革命军‘大逆不道’,是反对革命的刊物。”(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12月出版的张枬、王忍之编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三卷,笫862页)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关系到对《南风报》(包括《南报》在内)本性质的评价问题,到底哪一种符合实际呢?  相似文献   

10.
《山西老年》2013,(6):67-67
2013年5个月以来,山西老年编辑部收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每一封信件都道出了读者对改版后《山西老年》的热切关注、厚爱和期盼。因为有读者的陪伴与支持,我们的内容更鲜活,我们的版面更出彩。有人把它当作良师,有人将它当作益友,有人觉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人提出了更多更好的建议,希望它越变越好。我们编读往来栏目将一如既往地欢迎读者倾诉对《山西老年》的感受,也欢迎读者讲述对《山西老年》的意见和建议。投稿邮箱:Sxln_bkjj@126.com  相似文献   

11.
近人对《老子》的看法很分歧。有人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既不象《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那样阐明战略战术,也没有象《尉缭子》那样谈论用兵的政策法令。但无可否认,《老子》又确实十分讲究斗争的策略和手段,而且成为一种哲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必须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考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欠额翻译与上下文增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唐朝诗人金昌绪一首《春怨》,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与众不同的章法,和十分鲜明的民歌特色,传为千古绝唱。有人赞它“篇章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王世贞《艺苑卮言》);有人夸它“一诗蝉联而下去,以此为法”(沈德潜《唐诗别裁》),足见其在古典诗歌中的地位。正因如此,此诗是较早被译为西方文字的唐诗之一,也是译本较多的一首古诗。其中,较早流行的一个译本出自Bynner之手:  相似文献   

13.
雪莉·杰克逊是美国20世纪小说家,其短篇小说《抽奖》于1948年12月发表在《纽约人》杂志上,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哥特式恐怖小说大师的坚实地位。评论家们对《抽奖》作过认真、详细的评论。有人认为,《抽奖》传达了两方面的意思,首先,它是有关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挑衅天性……;其次,它是有关人类成为某些无法考证的、不变的传统的牺牲品,而一旦人们认识到这些传统的阴谋后轻易就能改变它们。有人认为,《抽奖》是现代社会中古老的祭祀仪式的重演、原始与现实的交织……。还有人认为,在杰克逊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论者甚多。有人判定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有人认为是一篇抒情散文,还有人说,作者是以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为经,以对荷塘月色景物的描写为纬,来构思这篇散文的。 以上诸说,都不难从作品中找到例证,都有一定道理。不过,我以为《荷塘月色》就其终极意义而言应是一篇哲理散文,它所演绎的是一种人生生存的智慧;或者说,它简直就是对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一种形象表述;反过来说,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哲学原型。 《荷塘月色》的艺术构思是独到的。它通篇主要是写景,但却以一句点明心境的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篇;接着“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沿着荷塘”走去。这种开篇方法在中国古代写景散文中很难找到前例。不少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说文略说》的启示由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出土与研究,《说文解字》原有的价值似乎一落千丈,其中的说解似乎错误百出。如果有人抱着《说文》不放,而不以甲金文来说解汉字,似乎也会被有的人目之为迂腐陈旧。试问假如没有《说文》,甲金文的研究会达到目前的水平吗?不可能。甲骨文中的单字,如果《说文》中有,我们才能认识;如果没有,就有点近乎猜了,或者根本不能知其音义。尽管有人用甲金文来批驳《说文》,可是古文字学家谁能离开《说文》这一阶梯呢?《说文略说》是黄侃先生研究《说文》的一篇给人很多启示的著作。它是对前人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左传》家族层面叙事写人的艺术白显鹏(左传)是一部体制恢宏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影响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所以有人甚至把它誉为“文学的权威”(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从古至今,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左传》的文...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记叙了许许多多的怪物,曾被人称为“语怪之祖”。连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两千多年来,有人迷信它是实有的存在,有人则嘲笑它荒诞不经。鲁迅说,“虽信之失当,而嘲之则大惑也。”今人则大都一言以蔽之曰:这是原始人“奇特的幻想”。然而,幻想只是形象思维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既然是一种思维形式,它就不能超越思维的最基本的规律。无论今人和古人,只能思维曾经存在、现在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而决不能想象不曾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东西。无论是控制  相似文献   

18.
《爸爸爸》的出现,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关注:有人将它置于韩少功的创作过程中来确定其位置,有人将它同“寻根”热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更有人视它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转折期的代表作之一。在我看来,《爸爸爸》乃是一部典型的象征小说,而近年以来,由于对小说特殊的表现力与深广的概括力的追求,象征性小说已由八○年以前的零星浪花而渐成江河奔腾之势,所以,将这一引人注目的作品置于象征性小说的潮流中予以评价,也不失为一桩相当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桃花源记》所表现的思想,历来倍受争议。有人说它纯属作者的虚构幻想,其实它是有多方面现实渊源的;也有人说《桃花源记》存在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其实作者的怀古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否定;还有人说陶渊明虚构描画出这种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是麻痹人民的革命斗志,引导人们逃避现实,具有消极作用,其实《桃花源诗》(并序)所表现的思想并非要逃避现实,而只是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并表达了普天下劳动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已。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水浒》的评论一直众说纷纭。解放后,有人说《水浒》作者站在人民立场,冲破了封建传统束缚。甚至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还有人说《水浒》在冲击封建意识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否认它是儒家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